发布时间:2023-02-10 12:25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尧 通讯员 雷恒)“民生一寸行,民心一寸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尽力而为把握群众所思,量力而行解决群众所忧,全力以赴满足群众所盼,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四大活动,全覆盖征集群众诉求18万余条;通过“归纳分析提炼、网络投票排名、常委会议审定”等程序,精准提炼市中心城区(通川区、达川区、达州高新区)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并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其余5个县(市、区)分别确定10件集中整治事项,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解决群众诉求。
一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5.57亿元,办结并有效反馈能解决类群众诉求14万余条,办好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小事;集中整治群众反映较多的停车难、油烟重、物业乱、噪音响、村道窄、水质差等突出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大事,不断以惠及广大群众的整治成效赢得群众信任、汇集群众力量、凝聚群众共识,为奋力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整治市中心城区“餐饮油烟污染严重,影响居住环境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整治餐饮油烟污染,加大重点时段对露天烧烤巡查执法力度,中心城区已全面取缔露天烧烤、夜宵摊点。督促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3796家,安装率98.7%。加大餐饮店规范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执法力度,累计检查餐饮单位11300余家次,更新油烟公示牌2300余个,12345政务热线油烟投诉案件同比下降35.48%。加强餐饮店异味排放监管,引导42家火锅餐饮企业安装排气新风系统、异味净化系统,有效减少火锅异味扰民问题,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整治市中心城区“物业小区管理服务不到位问题”
全年累计整治督查物业小区412个,督导清理占用楼道2352处、卫生死角4252处、牛皮癣5328处;消除消防隐患545个、墙体瓷砖掉落风险点33个,增加消防设施设备28处;建立物业纠纷调解室114个,调解物业矛盾纠纷638次;新成立业委会88个、党小组113个,解决业主诉求988个、办理好事实事227个;组织物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6期1200人;出台《达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定期开展物业小区测评考核,中心城区物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整治市中心城区“村道路窄、错车道少、破损严重、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问题”
全年加宽村道115.4公里、新建错车道230个,其中通川区加宽30公里、新建错车道45个,达川区加宽80.4公里、新建错车道175个,达州高新区加宽5公里、新建错车道10个;全年整治破损村道29.9公里,其中通川区15公里、达川区9.9公里、达州高新区5公里。全年完成投资6335万元,增设村道安防工程162.1公里,其中通川区27公里、达川区90.1公里、达州高新区45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技术等级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为群众提供更通畅、更安全、更舒适的通行条件。
整治市中心城区“噪音扰民问题”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噪声扰民问题,全年开展各类噪音专项治理行动28次。成立夜勤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开展夜间执法巡查,严格管控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累计查处交通噪声违法行为78次,劝导处理娱乐场所、商业促销等噪声1400余次,立案处罚42件,罚款20余万元;处理广场舞噪声895起,行政处罚25个团体,收缴音响40余套,约谈126人,有效改善中心城区声环境质量,营造安静、舒适、文明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
整治市中心城区“停车位少、布局不合理, 机动车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问题”
全年建成公共停车场45个、停车泊位7450个,设置路内临时停车泊位1193个;老旧小区改扩建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泊位468个;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座、换电站1座、充电桩976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1.6万余起,拖移乱停乱放违法车辆1498台次,查处非机动车违法1.2万余起;劝导并清理50余处违规擅自设置的地锁、锥桶等擅自设置的停车泊位停车设施;走访停车场和物业小区180余家次,发放明码标价提醒告诫函96份。
整治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维护不到位、使用效率不高问题”
以“强管理、优服务、提效能、促满意”为目标,制定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日常管理制度,全年累计维修维护问题设施192处,培训服务人员100余人,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先后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首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市直机关职工运动会等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0万余人次,市中心城区所有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均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水平和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整治市中心城区“惠企利民政策性补助资金发放不及时问题”
从强化资金分配、下达、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入手,全面排查问题、强化督导,市中心城区2020年、2021年涉企类、教育类、社会保障类、住房保障类、卫生健康类、农林水类等6方面、13项未及时拨付到位的惠企利民政策性补助资金5425.6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运用“互联网+财政”思维,利用预算一体化、直达资金、惠民惠农“一卡通”等平台,加强资金监管,建立财政支出及中央直达资金执行情况月通报制度,确保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尽早落地见效。
整治市中心城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问题”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市中心城区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渠道4类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现场调查摸底,落实整治专项资金390.79万元,结合当地产业规划和农户实际需求,重点整治山坪塘、蓄水池因垮塌、渗漏不能蓄水,提灌站配套设施不全、运行不畅及渠道损毁、淤积等问题,累计整治中心城区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问题29处,其中整治山坪塘25口、渠道4处。
整治市中心城区“场镇集中供水水压不足、水质差问题”
落实专项资金8588.98万元,全力推进达川区百节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通川区江陵镇取水口工程、水厂改造工程、达州高新区河市镇增压泵房及管道建设工程等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市中心城区117处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评价达标,重点突出龙头水水质检测全点位覆盖,确保18个问题点位水压充足、水质检测合格率100%,中心城区农村供水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农村群众“喝好水”目标。
整治市中心城区“安置房建设进展缓慢问题”
始终坚持把安置房质量放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推进安置房建设,着力把安置房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全年共完成中心城区安置房项目10个、安置6494户,深入推进被安置群众“自主选房安置模式”,强化对已安置群众的后续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安置后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2个安置房项目(嘉祥、环城路涉及安置群众476户)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启动安置工作,尽快让群众住上新房好房。
通川区
全年投入2.56亿元,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926条,完成村道加宽30公里、村道破损整治15公里、安防工程27公里,新增停车场13个、停车泊位2022个,处理油烟类投诉238件,整治维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48处、农田水利设施13处,完成大寨子片区龙爪塔等9个安置房的安置工作,建立物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构、物业联合整治督导专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解决5个场镇集中供水水压不足、水质差问题,切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达川区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践行“六个必须”工作理念,解决群众诉求22996条。全面取缔露天烧烤,南城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95%;拆除违法建筑501处、9243.38平方米;加宽村道80.4公里,增设错车道175个,整治破损村道9.9公里,完成安全防护工程90.1公里;建成投用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泊位2028个;整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131处;拨付惠企利民政策性补助资金3086.6675万元;整治损毁、垮塌的山坪塘12口。
万源市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统筹投入9280余万元,解决反馈群众诉求17428条,规范临街空调外机安装149台;更换体育场主馆屋顶铝锰板6000余平方米、破损幕墙玻璃150张,全面更新场馆木地板;升级改造公厕13座;科学投放塑料分类垃圾桶200余个;维护红军公园地板、栅栏、栈道3200平方米;贯通罗家湾新城1公里断头路。有效解决群众痛点、难点问题,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宣汉县
全年投入资金8236.4万元,共解决群众诉求19691条,维修(扩建)村道路31条、77公里,整治农村堰塘沟渠等水利设施项目115个,整治撂荒土地3.2万余亩,颁发农村“房屋一体”不动产权证书15万余本,综合改造城区老旧小区7个,全县12家燃气公司新增网上缴费用户8万余户。全县新增公交车8台,城区新增红绿灯设施设备5套,优化调整红绿灯通行时间5处,新增机动车掉头区域1处,通过整治,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方便。
大竹县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百姓所需所盼,扎实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共征集、办理、反馈群众诉求30399条。成功开通第7路公交车;新安装应急广播终端2588个;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在线监管平台项目300个;清理各类“牛皮癣”小广告7万余张;完成5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和5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渠县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年解决群众诉求25058条,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12719余起、酒驾434起;加宽乡镇窄路92公里,整治破损路面63公里;整治撂荒土地12.84万亩;共址新建5G通信基站126个,4G通信基站14个;处置歌厅噪音扰民62家、在建工地夜间施工27次,劝离广场舞32次;更换井盖183套、安装窨井防坠网7817个;开展各类文明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万余人;城区物业收费不合理、乡镇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开江县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立县级领导挂包统筹推进机制和诉求反馈定期回访机制,召开“院坝会”2342场次,参与群众12万余人次。全年共解决群众诉求21530条,整治不畅通村路20.8公里,建成5G基站395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整治提升农村产业道路52公里,问题聚焦有广度,便民服务有力度,解决事情有温度,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群众满意度。
达州高新区
全年有效解决群众诉求1949条;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9个、泊车位1808个;修补破损村道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建设45公里;拨付惠企利民政策性补助资金749.06万元;建设农村农田水利设施4处;新增供水主管网2条;检查辖区景区、KTV、网吧80余次;核心区域60余家餐饮店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均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常态化对夜间施工场地开展噪音监管;规范学校、小区周边烧烤店占道经营30余次,发放整改通知8份。
达州东部经开区
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工作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全年共解决群众诉求862条,召开院坝会200余场,安装路灯400余盏,修缮公路11余公里,修建停车场1个,新增停车位40余个,城乡生活环境不断改善,通过问需于民将问题摸起来、问计于民将成果落下去、问效于民将效果反上来的方式,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实情,坚定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使人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来源:掌上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