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最后一个赶牛人

发布时间:2022-11-29 08:1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 杨力


过去三十六行中,“肉肆”是其中之一。肉肆,指的是卖肉的行当,但凡繁华的地方,肉食的交易都十分兴盛。有交易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相应的职业诞生,比如旧时的牛市,除了牲畜交易、屠宰、腌卤等,还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细分职业——赶牛人。

过去不像现在,交通发达,运输方便,过去要把散落在各地的牛运送到需求量很大的地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有运输的车辆,就得靠人去代替,“赶牛人”就是在过去那个年代诞生的一份辛苦职业。

外公是家族第五代赶牛人了,他走的路线是去80公里外的兴隆场,把牛赶往一个叫唐家寺的地方。80公里路程,别人需要两天,外公只要一天。牛在路上耗时久了,容易掉膘,也容易生病,所以外公比别人更有优势。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已年过半百的外公接到了一单生意,把20头牛从兴隆场赶到唐家寺。这次他带了新收的徒弟邓花儿。

邓花儿读完初中没再读,就在街头游手好闲,15岁时被父亲强扭到外公面前拜师,希望外公帮忙打磨打磨他贪玩的心性。外公碍于世交的情面,答应了。

从兴隆场到唐家寺,中途有个地方得蹚一条河沟。上游刚好下了暴雨,小河沟变成了湍急的小河流,等外公把牛赶到这儿时,就被困住了。

赶牛这职业,相当于过去的镖局接镖,是必须按约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否则非但挣不到钱,还会加倍倒赔。外公用双脚去试了试水,感觉河沟的水虽然有些急,但也能正常蹚水过去,就牵着头牛走在前面,引领牛群慢慢过河。

问题出在一头老牛身上,面对浑浊湍急的河水,它始终不肯过河。在后面督战的邓花儿早就没了耐性,扬起鞭子使劲抽去,老牛一惊,背上像着火似地又辣又疼,起劲一蹿,不是跳到了河对岸,而是一头跳进了激流中。等到外公和邓花儿合力跳进水里把它弄上岸时,这头老牛已经奄奄一息。

天时这么热,一头死牛也带不走,外公反复掂量,拿出随手携带的剔骨刀,将就河沟的水来了个剖解。然后把牛肉和下水就近便宜卖给了附近的市场,赶着剩余的19头牛回去交差。

这天晚上,邓花儿的父亲带着500元钱,急急赶来给外公赔不是。他说:“都怪邓花儿,死了一头牛,害你赔钱,冤枉赶了一趟!”

外公不收,转身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圆物,看上去通体金黄,往嘴里一尝,先苦后甜,透着一股直达咽喉的清凉。

外公说:“老伙计,这叫牛黄。今天剖开那头死去的老牛,无意间在它的胆囊处发现了这个包块,如鸡卵一般,一圈一圈的纹路,一层一层裹得很紧实。刮少许粉末蘸水涂抹在指甲上,染上去的黄颜色洗都洗不掉。老伙计,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牛黄吗,今天竟让我碰上了。”

老伙计一脸惊诧,外公又说:“更巧的是,今天把牛赶回唐家寺,正遇上老板的小幺儿高热抽风,一家人急得哭天抢地。我突然想到刚得来的牛黄,连忙拿来刮一点粉末兑水喂服,没想到立竿见影,小儿立马就不抽了。老板原本还想克扣我死一头牛的工钱,见他幺儿被我救了回来,把手一挥,也不计较了。”

一场祸事,因为这块牛黄变成了好事,外公和老伙计哈哈一笑,拿出酒杯把酒言欢。这之后,邓花儿慢慢就成了外公的爱徒。

转眼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年的混沌少年已经成了大小伙子,而外公也到了花甲之年。一连多个星期,外公没接到赶牛的活儿了,越来越多的大货车,把各地的牛源源不断拉到唐家寺,这些吃汽油的“铁疙瘩”,正悄悄抢夺外公祖传的生意。

这一天,一桩久违的生意找上门来,要外公把兴隆场的20多头牛赶到唐家寺。正是雨季,雨水走走停停,预示着这趟赶牛一定特别辛苦。

外公带着邓花儿倒了几次车,冒雨赶到兴隆场,刚下车就遇上一个老农,手里牵着一头病恹恹的耕牛。老农也实诚,说这头牛很多年来不喜欢进食,身子骨慢慢瘦下来,庄户人养它没付什么成本,多年来也就见怪不怪,只是最近家里人生了病,就想卖了换几个钱。

外公很认真地看了看老牛的牙口,又扪了扪它的肚腹,然后下定了决心,掏出身上的钱夹子,把这头老牛买了下来。

老农一走,邓花儿就嘟哝,师父被骗了。外公却不语,拿出随身携带的酒,分成两杯说:“喝了吧,我决定了,今天就是我们师徒赶牛的最后一趟。喝完这瓶酒,我决定歇手不干了。年岁大了,做不动了。”

邓花儿很意外,外公就说:“花儿,有些话说出来,听了会让人伤心。像我们家,几辈人都以赶牛为生,留下的都是好口碑。但口碑再好,也有走到头的时候,现在路越来越宽,运牛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不管唐家寺,还是兴隆场,靠脚力做赶牛生意的,几乎没有别家了。这次接这趟生意,也是因为雨季道路滑坡没有直达车,否则也轮不到我们了。这样的生意今后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时代。我也希望到我这一辈,就此歇手,我就是最后一个赶牛人。但你不同,你年轻,可以找别的事养家糊口,还有大好光景。”

邓花儿一听,连忙跪了下来,这么多年,他改掉了游手好闲的习惯,学会了一步一步走路,认认真真做人。师父身上诚实守信、善良仁爱的品性早已熏染了他,让他舍不得离开师父。

外公上前扶起徒弟说:“花儿,你悟性好,吃得苦,只要下功夫,可以干好任何一件事。师父已替你想好了,一会你就把那头病牛拿到市场上宰了,先前我扪了扪,这头牛有名堂。如果不出意外,说不定还有别的收获,你可当作资本,在唐家寺,做一件有前景的事情!”

外公仰头喝完最后一杯酒,起身赶着那批牛,做了此生最后一次赶牛人……

多年后,在唐家寺著名的美食街上,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老板也是主厨名叫邓花儿,不但做得一手地道的全牛席,而且温良谦恭、乐善好施的品性,很受街坊邻里夸赞。

邻里们还知道,邓花儿不但人品好,还有辨识牛黄的本事。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是,这家全牛席餐厅的起家,就是从当年识得一个足球大的牛黄开始的,据说这么大的牛黄,还没有被记载过……

而逢年过节,邓花儿会带着全家老小,一同前往镇子上看望一个耄耋老人。如果不懂事的小辈问这老人是谁,邓花儿就说:“这是一个历尽了风雨,而内心有大爱的老爷爷。他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后一个赶牛人,值得记录和尊重!”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