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达川区: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8-09 20:2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一处处干净整洁的美丽新村处处都是新气象,一座座现代化果蔬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田间画卷多姿多彩……共同谱写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篇章。

今年以来,达川区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思路,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决策部署,强化工作统筹,持续加压发力,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抓好防返贫监测

守牢"底线盘"

自脱贫攻坚战收官以来,达川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全区脱贫人口21040户60385人以及监测对象890户2212人持续帮扶,防止贫困反弹,全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均持续稳定达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万家镇中华银杏谷萤草星空露营基地 (图片由达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坚持常态化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深入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完善了《达川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出台《达川区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全区24个乡镇(街道)组织2.7万余人参与集中排查工作,采取农户全覆盖排查,重点入户核查超3万户近9万人。

抓好风险推送核实工作。组织村级监测员和网格员认真开展风险信息排查工作,对1-6月收集的区残联、区民政、区医保等相关行业部门推送的六类重点核查对象约2.8万户7.8万人,其他风险信息重点核查对象约40户122人;村级集中会商锁定重点排查对象3742户11400人,一一开展核实工作。

开展促进群众增收行动

增强“动力源”

“我们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群众采取点对点的输送、网络招聘等多种形式让其外出务工,2022年跨省务工16696人,较去年增长3个百分点。”达川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海燕介绍说,对不能外出的安排在就近就地的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就业,衔接补助资金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推行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对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开发护林员、道路保洁员、地质监测员等公益岗位1145人。

一直以来,达川区紧紧围绕农业“3+3+3”产业体系和“1+4+10+N”园区规划,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产业增收格局。深入开展“四子同兴”工程,重点围绕东部南大万10万亩粮油现代化农业园区、西部山地品质现代化农业园区、南部蔬菜现代化农业园区,抓牢“米袋子”、稳住“菜篮子”、丰富“果园子”、端好“肉盘子”。

花椒采摘 (李彦 摄)

创新激励机制促增收。出台《达州市达川区实施产业奖励补助工作方案》,安排产业奖补资金360万元,充分调动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加经营性收入。充分利用金融政策小额贷款新增发放贷款1302万元。

发展集体经济促增收。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一村一项目”228个,盘活村闲置资金30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产2万平方米,上半年已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41.6万元,同比增长10.11%。

开展帮扶促增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联系26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22个重点帮扶村,2个“万企兴万村”实践示范村,发出“我在米城有块田”稻田认购倡议书,鼓励达川区民营企业积极认购绿色无公害水稻田,在米城乡完成稻田认购200余亩共计60万余元,先后开展了“银企座谈会”“民营企业大走访”“民企消费扶贫”等活动,积极发挥企业引领作用,为达川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活力,助力脱贫群众增收。此外,引入“深农”集团、眉山“好味稻”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助力全区产业大发展。

强化脱贫地区扶持

提升“保障力”

加大扶持重点帮扶村。对全区22个重点帮扶村科学编制帮扶规划,因地置宜,对产业、基础设施等提前规划并深度融合国土空间片区规划,从去年开始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项目支持重点帮扶村。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编制后续扶持项目清单,落实中央衔接资金500万元补齐集中安置点民生短板,帮助解决产业、就业突出问题。达川区有4户8人掉边掉角农户已于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加大“雨露计划”、防返贫基金资助。目前全区发放2022年防返贫帮扶基金5万元,10人次。发放2022年春季“雨露计划”322.95万元,2153人次,享受“雨露计划”毕业的新生劳动力665人。

推进乡村建设治理

美化“生活圈”

“我们这个农家乐已经开了两年多,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是人最多的时候。”万家镇三星村三星农家乐负责人李勘华高兴地说,“现在路更宽了,乡村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达川果盘子 (桂丹倪 摄)

近年来,达川区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今年年初,杨柳街道两角村、双庙镇二东村、管村镇高寨村、赵家镇石垭村、万家镇三星村成功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达川区深入开展“三大革命”,推进乡村建设,提供宜居环境。建成场镇污水处理站36个、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68个、乡镇垃圾转运站54个,新(改)建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1.9万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9个,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82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

改进乡村治理,营造优良乡风。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农房风貌引导,实现环境大整治。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开展清单制+积分制模式管理,选出先进典型引领风尚,实现“乡风大转变”。

加快干部队伍建设

提能力“强素质”

今年5月,达川区率先出台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明确了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积极主动承接新增加的相关职责职能,进一步理顺与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关系。

聚焦主责主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好区、乡、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积极组织区级行业部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今年上半年,达川区先后举办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和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406人,极大地提升了全区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的履职能力。同时,为每位干部职工购买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读本,充分利用党组办公会、中心组学习会、党员活动日、职工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系统工作部署及政策文件,不断提高全区干部职工“三农”工作的本领。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桂丹倪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