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书写“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新答卷

——渠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04-27 10:1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在渠县经开区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厂房内摆放整齐的成品纱线、成衣等产品即将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在渠县田野乡间,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农民正忙着种大豆、栽水稻……4月的宕渠大地,处处涌动着跨越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潮。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一批批高新特尖的企业落户投产,一幅幅跨越转型的画卷徐徐展开……发展的号角,激荡着不断奋进的力量。

近年来,渠县坚定“构‘三地’兴‘三城’建‘强县’”目标定位,奋力推进“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破局成势、走在前列,当好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桥头堡,加快建设川东渝北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腾飞达州南翼振兴“金翅膀”。

千亿产业领航集群发展

走进渠县经开区,厂房林立;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渠县经开区按照“一区多园”架构运行,培育轻纺服饰、李渡竹林浆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数字经济产业园六大“园中园”,争创省级高新区。

目前,渠县经开区引入心里程控股集团携手打造达州第一家本土中国民营500强,“三类500强”企业增至14家。经开区嘉源安踏鞋服基地项目一期、森马服装生产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投资5.6亿的中泰服饰研发生产销售项目开工建设,轻纺服饰企业突破40家。科之光5G智能设备产业园投资30亿元,拟引进30家规上智能制造企业,落户一家民营500强企业和1至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深圳人机交互智能制造基地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终端及配件生产制造基地。

美丽渠县

近年来,渠县围绕“一首两重”产业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招引,完善产业配套,西部服饰产业城基本构建起除印染外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构建“产业互联、融合促进”产业生态体系,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教育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生态持续向好。经过不断发展,渠县“一首两重”千亿产业集群规模初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累计达193家,创建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数据显示,2021年,渠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80.2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亿元,增长21.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电商交易额突破5.5亿元,外贸进出口获权企业达42家,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增长1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90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51.7%,“四上一新”企业达到510家,在“西部百强县”中晋位至第44名,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近年来,渠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环境上“出新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创新“财政奖补+金融降息、融资担保”等财金联动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在政务环境上“出实招”。创新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观察员”“体验员”“护航员”,推行最多“跑一次、跑一地、找一人”深度融合,加强“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西部投资首选地、目的地。

乡村振兴绘就美丽画卷

渠县土溪镇万合村利用渠江滩涂发展起无污染蔬菜基地,在碧绿的江水、盛开的菜花和农作物装点下,生机盎然,美丽迷人。“得益于肥沃的土质,这一片土地的流转费是全县最高的,一亩800元,我们在这里规划了渠江流域蔬菜产业带,每年种三季萝卜、一季玉米。”土溪镇党委书记黄海波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但能领到流转费,还能在基地里务工,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收入。”

在渠县,像土溪镇这样发展农业产业的乡镇还有很多。近年来,渠县在严格保护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屏障的同时,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主动融入成渝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构建“2+N”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川渝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当好成渝“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

文峰塔

目前,渠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粮食播面稳定在178.8万亩;粮食产量达66.1万吨,实现“十五连增”。投产生猪养殖场802个,发展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有庆粮油、李馥青花椒等24个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土溪柑橘园区升级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依托谢华安院士科创中心、中化农业MAP服务中心,开展“粮芯片”技术攻关,打造大米蛋白品牌。做强200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1家,引进涉农“三类500强”企业4家。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4次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8次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六次荣膺中国“西部百强县”,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围绕做响“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文旅品牌,渠县探索建立丘陵区农旅融合的“渠县模式”,释放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动能,全力助推乡村绽放“美丽经济”。大力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联姻”,引导带动发展集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体验、农耕展示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

行走在宕渠大地,置身于乡村院落,一面面主题鲜明的乡村文化墙,把村子点缀得恰到好处;一户户美丽庭院中,栅栏与花圃诗意满满;一个个文化广场上,群众和着欢快的音乐跳着广场舞,生动地演绎着美丽乡村的田园梦想。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渠县新建、维修垃圾池2000余个,增设四色分类垃圾桶1200余套,新改造密闭式分类垃圾房120个,全县建成27个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个城市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投运,探索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全域无垃圾治理体系。积极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综合治理措施,5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没有了垃圾乱飞,没有了污水横流,“清根见底”换来的是山清水秀、乡韵悠悠……

城市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渠县县委、县政府对百万渠县人民的庄严承诺。近年,渠县全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更有“高度”、幸福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以上”,一个简单的数字,承载的是渠县民生保障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近年来,渠县实施“幸福美好工程三年行动”,办好年度“10件民生实事”,民生事业稳步向前。建成保障性住房350余套,新增城镇就业6900余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63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0%、10.5%。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县域“2+12”医共体改革成效显现,县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用,打造“医养教”综合体2个。教育现代化加快提速,优化教育资源布局,“1+10”寄宿制教育示范区规划成型,达州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渠县中学高中部、职中新校区等建设有序推进。万达CBD、一品天下、城市阳台等项目快速推进,宕渠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5%,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渠县中滩镇天山新村

渠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七张“全国文化名片”,深厚的文化沉淀、优越的自然禀赋,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渠县大力推进“文旅+”战略,联合打造“大巴山·大三峡·大遗址”巴文化旅游环线,现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引进巴賨时光、两江四岸沉浸式夜间经济带等多个高品质文旅项目,“阙里賨都·忘忧渠县”文旅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

4月20日,渠县三汇中学大桥2号墩承台顺利浇筑完成,大桥水中基础施工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区域路网交通运输能力。近年来,渠县交通建设投资达40亿元,营达高速、渠县火车站快速通道等建成通车,渠县火车站广场、土溪火车站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成达万高铁、渠江四桥、风洞子航运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人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未来三年,渠县将以助力达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按照‘外联内畅、物通四海,交通赋能、构建枢纽’总要求,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共谋划项目51个,总投资356.725亿元。到2025年,基本构建县域‘半小时经济圈’、成渝‘1小时通勤圈’,全面建成次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在部署渠县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工作时,渠县县委书记王飞虎的话语铿锵有力。

2021年,渠县先后发生9次强降水。面对灾情,渠县上下万众一心、紧急行动,累计解救被困群众5.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4.6万人次,无一人员伤亡,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赢得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应对“7·11”特大洪灾、“8·8”区域性特大暴雨入选四川科学减灾十大案例,《渠县防汛减灾二十五条》在全省推广。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步,渠县县委、县政府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图片由渠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严衡玬 通讯员 杨东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