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达州——亟待开发的历史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22-06-18 10:1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天府之国名震环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

一提到巴蜀文化,人们便会联想到: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峨眉、青城、九寨、黄龙、乐山大佛以及苏氏三父子等等。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所谓的“巴蜀文化”,其实际内容主要在“蜀”文化,很少“巴”文化。而习惯提法“巴”还在“蜀”的前面。巴在哪里?巴应该是四川东部一带。李白诗云:“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刘禹锡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李商隐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和刘禹锡诗中的“巴”都是实指的四川东部,唯有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短短四句诗中两次提到“巴山”,然而他所说的“巴山”,却是泛指四川境内的山。不过这是诗歌的表述方式。杨雄《蜀都赋》说:“东有巴、賨,绵亘百濮。”巴渠上古属巴方(巴方即巴国),巴国建立于夏末商初,即公元前17世纪初。它的疆域,东起万源、通江,南到宕渠水(即今渠江和南江),西至西汉水(嘉陵江)之东(包括阆中),北极南江、汉中、城固和镇巴一带。重庆常称自己为巴,概念虽然不错,但那已是六百年以后的事了。据《华阳国志》载:“武王克殷,封宗姬于巴。”这就是说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立以后,分封他们的宗族到原巴国所在地去称王道号,爵位是子爵,史称巴子国。可见真正的巴国,是在川东达州一带,不包括后来的巴子国——重庆。把巴子国和巴国混为一谈是非正史上的错误,重庆可以叫巴,但认为重庆才是正宗的巴,而达州不是的观点,那是错得离谱了。四川东部从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就只有达州等地了,这就是说,巴蜀文化中的“巴文化”,达州文化占据了很大部分。换句话说,不包括达州文化,整个四川文化是不完整的。而达州亘古以来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除成都以外,居各地市州之首。但时至今日,她仍像一个蓬头垢面、破衣烂裙的美女,或者说是掩藏在密林深涧中的幽兰,不为世人所知。现在是让她盛装问世的时候了。

勇猛、剽悍的达州先民——巴人

达州东邻鄂西,南靠重庆,西依蜀原,北通秦川,是四川通向全国的东大门。雄奇险峻的大巴山由东北向西南蜿蜒横亘而下,华蓥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滔滔渠江流经全境,注入嘉陵,汇进长江。达州境内,巴山深处,山峦叠嶂、林涛竹海、奇峰异洞、怪崖灵泉、古刹幽溪、美景如云。其自然环境,堪称天生丽质。

达州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学家发掘发现:大西南,有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达州,早在4万到5万年前即有原始村落存在。史有记载活跃在渠江、嘉陵江流域的古老土著居民——巴人,就是达州人的祖先。

巴人,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从发掘出来的巴渠上古墓葬中来看,每墓都有青铜兵器,包括剑、矛、钺、箭簇、胄顶、带钩等。其中的长胡三穿方内虎纹戈,被考古学家称为是蜀中同类兵器中最精者。一柄形如柳叶的长剑,至今剑锋还很锋利。兵器上的虎纹造型十分逼真。它表明了巴人的勇猛强悍,崇尚武力,同时也反映了巴人精湛的冶铸技术。巴人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跳巴渝舞。歌舞时,数人敲铜鼓,男男女女手拉着手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舞。跳到高潮时,铜鼓激越,人们劲歌。舞者手执“牟弩”,步伐整齐有力,作出向敌人进军的模样。这时,舞蹈已经变成战斗的演练了。

巴人这种既勇武好战、又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在战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据《华阳国志·巴志》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一边冲锋陷阵,一边唱歌跳舞,这在世界战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这种充满浪漫情调的战术,并非玩命的花架子,而是从气势上压倒了商朝军队。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仅率领兵车三百乘,士卒四万五千人,虎贲(冲锋兵)三千人,而纣王的军队却是七十万人,众寡悬殊。然而武王军队“前歌后舞,士气旺盛”,致使商兵阵上起义倒戈。弱小的武王摧枯拉朽般地击败了强大的殷纣。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得以建立,巴人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巴人在秦末称賨人。賨人在灭楚兴汉的战争中再次建立功勋。秦帝国灭亡后,楚汉相争,汉王刘邦制定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而实施战略意图的就是賨人。面对骁勇善战的秦将章邯,勇猛无畏的賨人毅然充当前锋。据《华阳国志》记载:賨人在阆中人范目统率下,手执牟弩、板楯(由于賨人常用板凳为盾牌,所以又称板楯蛮)高唱战歌,跳起激越的舞蹈,向楚军冲杀,所向披靡,为刘邦东出三秦赢得了关键性的一战。刘邦想留住这支军队,要封范目为长安建章乡侯,范目不接受,后又改封为慈乡侯,范目因为賨人思乡心切,坚持不受此封,刘邦只好将范目改封为低一级的度沔县侯。让賨人回归故里。

后勤决定战争的胜负,楚汉相争中,汉王刘邦凭借的大后方,便是包括賨人在内的巴蜀之地。战争期间,负责后勤的萧何、吕雉动员賨人参战。据史料记载,当时賨人从十六到六十岁的男子都拿起武器上前线。当汉中一带因遭受天旱出现大饥荒时,刘邦还下令大批饥民到賨人聚居的巴地和蜀地就食,稳定了汉王后方。汉王还在賨人居住的地方设立了一处重要的屯兵积粮据点,取名为得汉城。此城即今的通江县永安乡(原属达县地区)。得汉城号称“地环三玉涧,天铸一铜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萧何、吕雉经得汉城把兵士和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为刘邦击败强大的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创建了不朽的功勋。汉高祖刘邦为了奖励賨人的汗马功劳,下诏免除了賨人中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的租赋,其余广大賨民每年也只缴四十賨钱的租赋,比一般人要少交三分之二。

賨人虽然早已融入汉族之中,但其光辉历史以及他们的文化却遗留至今。它们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人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鶡冠子与唐甄

巴人不仅仅凭借勇猛善战记载史册,还以他们的智慧和思想结晶光耀汗青。在先秦诸子中有一家便是巴族的思想家——鹖冠子。

鶡冠子生卒年和姓名已无可稽考,据应劭《风俗通·姓氏》记载:“鶡冠氏,賨人。以鶡冠为姓,鶡冠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称道家中有《鶡冠子》一篇,而且把《鶡冠子》列入道家精典中。1994年出版的《中华五千年智谋宝库》一书,在典籍举要的智谋类还把《鶡冠子》选入。把他的谋略思想归纳为“法治”“博选”“兵政”“修养”四术。鶡冠子是巴蜀道家的始祖,是巴人思想家,是巴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唐甄,名大陶,字铸万,别号圃亭,系四川达州人,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一部《潜书》光照古今。《潜书》是唐甄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一部政治思想和学术研究著作。《潜书》刊刻后,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唐甄被“推为当代作家第一”。在清朝的血腥统治中,唐甄敢于直面抨击封建专制的罪恶,他对“康熙盛世”的评价是:“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百货折赀……中产之家尝旬日不睹一金,不见缗钱……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唐甄指出:“杀一人而取其斗粟,谓之盗”,而封建帝王“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实,而反不谓之贼乎?”他愤怒地喊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何等深刻的揭露!何等无所畏惧的胆魄!唐甄没有被杀头,实在算是侥幸!

唐甄除《潜书》外,还著有《毛诗传笺合义》《春秋述传》《日记》等书。唐甄的光辉思想照耀古今海内外。日本学术界称唐甄开导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河,把唐甄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欧洲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日本大学教科书至今还选录了《潜书》部分篇章。东南亚一直存在着各种研究唐甄思想的学术团体。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南充师范学院、国防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学院为首的30多所高等学府及四川省委党校、重庆社科院的5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达州召开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唐甄学术研讨会,并建议在达州建立唐甄纪念馆和成立唐甄研究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把唐甄列为亘古以来,包括孔子、孟子、司马迁、鲁迅等在内的一百名杰出思想家。199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唐甄以“亲为商贾的清初启蒙思想家”专章介绍。近年来,国内大学文科教科书也选择了《潜书》部分篇章作为教材。唐甄,是达州的伟人;《潜书》,是巴文化的宝贵遗产。

宦居达州的六位宰相:李峤 李适之 刘晏 韩滉 元稹 张商英

达州,隋炀帝时称通川郡,唐高祖改称通州,宋太祖又改称达州,元、明、清一直沿袭称达州。古时的通州,极其荒凉,所谓“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匼匝巅山万仞余,人家恰似甑中居”。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从唐朝到宋朝,先后来了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充任地方官。他们是唐朝的李峤、李适之、刘晏、韩滉、元稹和宋朝的张商英。这六人先后都成了宰相。

唐、宋两朝共六位宰相,先后在通州为官,不同程度地给百姓做过好事。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于明朝万历年间在通州城中心的凤凰头,修建了一座六相祠,又名六相楼,设立了六位宰相的牌位。凡经过六相祠的官员,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历年烟火不绝。解放初,六相祠被拆毁。

六位宰相中,元稹居通州最久,通州因元稹而闻名。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元稹离开通州去河南虢州任长史,通州士民为纪念元稹,自发形成“元月初九登高节”,相沿至今。每当正月初九,达州人民扶老携幼登临城郊凤凰山,几成空城之势。

一个地方,经历六位宰相,作为历史文化,够独特的了!

光耀史册的抗清名将——李长祥

李长祥,达州人,唐甄舅父。明崇祯癸未科“探花”(进士第三名),南明兵部侍郎。以文韬武略闻名于世,是与郑成功齐名的抗清名将。早在入仕前,李长祥便曾率领达州千余军民,顽强抵抗张献忠部对达州的进攻。据史书记载:张献忠部以数十万之众,破夔州后径逼达州。李长祥以寡敌众,张献忠数十万军围攻达州五天五夜,达州城竟岿然不动。张献忠部只得绕开达州向西进军。清军入关后,横扫中原,李长祥联合郑成功、张煌言等抗清名将与清军周旋,百折不挠。清朝统一中国后,李长祥隐居毗陵(今江苏武进市),从事著述,汇集成《天问阁文集》四卷。其手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群星璀璨昭巴渠

达州地灵人杰,亘古以来著名的文臣武将骚人侠客如天上的群星,难以数计。仅见诸正史的就有东汉官居一品的车骑将军冯绲、文武双全而又刚正不阿的东汉尚书冯焕、东汉名将庞雄、三国时蜀国大将王平、少数民族杰出政治家大成皇帝李雄、北宋时与苏东坡父子齐名的经学大师黎錞、白莲教首王三槐、清朝反贪除弊血洒北京的袁延蛟……这些璀璨的群星照亮巴山渠水,增添了巴文化历史的厚重。

七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

汉阙之乡、罗家坝先秦文化遗址、开江陶牌坊、渠县城坝遗址、渠县文庙、真佛山庙群、石牌坊及红军标语,另有龙爪塔等三十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地级市竟拥有如此规模的文物保护区,全国罕见令人注目。

深厚的红色文化

众所周知,大巴山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的地方。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光芒四射的。川陕苏维埃政权就在这里诞生和发展、壮大。

李先念、王维舟等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等留下了多少革命故事和优美诗篇。

革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巴文化中光芒四射的一个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达州的民俗文化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仅以历史悠久的《竹枝词》和优美的巴山民歌为例,《竹枝词》来源于古代巴山民歌,早已传遍全世界;现代巴山民歌更是光华四射,宣汉县李依若创作的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又称《康定情歌》,被定为世界十大民歌,并被送上太空,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乐曲。其他诸如:板凳龙、翻山铰子、三汇彩亭、开江拗棒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达州历史文化亟待开发

达州文化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史前文化,二、古代文化,三、红军文化,四、民俗文化。这四个组成部分相互辉映,构成达州独特的巴文化。谁能否认,达州是一座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还须指出,达州巴山盘绕,渠江环流,自然环境极其峻美,加上独特的巴文化,达州又将是一个旅游胜地。达州成为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城为期将不会太远,达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也将是巴蜀文化完整闪光之日!

□宋小武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