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达州唯一受表彰个人赵益元:让蜀宣花牛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

发布时间:2022-08-31 15:4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唐庆


获奖后的赵益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小懿)“很荣幸!很激动!”30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大会刚刚结束,记者立即连线到了达州唯一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赵益元,他表示:“作为达州公务员代表能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和与会代表一起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见,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努力更加努力,做好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让群众幸福。”

赵益元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牛教授”。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无怨无悔扎根山区30多年,成功培育出独有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成为新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育成牛品种,填补了我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是我国畜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宣汉县也一举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优质牛源基地县和主要的乳品生产基地之一。赵益元从宣汉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师岗位卸任后,成立了蜀宣花牛技术工作室,免费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攻关解决全县规模养殖场母牛繁殖率偏低等问题。

赵益元说,过去在蜀宣花牛培育及其产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党委政府的肯定,他会以此为起点,加强牛的肉用性能选育提高,加大力度开展蜀宣花牛繁育推广,做大做强牛产业,让蜀宣花牛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唯有努力工作,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老百姓。

追梦路上的“牛教授”

他无怨无悔扎根深山31年,与牛为伴潜心研究,培育出独有的“蜀宣花牛”新品种;

他不计回报,从“蜀宣花牛”繁殖、育犊、饲料、防疫等环节,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2000余场次;

他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20多项,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获省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就是被干部群众称为“牛教授”的宣汉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赵益元。


扎根山区 他是奋勇争先的“拓荒牛”


1988年,赵益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距离宣汉县城50多公里、条件艰苦的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工作。那时的牧场不通公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吃的粮食都是靠人力肩挑背磨,晚上照明就靠昏暗的煤油灯。

“宣汉的本土黄牛品质好,但个体小,产奶量不高,能不能繁育出一种产肉多、产奶量又高的新牛品种呢?”22岁的赵益元刚到牧场,骨子里就滋生了一股“牛劲”。

为了把梦想变成现实,年轻的他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开始了长达30多年与牛为伴的潜心研究。他深入千家万户开展犊牛早期断奶、种公牛培育等工作,对牛逐头建档立卡,定期测量记录。“因为常年与牛打交道,老赵身上总是臭烘烘的。”与赵益元并肩战斗在云蒙山的小李记忆犹新:“他身上的臭味洗都洗不掉,但对于急需依靠技术改变落后面貌的群众来说,他却是最受欢迎的人。”

20多年来,他对6万多个胎次产奶量进行测定和乳脂分析,对2万多头次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体尺体重和肉用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反复的试验创新,他最终决定以宣汉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为父本,通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来改良牛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最美好的年华,终于培育出独有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填补了我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


不忘初心 他是助农增收的“孺子牛”


“我们畜牧人,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就是要让农民的猪儿牛儿长得肥肥的,这就是我们畜牧人的初心。”赵益元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己任,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自家事。

脱贫攻坚期间,许多群众紧跟全县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牛产业,可技术问题成了群众的最大障碍。为了让群众尽快掌握“蜀宣花牛”的养殖技术,他不怕辛苦、不计回报,从繁殖、育犊、饲料、防疫等一个个关键环节,一家家地手把手教方法、传技术。

宣汉县峰城镇西牛村村民费官建,初中毕业开始养牛,由于缺乏过硬的技术,养殖效益很低。赵益元得知后多次到费官建家中指导,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基地再到技术培训全程参与。如今,费官建的养殖场达3000多平方米,存栏“蜀宣花牛”200多头,年纯收入达50万元以上。费官建逢人便说:“我的养殖场能有现在的规模效益,多亏了老赵,他就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离不开他!”费官建道出了全县广大养殖户的心声。

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发展牛产业,赵益元利用空闲时间编写了《宣汉奶牛生产技术》《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蜀宣花牛养殖技术手册》等教材资料,并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2000余场次。“吃水不忘挖井人、养牛不忘赵益元,益元的大恩大德我们一直牢记在心!”云蒙山70岁的李育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退而有为 他是乡村振兴的“老黄牛”


赵益元2019年从宣汉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总畜牧师岗位卸任时,已在农业战线工作31年。很多亲友都劝他适当歇息一下,他却说辛苦了大半辈子闲不下来,自觉肩负退休不褪色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发挥余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0年春节前,赵益元受邀为位于全县现代农业园区主战场的大成镇瓦窑村制定养殖场标准化生产方案,可没来得及实施就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赵益元急在心中,他努力克服困难学习网络操作,坚持每天利用网络视频进行远程指导,养殖场标准化生产得以顺利推进,10多户农户收入得到保障,当年收入即达到200多万元。

今年初,君塘镇明月社区等多个养殖场的牛出现食欲不振、屡配不孕、腹泻消瘦等现象。赵益元当即带着技术团队奔赴现场调查、蹲点分析症状、熬夜寻找办法,最终解决了技术难题,避免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赵会长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明月社区牛犇养殖场负责人黄孝轩感激万分。

卸任后,赵益元被选为宣汉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农业农村局分会会长。他成立了蜀宣花牛技术工作室,免费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攻关解决全县规模养殖场母牛繁殖率偏低等问题。他保持一贯的钻劲和激情,精益求精、无私付出,有力推动宣汉肉牛园区2021年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宣汉被成功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

当前正值乡村振兴关键期, “三农”战线的“老战士”赵益元,虽两鬓微白,仍脚踏实地践行“三牛”精神,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起早贪黑发挥余热,用辛勤和汗水,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