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方舱医院里的“青春宣言”

——达州市中心医院3名援吉“90后”的抗疫故事

发布时间:2022-05-06 11:3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吉林新冠疫情,3月31日晚9时30分,达州援吉林医疗队30名医护人员深夜集结踏上征程。4月28日,达州援吉医疗队完成任务后返回四川,目前正在成都市隔离休养。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40岁以下医护人员有23名,这其中包括3名“90后”共青团员。经过抗击疫情的打磨与淬炼,他们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披坚执锐的战士。

“五四青年节”前夕,笔者对话3名抗疫青年,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抗疫故事,生动诠释当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

肖皓月

肖皓月(心血管内科护士 入行2年)

队伍里最年轻的护士

与妻子不约而同报名“请战”

“这是我第一次出这么久的差,之前都是两三天,特别想念家人。”5月3日下午4时许,肖皓月结束了与妻子的视频聊天,“我们是去年底结的婚,还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

肖皓月今年24岁,是达州援吉医疗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队员。

回想当初报名的情景,他说,“真没有想什么,就觉得我是年轻人,我应该上。”

3月30日下午,肖皓月得知医院征集援吉医疗队成员,“看到通知上写着中医、内分泌、呼吸、心内、营养学科室是这次医疗队的主要力量,那我更是义不容辞。”

当天晚上,肖皓月下班回家与同为医院肿瘤科护士的妻子说起报名的事,“才知道她也主动报了名,我俩还是志同道合。”

“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决定,特别是父亲,因为他当过兵的原因,他知道我去一线参加抗疫,他感到特别骄傲。”肖皓月每天都会与父母、妻子电话报平安。

身为心血管内科护士,出发之前,肖皓月将心肺复苏术等抢救方法和知识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我以为方舱医院跟定点救治医院一样,患者都需要用到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随时需要抢救,甚至自己也做好了被感染的准备。”

这次吉林抗疫之行,对于肖皓月来说,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成长,“我觉得自己的心态更成熟了,每天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心理素质也增强了,遇到突发情况不像以前那么毛躁,会积极思考应对方案。”

作为一名“90后”,肖皓月也有自己的打算和规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另外,就是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争取在未来五年内能发展为专科护士。”

刘升和

刘升和(心身医学科护士 入行7年)

小朋友眼中的奥特曼

勇敢打败“怪兽”

由于方舱医院内,患者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医护人员更多的是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今年27岁的刘升和已入行7年,曾在急诊科、老年科、心身医学科等多学科轮转工作,2019年被医院外派前往华西医院学习归来后成为一名精神专科护士。

日常工作中,刘升和面对的患者大多患有焦虑、抑郁或精神障碍等。刘升和认为他的专业知识能很好帮助方舱医院内的患者疏解焦虑情绪。

确实如此,在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内,刘升和运用专业知识多次帮助儿童患者稳定情绪、配合治疗,“我给小朋友们讲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告诉他们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力量积极与病毒做斗争,小朋友也比较喜欢听。”

“你们女生就像是城堡里的小魔仙,男生就像奥特曼一样,帮助我们勇敢打败怪兽。”这是方舱医院内一名患儿手写的感谢信。

此次抗疫之行,刘升和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安抚小朋友没有问题,在为个别成年人做情绪疏导工作时,还是有欠缺,如果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我还不能很好地疏导他们的应激情绪。”

刘升和说,医疗不仅仅是治疗,更多的是沟通安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接下来,我将进一步精进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应激状态和情绪下的处理方法,用专业知识缓解患者的病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也是一名新青年该有的素质和能力。”

高梓耀

高梓耀(急诊科护士 入行7年)

哪里急去哪里

时刻做好出发准备

今年27岁的高梓耀已入行7年,除2年轮转老年科工作经历外,大多时候都在急诊科工作。除急诊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外,他还承担着院前出诊、灾害现场紧急救治及各项应急任务,哪里急就去哪里。

2020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设立了专门的发热门诊。同时,急诊科也承担了发热门诊疑似病例的转运和隔离观察工作。

彼时,高梓耀便多次参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上次的工作经历也算打下了基础,我一直想真正进入一线抗疫,这次机会来了,没有一点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方舱医院的工作并不像高梓耀想象的那么急。

“我们主要为患者发药品和生活物资,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测量血压、血糖。”每当发放如饮用水、洗发水等生活物资时,高梓耀等年轻人都冲在前面。

方舱医院内一位6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让高梓耀印象深刻。每次见面,这名患者会很热情地打招呼,“你们上班很认真,看到你们来就开心。”

有一次,这名患者问高梓耀“有护手霜没”,紧接着伸出双手说,“你看我的手很粗糙”。高梓耀瞧了他的手开玩笑说:“你的手比我的手光滑多了,我的手都有‘老茧’了。”

确实,医护人员反复使用消毒液消毒洗手,加之长时间佩戴橡胶手套,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皮肤红疹。

之后上班,高梓耀为其带去了护手霜,这名患者说了很多次“谢谢”。

“谢谢”是高梓耀来长春后,患者和他说得最多的两个字。

高梓耀的儿子刚满一岁,正牙牙学语。高梓耀每天都会跟在达州的儿子视频,“他喜欢看着镜头里面的我‘ba…a…ba’地说。”这是儿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他这么久。第一次听到儿子叫爸爸的场景,也和高梓耀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等以后他长大了,我会告诉他,在他刚会叫爸爸的时候,爸爸正在一线打败病毒。”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 王标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