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唤醒沉睡撂荒地 耕耘播种新希望

——达川区撂荒地整治及大豆扩种速记

发布时间:2022-04-13 09:4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挖掘机忙着挖填泥土,旋耕机跟在后面来回翻耕,被野草覆盖的撂荒地随即变得平整松软,随后,一群扛着锄头等农具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平地、起垄、锄草、拉线、播种……机械的轰鸣声在山间回荡,一幅忙碌的春耕画卷徐徐展开。这是4月6日记者在达川区堡子镇听包场村、尖山村及大堰镇卢岗村看到的情景,也是达川区整治撂荒地及大豆扩种的一个缩影。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随着气温回暖,达川区正在全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及大豆扩种,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村民增收笑开颜

“这里原来是一片撂荒地,现在通过土地整改,把原先的小田变成大田,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我们每天过来干活,既可以挣点工钱补贴家用,还有分红及土地流转费……”4月6日上午,在听包场村撂荒地整治现场,60多岁的村民李大娘正左手拿着扁锄挖坑,右手娴熟地播撒大豆种子,看到记者在采访拍照,她停下手中的活笑呵呵地说。撂荒地整治能切实增加村民及村集体的收入,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干活也很开心。

唱响《南泥湾》整治撂荒地

“原来这片地是撂荒地,长的茅草有人那么高。”听包场村党支部书记赵子林说,为抓好撂荒地整治,在镇党委、政府和区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村党支部决定让撂荒地重新变成良田。为了规范管理,该村的撂荒地先统一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先行复耕,再转租给种植大户或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既让村民得到租金(流转费),又便于实行规模化种植,也让留守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们都很认同这种方式。

尖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素萍告诉记者,该村仅在山梁上(小地名)就整治撂荒地200余亩,转租给种植养殖企业或大户,留守劳动力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每年还可以分得流转土地的租金。

多措并举整治利用 分类盘活撂荒地

怎样防止复耕的土地再次撂荒?堡子镇人大主席徐志杰告诉记者,为有效遏制耕地再度闲置,该镇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对闲置的土地进行分类盘活利用。实行“三级抓”管理模式,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包片抓推进、村干部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一日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总结”的工作机制,做到任务到底、责任到人;采取“四个一批”(农户复耕一批、规模流转一批、委托代管一批、集体助耕一批)措施,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集中复耕复种农户不愿复耕的撂荒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种养+”融合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撂荒地的利用效率;采取“公司+大户+集体”模式,增加撂荒地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户复耕复种的积极性。

据介绍,目前堡子镇已整治撂荒地1080亩,超额完成任务180亩,其中100亩以上撂荒地连片整治了4片。该镇今年计划扩种大豆、玉米2100亩。

播撒大豆种子

“我们镇卢岗村在整治撂荒地时,还喊出了‘弘扬南泥湾精神’的口号……”大堰镇副镇长刘秀告诉记者,该镇在整治撂荒地的过程中,采取广泛宣传、摸底调查、分类处置、综合施策、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并采取了“四个一批”(农户认领一批、党员开垦一批、业主流转一批、集体兜底一批)复耕复种措施,充分发挥一切力量作用,精细化推进撂荒地整治,提高复耕复种效率及农户的收益。

截至目前,大堰镇已完成撂荒地整治700余亩,完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160亩,还有180余亩正在准备播种。

全年整治撂荒地2万亩 拟种大豆7.3万亩

记者从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区已整治撂荒地12000余亩,计划全年整治面积达2万亩。

在大豆扩种方面,该区科学规划,编制出台了《达川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种面积4万亩的目标任务分解到22个乡镇(街道),拟带动全区大豆种植7.3万亩以上,并实行清单管理,区、乡镇画好大豆种植布局图、建立大豆生产台账,在万家、大树、南岳和石梯、石桥等乡镇分别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各1个,示范片面积共3000亩以上,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攻关点3个共600亩;在石梯镇建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1个、面积5000亩,确保玉米(高粱)不减产、增收一季豆;在石桥镇威武寨村、管村镇庞家村及管村——石桥公路沿线、南岳——大树——万家公路沿线,适宜间作大豆的幼龄果园建间作大豆示范片5000亩以上;在平滩、景市、百节建乌梅大豆万亩示范片1个、面积10000亩;在“南大万”十万亩现代粮油园区内田埂上示范种植大豆2000亩,其余乡镇3000亩。

旋耕机翻耕撂荒地

为确保完成扩种任务,该区强化种子保障、农具保障及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引进与间种播期和收获期相适宜的“中黄39”“南豆24”两个优良品种,免费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园区等发放大豆种子130吨、技术资料10000余份;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农具进行统一调度;多次对200余名乡镇分管领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及农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成立4个包片专家组,安排251名农技人员驻村蹲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为调动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该区还专门制定了激励措施,拟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对集中整治撂荒地面积达10亩以上、种植大豆面积达1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奖补。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烽烈 桂丹倪 通讯员 李彦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