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担当首位之责 夯实“支点”底座

为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发布时间:2022-04-26 10:3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首善之区,必担首位之责。作为达州主城核心区,通川区必须奋勇争先、主动作为,力争‘全市走在前、全省争进位’。”

“首位之城,必夯‘支点’底座。作为达州振兴发展的主阵地,通川区必须自觉围绕战略支点而谋,聚焦‘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两个定位而动,为北翼振兴贡献力量。”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达州市通川区第六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川区委书记李祝荣发出动员令: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为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回望过去

苦干实干交出新答卷

202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川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拼搏实干,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位居全市第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播面突破48.4万亩、总产量达18.6万吨,生猪出栏33.3万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鸣川汽车、中科兴业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泰中药饮片、鹤龄制剂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2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关。

远眺通川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基本实现,行政许可审批时限缩减40%。驻企代表制度广泛推行,涉企行政“零收费”全面落实。签约投资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投资总额438.3亿元,成功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家。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六路四街六片”升级改造,女人街、小北街等特色街区推陈出新,金海、华隆等5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184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80平方公里。建成宜居乡村达标村107个、“美丽庭院”126个。

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实,课后服务“2+X”全省推介;机关幼儿园西外分园、来凤幼儿园等5所学校建成投用。“健康通川”深入实施,“四院一中心”加快推进。养老、医保、低保政策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0.8%。

展望未来

务实担当描绘新图景

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大力实施“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为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通川区将聚焦“五个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发展强度。紧扣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城市规模建设“双200”宏伟目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全面激活发展潜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到2025年城市规模建设“双100”,全区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成为达州核心增长极。

——全面提升生态绿度。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打底、生态强区,坚定落实“双碳”战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力争到2025年“气水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河流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市领先,让蓝天常在、绿水常流、大地常青。

通川经开区

——全面提升民生温度。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普惠高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更直接、更实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面提升治理广度。深入推进法治通川、平安通川建设,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创新创业不断涌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人翁、受益者。

——全面提升党建深度。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更加过硬,正确选人用人和激励干事创业的导向更加鲜明,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大幅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清廉通川建设取得实效,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通川区将大力实施“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

“三城”,就是聚焦产业赋能、硬核支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以文化人、以景靓城,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底气、更有后劲,全面提升主城综合实力。

——实力之城。坚持调优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能级再造“两翼”齐飞,打造达州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增长极,推动通川经开区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

——活力之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放大“院企校地”人才支撑优势,培育壮大科创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数字赋能,提升辐射竞争力,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建设“潜力无限、动能十足”的活力之城。

——魅力之城。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名片,加强城市宣传营销,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振城市精神,深挖千年建城历史文化,传承巴文化、红色文化等城市文脉,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巴人故里、红色通川”鲜活样板,加快建设“誉满川渝、名扬九州”的魅力之城。

“三地”,就是发挥主城地理区位、人口集聚、配套完善等优势,紧盯“交通物流、休闲旅游、宜居宜业”等经济特征和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提振消费活力,持续集聚人气商气。

——通达开放前沿地。打好“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全面疏通区内区外循环堵点淤点,着力构建“1311”城市交通圈,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智慧高效、高度协作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更高水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融通四海、畅行八方”的通达开放前沿地。

——城郊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周末经济”“节日经济”,推出一批城市观光游、近郊体验游、乡村田园游精品线路,不断延伸“游购娱、食住行”产业链条,打响“都市城郊”休闲品牌,让通川区“步步皆景、处处入画”,奋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着力打造“漫游乡村、醉美通川”的城郊旅游目的地。

繁华老车坝

——幸福宜居首选地。统筹老城新区、地上地下、生产生活,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新区功能配套。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强化“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积极构建“一刻钟”舒适生活圈、“全闭环”就业创业链,着力打造“居者心怡、业者心悦”的幸福宜居首选地。

“三片区”,就是以划分县域国土空间片区为契机,统筹考虑地理特征、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要素充分流动、合理集聚、优化配置,加快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促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涵盖东城、西城、朝阳、凤西、凤北、莲花湖、复兴、罗江、磐石“五街一委三镇”,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特色金融业,持续优化消费结构,聚力建设区域顶级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吸引外部高端品牌、支持本土原创品牌、打造消费时尚品牌,加快建成“集聚水平高、辐射能力强、服务功能全”的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

——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放大通川经开区辐射效应,充分依托环凤产业大道,联动蒲家、双龙、东岳“中部三镇”,瞄准食品医药、智能制造,持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谋划实施一批支撑引领型的重大基础工程,注重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支撑,做大产业园区,加快建成“以园兴城、以城促产、生态优美”的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

——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覆盖碑庙、江陵、北山、梓桐、青宁、金石、安云“北部七乡镇”,深入挖掘农业潜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功能性产业,全力打造新型田园社区、农旅融合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奋进2022年

大干快上迈步新征程

2022年,全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0%以上。

今年,通川区将坚持“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七大行动”:

——产业升级行动。做强工业“硬支撑”。深化“基金+园区”运作模式,推动哈创科技、川菜产业园向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计划,推动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全力争创“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培育三产“新动能”。持续提升罗浮广场、仁和新城等城市商圈,加快建设红星大卫茂、复兴批发市场二期等项目,努力打造“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着力推进西南冷链、成诺物流项目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稳住农业“基本盘”。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集群发展粮油、生猪等优势产业,延伸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做响灯影牛肉、通川脆李等名优品牌。

——项目攻坚行动。精心做好谋划储备。聚焦重点领域,精心包装一批城市更新、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实现争取项目同比和全市占比“双提升”。全力提速项目建设。聚力推进中科航宇、固源医疗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三精兴航、新能源汽车港等项目建设,力促常青调正、川汉子肉制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切实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企业秘书”制度,开展“一对一”“全程帮”服务。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实现综合要素成本全市最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放心发展。

城市综合体

——改革引领行动。深化改革激活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开展“零证明”城市建设。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政企联动做大产业基金。扩大开放聚资源。扎实开展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招引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签约总额突破450亿元。锐意创新添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多元人才培引机制,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争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18家。

——城市更新行动。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通川经开区扩区调位,加快建设柳家坝城市新区,推进凤北大道、达万快速通道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提升打造珠市街、柴市街特色商业街区,有序推进124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坚持高水平管理。统筹推进水电气、杆管线改造,健全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建设韧性城市。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整体形象。

——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深化脱贫成果。全面深化“万企兴万村”,推动扶贫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稳步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激发乡村动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积极回引乡村优秀外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村、景观村、康养村、休闲村,积极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民生提质行动。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区人民医院扩建和区中医院西迁项目建设。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打造“医教养”综合体,建成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中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强化防灾减灾。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治理增效行动。夯实社会稳定“底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守疫情防控“底线”。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守好主城“大门”。擦亮社会治理“底色”。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洁 谭楚甲 特约记者 郑涛 图/王梦 李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