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一枚小橄榄 丰满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2-08-16 16:4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小平

橄榄广场、橄榄大道、橄榄新城、橄榄社区……初秋八月,一踏入开江县城,便被诸多以“橄榄”命名的标识所吸引。

在这里,你甚至会看到一些面馆、食店、大排档,也以某某橄榄店(馆)而自居。

为什么这个城镇人口仅二十余万的小县城,“橄榄”之名如此兴盛?

“因为你来到了‘中国油橄榄之乡’!”带领全县农户走上油橄榄种植之路,并参与橄榄油、油橄榄果、橄榄渣国家标准起草及修订的何世勤介绍,这些都是商家自发行为。

目前,开江县已发展油橄榄8.3万亩,年产值超1.3亿元,受益农户4213户,每年人平从中获取收益1.6万元。

一枚小“橄榄”,从此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石。

从伐到种 开江油橄榄的不平之路

“开江的油橄榄种植经历了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多个历程。”站在位于永兴镇的“中华橄榄园”园区山巅向下望去,雨后的橄榄树越发翠绿,一枚枚饱满的橄榄果挂满枝头。

何世勤告诉记者,开江197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到1985年时品种已多达138个,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油橄榄基地县”,有“川东北油橄榄品种资源库”之称。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江油橄榄落下名头。原因很简单:种橄榄不如卖茶叶蛋。当地农户纷纷砍伐苗木,到1999年时,全县橄榄树所剩寥寥无几。

开江油橄榄现代产业园区

“种橄榄,开江有条件,有基础,地理环境还适宜。”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的“穷”有着深切体会的何世勤,决定在最有种植基础的永兴镇流转土地,将油橄榄发扬光大。为此,他还从中国林业科学院聘请专家亲临指导,对林场进行改造,选出11个优质品种进行培育。

到2002年,为更好推广油橄榄种植,已年近五旬的何世勤成立了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以带动更多人种植。自此,开江油橄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政企联合 助推开江橄榄做大做强

实际上,何世勤的决定恰与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政策不谋而合。彼时,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为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江县委县政府抓住退耕还林机遇,把油橄榄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抓。当年即提出在永兴镇、新太乡、新宁镇等地建5000亩油橄榄基地的计划。为此,还出台财政专项扶持政策,对油橄榄新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的村每亩每年补贴200元的决定,连续补贴3年;对现有油橄榄基地进行低产改造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00元。

油橄榄果

这一政策的出台,让曾经参与伐树的农户又种起了橄榄。何世勤决定,免费向农户发放苗木并进行技术培训,带领村民将油橄榄做大做强。

在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助推下,开江油橄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6年,达州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都”,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市。开江作为达州油橄榄的主产区和生产加工基地,其作用举足轻重。

“这是对达州的认可,也是对开江的认可,更是这么多年来,对为油橄榄发展作出贡献每一个人的认可。”说起当时的情景,何世勤至今仍激动不已。

2014年,“中国油橄榄之乡”落户开江,从此拥有了第一张国家级地方名片。

制定标准 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橄榄这一行很乱,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说起市场乱象,何世勤就激动不已,“曾经有个知名网站的老总问我,你的橄榄油咋那么贵,而他的网站上才卖几十元一斤。”

价格混乱不止在网上,就是在欧盟一些盛产橄榄油的国家,价格也是从几欧元到几十欧元不等。在我国甘肃、云南、湖北、四川等地,也因气候、产地、制作工艺等不同,价格差异极大。

“缘于行业标准复杂,市面上不少不法商人,钻现有标准体系的空子,用橄榄渣油和初榨特级橄榄油做成混合油,打着‘初榨’旗号卖高价。”作为开江县油橄榄产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何世勤深谙其理。

2017年11月,一场围绕橄榄油展开的研讨会在开江召开,会议讨论修订了关于橄榄鲜果、橄榄渣、橄榄油感官评定标准等七项油橄榄行业标准。开江县油橄榄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定的国家标准项目起草单位之一,参与此次标准的修订。

“挂杯、果香味浓、有辛辣味”是鲜果压榨橄榄油的主要特征,这一感官评定标准的加入,让何世勤津津乐道。他认为,“这更有利于重塑市场格局,掌握行业话语权。”

有了新标准,也就有了新的起跑线和比赛规则。开江油橄榄从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创新 延伸产业链为振兴赋能

“产业要振兴,关键在创新。”研究发现,油橄榄鲜果在冷榨时经过油水分离的汁水和果渣含有丰富的羟基酪醇。羟基酪醇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实践中多应用于心血管、高血压、细胞老化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先前我们只是榨油,其汁水和果渣白白浪费了。”在将油橄榄核心产业园区扩大至6200亩后,何世勤意识到,尽管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但要走得长远,必须将产业做大做强。

橄榄酒发酵罐

在开江县委政府的助推下,何世勤所在的公司先后与中国林科院油橄榄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等5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创建了达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攻克油橄榄产业链上的又一技术难题——橄榄酒。经过数年努力,其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团队对橄榄酒及其工艺进行鉴定时欣喜发现,该成果在油橄榄深加工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突出,技术成熟度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加大技术成果转化力度。

2017年,开江橄榄油、橄榄酒产品被列入省级名优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此后,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申请注册的“绿升”品牌被认定为四川省农业企业重点培育品牌,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做法被国家林草局发改司认定为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

“接下来,还要联合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发、生产橄榄叶系列化妆品,进一步做技术挖掘和深度研发,争取让独一无二的橄榄酒出口创汇。”对此,何世勤信心满满。

推动融合 真正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在天源公司的厂房外墙上,“科学发展、产业报国、回馈社会”几个大字异常醒目。从小有过流浪漂泊经历的何世勤谈起公司的发展定位,坦率承认,“我带动了乡亲们,乡亲们也成就了我,人要富而思源。”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从脱贫攻坚之初,何世勤就积极投入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中,吸纳当地农户到基地就业。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基地提供苗木和技术让农户自行栽植管理,鲜果按2:8分成。仅此一项,使农户较以前年均增收2300元。

此后,在当地镇党委的帮助下,天源又积极参与到“一联两带四促”党建活动中,组建“天源油橄榄公司支部+村支部”联合党委,通过“党组织引领带动、党员示范带动”,吸收近20余名党员参与管护,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树年年长,果年年结,钱年年进,技术不担心,销售不用愁,我们都把油橄榄树当成致富树精心栽种。”说到如今的橄榄产业,新宁镇村民赵大成一脸笑意。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作为企业,我们不仅要学会按规律办事,还要在壮大产业链中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这样的振兴才是真的振兴。”看着每天车接车送到产业园区务工的村民,何世勤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的先进单位。”

如今的产业园区,不仅被县委县政府列为核心示范区、生态种养区、植物观赏区,还因配套了露营基地、康养基地、星级农庄,已成为达州远近有名的旅游“打卡地”。

开江小橄榄,正全面向乡村振兴发力。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