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达川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谱写乡村振兴精彩答卷

发布时间:2022-06-08 09:4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川区地处川渝陕结合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核心腹地,既是达州市主城核心区,也是全省农业大区。近年来,达川区结合自身实际,强化优势补短板、探索创新谋发展,以擦亮农业大区金字招牌为抓手,扭住体系建设、要素保障、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致富增收等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创新模式、夯实基础,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谱写出乡村振兴精彩答卷。

达川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多次荣获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被评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区”。

构建“四大体系” 推进工作力量大统筹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达川区将指挥体系建设作为谋篇布局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镇、村逐级建立工作专班,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全覆盖挂镇包村,全面构建起了区级统筹、乡镇负责、部门协同的“一把手”推进体系。

分析研判“两项改革”后的新变化,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一核两区六大组团”战略布局,构建了“一张图”规划体系。

科学制定达川区《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量化目标,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交账机制,将工作推进制度化,构建了“一盘棋”调度体系。

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方案》,实施巡察办、目标绩效办、作风整顿办“三办合一”联动督导机制,强力推进工作任务落实,构建“一把尺”考核体系,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落实“四个优先” 推进要素保障大投入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达川区态度鲜明。达川区通过优先配备“三农”干部、优先满足项目用地、优先投入“三农”资金、优先安排公共服务,切实把“优先”落到了实处。

坚持把精干力量安排在乡村振兴一线岗位,为乡镇乡村振兴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配备工作人员500余名,向“五类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精心选派热爱擅长“三农”工作的人大、政协领导及卸任干部担任“三农”项目指挥长或副指挥长,集中领导力量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出台《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意见》,优先保障“三农”项目建设,近3年共统筹解决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用地,实施暂停补助一批、互耕互助一批、土地流转一批、土地整治一批、产业导入一批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批”撂荒地治理模式,整治撂荒地2万余亩,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用地保障。

建立“三农”资金投入逐年递增机制,成立农业发展公司,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镇村闲置资产资源投入“三农”建设。2021年投入乡村振兴建设资金16.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8.51%,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达6.2亿元。

强力推进农村“六网会战”,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100%的组通硬化路,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农村安全饮水保障达100%,成功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水务试点县。

实施“四子工程” 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也是基础。达川区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突出“种养+”循环,实施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果园子“四子同兴”工程,打造“1+4+10+N”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推行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高位布局粮油园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年粮食产量达53万吨。出台“生猪发展二十条措施”,引进“三类500强”养殖企业,221家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72万头,川东北首家生猪交易平台年交易额超10亿元。

建成川东最大的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供应量连续3年占达州主城区本地蔬菜供应量的70%以上,跻身“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区”。青花椒种植规模达20万亩,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长江上游晚熟柑橘基地10万亩,“达川乌梅”入选全国10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种植规模达10万亩。

突出“四化同步” 推进农村面貌大提升

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悠悠乡愁。达川区按照全域化整治人居环境、景区化打造美丽新村、多元化培育文明乡风、系统化推进基层治理的思路,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乡镇垃圾转运站、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和秸秆综合利用,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125个。

以农村景区化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建设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

达川区万家镇美如画 王新 摄

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创新开设“爱心超市”“品德银行”,引导群众破陋习、树新风。搭建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民主听证会和村规民约“三会一约”村民自治平台,全覆盖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综治中心镇村“一站一中心”,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被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坚持“四轮驱动” 推进农民生活大改善

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还要富起来。达川区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行“排、访、评、录、测、补、销”七步工作法分级分类抓好防止返贫监测的同时,加大帮扶拉动力度,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农民拓宽了产品销路、拓展了致富“钱景”。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共同发展模式,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富民产业,以国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等“龙头”全面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深入落实集体经济“消薄清零”计划和“四年攻坚行动”,通过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入股实体经济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实施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富农”行动,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方联结机制,全面带动农户增收。

深入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和技能提升行动三年计划,大力回引乡村振兴人才,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推动职业农民迅速成长,不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3元,同比增长10.6%。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烽烈 桂丹倪 特约记者 宋卓霖 陈小平 图/由达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