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准确理解和把握“牢记 ‘三个务必’”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04 11:1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部分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习近平同志“三个务必”重要思想的第一次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1949年3月,在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之际,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研究夺取全国胜利以及筹建新中国等重大事宜。无疑,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在会上,除了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之外,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他深刻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点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发出了“进京赶考”的号召。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讲话,无疑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全党发出新的“赶考”的号召。当前,正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无疑是对党的历史的忠实继承、深刻借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创新发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中走向未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把握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方向,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历史自信的前提是历史主动。历史主动在当前时代,体现的是“初心与使命”的价值追求。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转化为脚踏实地的、真真切切的实践行动,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历史性胜利,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可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历史主动最终成功地化为了历史自信,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00周年了,但是依然年轻、依然“风华正茂”。

提出“三个务必”,这与目前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条件有直接关系。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从新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五大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的发展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新的发展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的发展目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的发展环境;环境、资源、人口是新的发展难度等等。前面三个“新”,主要以国内发展为主,后面两个“新”,偏重于国际国内的相互作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国内的,更是国际性的。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将要彻底性地改变“二战”以来的国际格局、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格局。从环境、资源、人口角度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将继续存在;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世界各国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人口的总量增加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间摩擦的增加成为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这一重大判断,铿锵有力、振聋发聩。2022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提出了“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要思想,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有了这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指引,“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是五个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两个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前面四个以国内发展为主,后面一个与国际关系紧密相连。其中,共同富裕与和平发展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共同富裕,必然要扩大现阶段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第一个百年奋斗过程中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在第二个百年奋斗过程中,必然要让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这肯定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必然是对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必然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必然让世界和平更加得到充分保障。

显然,“三个务必”是基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历史新坐标而提出的。“三个务必”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发展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的结果。怎样理解“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呢?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基本价值追求,核心在于“人民至上”的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守江山,本质上守的是人民的心。自然,在新的“赶考”路上,一如既往地继续牢记初心与使命是不能动摇、不能有一丝一毫改变的。只有高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旗帜,才能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才能在奋战新征程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和党性修养。作风问题始终是党的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成就辉煌,历史罕见,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在新的“赶考”过程中没有任何理由居功自傲、懈怠消极、不思进取、停滞不前。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状态和进取精神。精神状态,决定着党执政的实际效果。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显然,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关键。“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本身就蕴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与把握。放眼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各国经济复苏乏力等等因素,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课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百年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要有同一切问题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对于危机的管理水平方面,都时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面对挑战,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破难题、解困境。

作者  毕瑛涛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