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温情十年”——给孤寡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22-10-17 22:4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杏

2011年,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应运而生。

而在大竹县,有着一群受益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老人,他们曾经被称为“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户”,如今他们被称为“康养老人”,有了安稳的居所、可口的饭食以及舒适的暮年生活。近日,记者来到大竹县中心敬老院,聆听“康养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袁中华:“这里才是我的家。”

“我原是中华乡中华村人,最初在中华乡敬老院,是2021年搬到中心敬老院来的。”袁中华今年67岁,30岁时因不慎摔伤导致腿部残疾,在2006年入住原中华乡敬老院之前,他的收入来源全靠在家务农。

说起敬老院,袁中华老人感慨最多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共度晚年的老伴。

2011年,年过半百的袁中华第一次拿到了结婚证。“我跟她就是在敬老院认识的,当时她老公去世了,孩子也不知所踪,自己身体也不好,我们又能聊到一块儿去,一来二去就领了结婚证。”提起老伴,虽已携手共度十余年但袁中华仍略显羞涩,“她眼睛不太能看见,平时话也不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多是我来做。”

搬至大竹县中心敬老院后,院方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将房间原本的两张单人床改换为一张双人床。“以前哪儿能想到自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院里有超市、理发店、医务室这些,每个月还有零花钱拿。”问及新旧两家养老院的区别时,袁中华说,“以前的养老院吃、穿、住都有,但环境肯定比不了现在,吃得好,住的房间里有电视、卫生间,穿得也更加暖和舒适,服务更周到。”

山上的老房子垮塌了,但袁中华并不在乎,他说,“这里才是我的家。”

邓德务:“我也要主动为院里的老人们服务。”

问起大竹县中心敬老院每次搞活动需要帮忙时,跑得最快的是谁,院内的康养老人和工作人员们给出了一致的答案——邓德务。

64岁的邓德务在2021年入住县中心敬老院之前,一直待在原黄家乡敬老院。他告诉记者,“我是2017年腊月间到的黄家乡敬老院,当时的院长看我上没有老,下没有小,又符合政策要求,就让我干脆住到院里去。”

邓德务祖上是村里的“剃头匠”,靠着这门祖传的手艺,原本他是不愁吃穿的。

“老邓很节约,以前家里穷,小时候也吃了不少苦,父亲过世早,母亲瘫痪在家十多年,以前在街上给人理发,挣得也不多,也没能娶到老婆。”县中心敬老院院长何玉林告诉记者,现在的老邓可是院里的“大户”,祖传的剃头手艺在院内发挥了大作用,全院200多位老人的头发都是他打理,为此院里还特意给他布置了间理发室,配备了镜子、桌椅、洗头床等,除了每月分发的零花钱,老邓还能领到300元的理发补贴。

如今,靠着理发手艺,邓德务不仅在敬老院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还新收了两个徒弟。

“现在天天有肉吃,生病治疗的费用也给全包了,不像以前还要补贴一部分,在院里不花钱,还能挣钱。”对于如今的生活,邓德务非常满意,他说,“我们不能只是被服务,我也要主动为院里的老人们服务。”

徐德秀:“蛋糕原来这么甜。”

为切实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四有方针,大竹县中心敬老院坚持做到“爱心、孝心、细心、耐心、贴心”的五心服务。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我们会为院内每一位过70、80、90等整数生日的老人庆生。”何玉林回忆说,今年办过的生日宴里,最难忘的是徐德秀的生日。

4月9日,趁着徐德秀外出,工作人员偷偷在老人床头放上了一束鲜花,悄悄为她准备着70岁生日的惊喜。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当天中午,在一声声祝福的歌声中,县中心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们为徐德秀送上了生日蛋糕和最真诚的祝福。

“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过生日,没想到能有这么多人陪我过。”徐德秀说,当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不仅是她第一次过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吃蛋糕,她说,“没想到蛋糕这么甜。”

“当时何院长还问了我最近的身体状况,对敬老院的意见以及需求,叮嘱我要多注意身体。”徐德秀红了眼眶,“感谢党和政府,要不是这么好的政策,我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蛋糕是什么味道,也没机会过上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芮铭 兰楯 特约记者 程一凡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