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广告店招“谐音梗”褒贬不一!语文老师:易误导小学生 应合理使用

发布时间:2022-06-17 10:2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尧) 喜上“莓”梢、拒绝“蕉绿”……近日,有不少网友在云达州APP“啄木鸟”栏目反映,在达城大街小巷,有许多商家为了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在店招或广告宣传上玩起了“谐音梗”。这样宣传,或许会让商家收获意外惊喜,但对于公众特别是孩子,很容易产生误解。

网友“相忘于江湖”逛超市时发现,卖水果的区域有一系列“谐音梗”宣传。如“杨梅”吐气、喜上“莓”梢、“荔”争上游、拒绝“蕉绿”、“檬”的都对、“奇”开得胜等,他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达州APP“啄木鸟”栏目后,有个别“云粉”表示,这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吸睛方法。

6月16日,记者走访达城街头发现,谐音字在店招上的出镜率也不低。缺“依”“布”可、钟爱一“身”、爱“尚”鞋、喜“番”等谐音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此,市民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现在做生意竞争大,为了能在第一时间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不少商家都挖空心思取名字,也很不容易。我觉得只要不违法违规,产生歧义,都能接受。”市民刘波如实道。

而大多数孩子家长则认为,这些“谐音梗”店招对于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而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很容易让成长中的孩子混淆不清。“我女儿现在读小学3年级,有时候看见那些谐音字就会问我,为什么跟她在学校里学到的不一样。”市民丁晓蕾无奈地说。

“如今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俚语、俗语等制作成店招和广告词,已成为众多商家宣传营销的新创意。”通川区文华街小学党建办主任、语文教师邓越月告诉记者,但有些商家为了迎合个别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对一些熟语进行滥改滥换,于是出现了一些“奇词”。如果小学生看多了这样的广告,很容易被误导,这样会让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扰。“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问题,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分清利弊,扬长避短,积极引导,合理使用,就能使谐音广告这个特有的语言现象健康地发展下去。”邓越月说。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