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除夕慢镜头

发布时间:2023-01-29 08:0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李晓


一年365天日子的流水,到了除夕这天,流到了一个年度的码头,尔后汇入光阴的浩淼汪洋。

这些年的除夕,我在城里的朋友老项,喜欢去离城6公里外的高铁站徘徊。老项目光急切,他望着车站人流,嘴唇翕动,似在隐隐呼唤远方亲人朋友的归来。

有年除夕,我陪老项去车站,在车站外一家小酒馆,我同他喝着酒。喝至微醺,老项眼神迷离,他对我说,兄弟啊,知道我为啥来车站么,我就是想感受一下这人流中的年味,每个人的身体里发出一种“电波”,就是回家过年。老项的家在东北松花江边,20多年前就来到这座城市,由客居状态,而今把生命根须牢牢扎紧在这里。但原乡人的血液,在除夕这天又开始沸腾。

老项那天告诉我,老父亲老母亲早已经长眠在东北老家的丘陵上。有年他和妻儿坐火车回老家过年,除夕那天下午,大雪漫舞中,老项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独坐。他一个人开了一瓶陈年老酒,一杯放在父母坟头,一杯自己喝,边喝边喃喃,爸,妈,我回来了,陪你们过年。一杯老酒,让老项喝得双眼模糊。除夕夜的暮色昏沉里,老项坐着儿子开来的车回城,缓缓退去的,是黑森森的树木与丘陵。回到亲戚家,望着万家灯火荡漾的城市,老项一把搂抱住儿子,忍不住叫出声:“儿子,爸爸爱你!”那是一个平时面容严肃极少表扬儿子的父亲,对26岁儿子说出的一句难得的亲昵之言。“爸爸,我也爱您!”身材高大的儿子,伸出双手迎接了父亲的搂抱。在东北老家的日子,老项带着儿子,去老家屯子里一个一个院落走动,认亲戚,认乡亲。儿子突然懂得了父亲为什么在年关时节,喜欢关注东北老家的天气预报,原来故乡的云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父亲的心空里盘旋。

城里的杜先生,是一个老藏书人,在他的书房,已有1万多册藏书。在碎片化浏览成为习惯的当下,杜先生依然认为,在书上的阅读,是寻找他精神光源的好去处。除夕这天,杜先生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他的书房,与那些心头宝贝的藏书,再一次凝眸。杜先生伸直着瘦长身子,或搭上凳子,把那些书柜里的书再做一次整理,有一些老态龙钟的藏书,纸页薄脆,感觉稍一用力,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杜先生对这些旧书特别珍惜,那是藏书里的老祖宗。去年除夕,我送一只卤鸭到杜先生家里,他正凑近书橱下的案前,卷起嘴唇轻轻吹动从旧书里落到案上的尘灰。我恍然感到,书香漫漫中,这是杜先生在送别眼看就要成为旧时光里的飘动粉尘。杜先生见我送来的卤鸭,很是感动,拱手致谢。那天,我在杜先生的宁静书房,他为我重拾起民国年代的国文教本,他抑扬顿挫地为我诵读其中一篇《初春的风》……多美啊,多美啊,杜先生连连感叹。在杜先生的朗读里,这些来自源头母语的美好赐予,让我在除夕看到新年的春天。

还有旧城老街的樊大哥,除夕这天,作为社区里的居民小组长,他要在老街的老巷子里来来回回走上好几趟,挨家挨户叮嘱几句,好好过年,好好过年啊。巷子里的老杨,把蜂窝煤炉子安顿在巷子里,青烟袅袅中,12个孔眼的蜂窝煤燃得红彤彤的,有过年的喜气,炉子里咕嘟咕嘟炖着的,是老杨乡下的亲戚送来的腊猪脚。今年除夕,老杨在天津成家的儿子一家人不能回来团聚了,老杨按照社区要求,早早地跟儿子打过招呼,莫回来了,莫回来了,你们就在天津过年。除夕夜,老杨会把喷香的饭菜端上桌,通过视频连线,把老巷子里的过年饭菜香,跨越时空,飘到天津城儿子的心窝窝里去。

除夕,除夕,这个浓情发酵的日子,万家灯火里,浮现着大地人间幸福团圆的张张面庞,跃动着新年来临里万千喜悦中的憧憬表情。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