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达川区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2-05-11 09:3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因为我是低保户,所以住院报账比例提高了,党的政策真是好啊!”近日,刚从医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回家的达川区南岳镇九元村74岁老人蒋开玉对记者说,她虽年老多病,但政府给她办了低保,让她心里有了底,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近年来,达川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困难群众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应兜尽兜

让困难群众心里有底

2月6日,家住渡市镇高均坪村的七旬老人庞佑光,不幸突发急性脑梗死,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还是瘫痪了。其儿女虽都已成家,但家庭并不富裕。3月初,渡市镇社会救助窗口受理了老人的低保申请,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后,按照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单独施保政策,当月便按程序将老人单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达川区在确保低保制度平稳运行、低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将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并将重残人员范围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达川区实施该救助政策,让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对象得到低保兜底保障。今年1至4月,全区就对624名重病重残对象实施了单独施保。”达川区民政局负责城乡低保工作的工作人员李毅说。达川区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的救助帮扶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同时,达川区还大幅上调社会救助补助标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从2020年初的每人每月540元和每人每月350元,分别上调至每人每月615元和每人每月415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也分别上调了两三百元。近两年来,全区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3.8亿余元。

权限下放

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

“过去,我们从受理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到入户调查、召开民主评议会议、乡镇审核,再到民政局审核确认,一般至少需要30天左右。”管村镇社会救助工作负责人艾军介绍,现在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办)后,减少了审核确认环节的时间,优化了审核确认流程,低保、特困等救助事项办结时限最多只需15个工作日,大幅提升了救助时效。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从去年10月起,达川区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的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办)实施。从去年10月至今,由乡镇(街道办)审核确认纳入城乡低保948人、特困105人,动态取消城乡低保826人、特困72人,无一“错保”“漏保”现象发生。

据达川区民政局分管社会救助工作的副局长周美华介绍,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进一步压实了乡镇(街道办)社会救助审核确认主体责任,真正落实了“谁受理、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机制,缩短了审核确认时限,提高了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民政局负责社会救助的工作人员将重心落在监管上,确保了救助对象精准和资金安全。为确保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放得下、走得稳、做得实”,达川区还制定了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三级责任清单,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能职责。

“达川区社会救助事项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办),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办)看得见没权批,区民政局有权批却看不见’的事权不对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乡镇(街道办)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救助对象认定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更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达川区民政局局长李义贞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烽烈 特约记者 吴山城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