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幸福宜居中心”

发布时间:2022-11-21 16:5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小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条红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号召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设幸福宜居中心是537万达州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论述,对于我们加快推进幸福宜居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理念,促进城市更美好与人民更安逸的高度契合,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宜居中心众多研究表明,“幸福宜居城市”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强调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要回归到以人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以居民的社会需求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达州市在创建“幸福宜居中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环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要更多考虑居民的生活感受,把居民的幸福感作为衡量宜居城市的标准,要注重城市发展成果与市民共享,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而实现城市更美好与人民更安逸的协调统一、高度契合。

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幸福宜居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经济发展水平是考察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是创建幸福宜居中心的物质基础。目前达州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七,GDP总量突破2300亿,市场主体总量达26万户,民营经济发展指数稳居全省前列,粮食连年增产并稳居全省第一,这些都为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城市各项硬件建设和环境保护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有赖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一个地方经济不发达,很难对人口有虹吸效应。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冲击,达州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府财政增收日益困难。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农业夯基、工业领航、消费提质,投资为要、招商为重、项目为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建立与人民幸福感、满意度提升高度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统筹民生领域各项配套改革,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民生进步的幸福宜居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生问题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民的幸福感直接相关。达州近几年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来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引进知名民办学校来达州办学,解决本地中小学生不断外流的问题;通过与华西医院联合举办华西妇女儿童医院、达州第一人民医院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对高端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对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来解决住房问题。通过这些举措,达州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有差距。要统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各项改革,积极营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高层次人才才能留住达州,大量的人口才能涌进达州。

要始终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幸福宜居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民幸福感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因此,达州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体现环保优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相结合。达州市主城区依山傍水,要把绿化凤凰山、净化州河水成为常态,努力实现山更清、水更秀。要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公共满意度为根本,加强城市绿色生态建设。要始终坚持“建管”并重,加快实施城市体检,统筹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

要始终把文化繁荣作为强市战略,在全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精神和谐的幸福宜居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个人而言,物质富有不一定具有幸福感,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建构一种具有内在的张力和平衡,才会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幸福宜居中心建设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提升市民城市文化自信、自觉、自豪作为追求的目标。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用好用活达州丰富的文化资源,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述达州好故事、传播达州好声音,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州是巴人故里,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勇信义、开放包容、认同中华”是巴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新时代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达州是原川陕苏区的核心地带,要大力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继续弘扬和宣传“通达开放、诚义创新”的达州城市精神,讲好周永开、李林森、杨帮武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每一个达州市民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爱”,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

要始终把社会安全作为有力保障,提高城市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致力于把达州建设成为安定有序的幸福宜居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城市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和幸福感水平。如果一个城市黑恶势力横行,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时有发生,老百姓成天生活在恐惧之中,毫无安全感,这样的城市肯定不是幸福宜居之地。达州要建成“幸福宜居中心”,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全民反诈行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各类风险源排查,切实把风险源化解在源头,坚决有效地防控群体性事件、劳资纠纷、公共安全等各类城市隐患,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八五”普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达州、法治达州,确保达州社会和谐、安定有序。

徐晓宗 (作者系四川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