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达州:以人才为引领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6 15:5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小平

“来达州5年,就获得首届‘达州人才市长奖’,让我感动之余,也真正体会到了达州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9月25日,在得知自己位列首届达州人才节“市长奖”名单时,达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曾凡新由衷感叹。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工程实施、重大平台建设、人才精细服务等工作,奋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人才集聚引领区和创新中心。

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0.02万人,柔性引进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顶尖人才401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

破解人才工作发展难题

“到达州工作以来,我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原创的研究成果,申请和授权1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面对记者,曾凡新爽朗一笑,“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关键因素,在于达州给予了足够大的平台和机会。”

实际上,“受益”的不仅是曾凡新本人,作为引进人才的一方——达州,从人才的聚集效应中也获益匪浅。曾凡新告诉记者,自他从洛阳博士毕业来到达州后,市委、市政府便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所在医院也给予了充分发挥自我的平台,并通过他先后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20余名硕博人才,从而建立起了一支涵盖分子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分子诊断、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复合型医疗卫生科研团队。

之所以取得如此“虹吸效应”,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第一条。”除市委常委会将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题,定期研究人才工作重点政策、重要项目,坚持重大活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还将人才工作列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以考核硬指标倒逼“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同时,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人才工作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政策壁垒、人才激励的平均主义、人才评价的“四唯”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先后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十条措施”、高层次人才在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大局强化人才支撑两个“八条措施”等若干人才发展重要政策,从成果转化、科研服务、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精细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一揽子支持政策。

“用最优的政策引人才、以最优的服务留人才、把最美的风景给人才”“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

围绕主导产业

打造链条式人才发展体系

2020年9月18日,是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光平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申请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终于获批。

“这个项目是很多学术人的最高追求!”谈到自己的学术成果,陈光平激动不已,“这个项目的研究,主要是解决超冷原子稳定性问题,提升原子钟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标准时间的准确性。”

2016年9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四川文理学院和重庆机器人学会签署协议,共建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达州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这也是达州近年来,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以“百千千万·达人工程”为统揽,打造链条式人才发展体系的一个缩影。

达州是革命老区,也是传统的工业重镇。针对高质量发展能级不够,中高端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市第五次党代会对人才强市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指出以争创创新型城市为牵引,联动万达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好柔性引才、平台聚才、事业留才“组合拳”,加快建成“区域领先、西部一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在此基础上,印发《达州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人才集聚高地为核心,进一步对全市人才工作发展目标任务、思路举措作了全面安排部署。相关部门还专门绘制了重点人才寻访“地图”,构建新时期达州人才工作谱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先后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189名。

同时,围绕“3+3+N”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丰富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和科技顾问等柔性引才方式,常态化举办院士专家革命老区(达州)行、锂钾产业发展大会、玄武岩纤维产业高峰论坛、万达开区域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等重大人才活动,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8名、“高精尖”领军人才401名。培养现代产业领域青年科技人才2172名、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6名、高技能人才19649名,锻造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巴渠工匠。

突出人文关怀

营造高品质留人生态环境

“作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我能留在达州、能在达州干事创业,是我选择上的最大荣幸。”谈及达州的用人环境,即将踏入婚姻门坎的曾凡新并不讳言“去留”,“五年来,我已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最关键的,达州给予了我最宽松的研究平台,对开展医学研究有很好的容错度和包容度,让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事实上,曾凡新的科研团队们不负重望。几年来,他所带领的团队不仅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双一流高校开展深入合作,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创建了川东最大的生物资源样本库,推动了智能肺、智能靶区勾画等一系列原创的智能医学产品落地和转化。

相较于曾凡新这个“新人”而言,2007年研究生毕业即来到达州的陈光平感触更要深刻一些。“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如今成为学校的骨干,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学校委与重任的信任分不开。”

2017年,陈光平在学校支持下完成了博士学业,婉拒了西安某著名高校抛来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回到达州。此后即围绕原子钟物理与技术进行拓展应用,开始激光(雷达)三维成像的研究,于2020年突破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优厚的条件,是我科研成果产出的最大保障。”陈光平说,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获得成功,不仅因为有随他慕名来达的20多名科研团队,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等部门也给予了极大支持,达州高新区还为其划拨了每年150万元的科研经费。

近年来,针对城市发展、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引才留才“硬实力”不足的问题,达州从破解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务虚难抓实的问题着手,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八条措施,落实市县两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创新成立中共达州市高端人才储备中心总支部,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举办国情省情市情专题研讨班等,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同时,从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入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亲情式”服务,从而将达州打造成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辈出之地,为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汇聚起磅礴力量。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道全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