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缱绻时光的温情——读郑显银《沉淀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2-04-13 10:4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朱晓梅

阿尔谢尼·塔尔科夫斯基在《叶落之前》中问:“在我的存在和生活之外,在黄色、蓝色、红色的宁静中——我会有什么记忆?我的记忆又算什么?”每个人都有记忆,总有几处让人难以忘怀。郑显银的散文集《沉淀的时光》,把多年聚集于心灵深处的难忘记忆,用文字纤毫毕现地宣泄出来,读来有幸福、有感动、有震惊。

时光经过沉淀,摒弃了应该忘却的,留下的就是勒石的印痕,不管风雨如何吹打,总有温暖的回响在心中腾跃。这种温暖的回忆,乡情首当其冲。每个人的故土,都有肠胃的召唤。家乡的美食,其实就是故乡的符号。食物是乡愁的来源,它占有游子的记忆,也温暖游子的身体。

“薄薄的边沿,犹如温润的脂玉,中间咧嘴微笑”的李家泡粑,“香甜,酥脆,牙齿轻轻一碰,碎了,满齿留香”的游家麻花,“殷红牡丹朝阳盛开,金黄花蕊点缀吐香”“绵软黏柔”的游家糍粑,谱写了老西门三绝,也唱响了诚信经营的商家本质。还有“刚一入口,麻辣鲜香顿时皆出,一股回甜味飘浮舌尖,只觉味蕾俱裂,香透脏腑,钟鼓齐鸣,芬芳四溢”的苟十味面条,无不让人怀想。大竹面名者多矣,写者亦多矣,能把面条写得这样活色生香,让人念念不忘者却少之又少。甚至十字街的“冷二两”老白干,作者也能写出别样味道来。这些食物,包含人情世故,写满故土人情温暖,让人尤其难忘。这些记忆,顽固且执拗,让作者无法回避。作者娓娓道来的街道、乡邻、些许小事,储存在味觉里、内心里。故乡,就从现实的热闹中回到质朴的回忆里,回到最朴素的食物里。作者干净利落的文字,慢条斯理的叙说中,有人间烟火、有暖人的温度,那是作者内心深处感情寻找停泊的港湾。

乡情历历在目,亲情更是难忘。生活的琐碎中不可避免有刺人的边角,从那个贫穷饥饿年代走过来的人,哪怕经历再多的苦难,心灵中总有吉光片羽闪耀的荣光。郑显银感受的亲情,最多的就是母爱。《镌刻在心中的书》《背心的温度》汇集成有温度的想望。有时候,贫困会彰显它的美妙,饥饿也会承载亲情的厚实。郑母正直的魂灵、坚强不屈的生活意志,语重心长的教诲,牢牢镌刻在作者心中。郑父在作者四岁时去世,全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在大字不识的母亲身上。为节约用水,母亲寒冬腊月去河里洗衣;为贴补家用,深更半夜在昏黄的油灯下纳鞋垫;担心儿子考试时衣衫单薄,毅然脱下平绒背心给儿子穿上,点点滴滴,全是母亲的深情。《背心的温度》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右手攥成拳头后,中指和无名指不能再伸直”;情感真挚朴实,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母爱。多年后,作者抚物思人,深沉感怀,心中更有后辈继承勤俭博爱精神的欣慰。所以,作者不仅仅是写母亲,更是写那一辈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情怀。母亲的精神感染着他、鼓励着他。作者深深缅怀母亲,缅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

母爱温暖,那么同学情、师生情更是温馨。因为家境悬殊,作者对女同学阿虹有误解。哪知作者意外受伤后偶遇阿虹,阿虹给他包扎伤口,请他吃饭,叮嘱“别沾上生水”,可以说是惨淡生活中的一缕阳光。这样的同学情,凝聚成记忆的永恒。作者在《半世情缘》中深情感怀:“时间可以无情雕塑我们日益苍老的容颜,却无法削弱我们彼此间的浓浓友情。”了解一个人,除了交际,最好的途径就是他的文字。郑显银的文章,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一言一语皆干净质朴,所以尤其耐读。在他的笔下,可以知道他意志坚韧、谦虚好学。偶听林非讲座,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后几次与林非通信,将“努力写真情,说真话”奉为圭臬。他的文章,有真性情,细微处显现人性之美。《邮局偶遇》记录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下班后给“4·20”地震的雅安灾区捐款小事。从容不迫的记叙,刻画了一个平凡高尚的人,再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捕捉的凡人小事充满温情。《念黄瑞碧老师》中的黄老师温柔细致,对学生有着非常的耐心与爱心,深受作者爱戴。作者有条不紊地叙述,有深情、有思念、有遗憾,最后得到一张照片“轻轻摩挲”,他将这种敬爱贮存于膺,激发出其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大学生活难能可贵,郑显银在那里品尝了初恋的美好。诚如作者自己所说,因为有顾忌,所以大学生活没有完全展开,内容有所拘囿。《救赎》和《槐树花开》有小说的情节,如果用小说来诠释可能效果更好。

此部文集,汇集乡情、友情、爱情、亲情,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对幸福生活的讴歌,如《魁字岩之念》。也有对时世的诘问,如《桌椅会飞》《被损伤的心灵》,前文涉及文物的法制管理,后者牵涉诈骗,说明作者有一颗拳拳之心。但两文前面铺垫过多,进入中心较慢,几乎到结尾才触及主题,有头重脚轻之感。

作者在后记里说:“我因散文而习惯于生活,也因生活而需要散文的滋养和润泽,阅读和写作散文已成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把快乐融入生活的每一天”,这种喜爱渗透到他的文字里,成了发酵剂,使读了他文章的我毫无抵抗力,细细从文字中挖掘时光的不老印痕,感受到真挚情怀的无穷魅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