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稳住粮食基本盘 渠县春耕备耕忙

发布时间:2022-03-09 09:4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悠悠宕渠,千载人文。这里有古賨国都的荡气回肠;这里汉风古韵清晰可见;这里三水交汇,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散发着汉阙、黄花、竹编艺术、诗歌、民间文化艺术、诗词、文学等七张全国名片的独特魅力。

跨越历史,渠县正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西部百强县”的崭新面貌向我们走来。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的奋进之年。值此李花漫天、万物复苏之际,首期《渠县新闻》与读者见面了!

中滩镇花园村腾退低效经果林现场

站高谋远,一路向前。今后的每周星期三,《渠县新闻》将紧扣渠县“构‘三地’、兴‘三城’、建‘强县’”的奋斗目标,为渠县当好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桥头堡,加快建设川东渝北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成为达州南翼振兴“金翅膀”而鼓与呼。加快建设“强富美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渠县的蓬勃征程,《渠县新闻》邀您一起见证!

3月3日,渠县中滩镇桥坝村2组村民杨利文正在地里给辣椒苗床盖上塑料薄膜,辣椒苗床旁是四五天前育下的水稻苗床。“今年我们撒了8斤稻种,育了6箱苗,计划栽八九亩田,这些种子可能还不够,准备再育一箱。”杨利文说。

人勤春来早。连日来,渠县各地春耕备耕有序进行,到处都是一派忙碌景象,一幅春耕图正在宕渠大地徐徐展开。

稳定粮食生产 扩种大豆油料

桥坝村是渠县每年水稻栽种和收割最早的地方。“村里每年4月15日前就基本完成了插秧,村民们就到附近的村里插秧挣钱。每年秋收的时候,外地的收割机第一站就是我们村,‘开机’之后再到其他地方收割。”桥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云介绍,“杨利文栽种的面积不算大,村里栽得最多的接近200亩,桥坝村人勤快,没有荒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在渠县临巴镇,村民正在给秧田抽水,为下一步水稻种植做好准备;在定远镇,村民们开始用玉米肥团育苗、整理秧田。与此同时,各乡镇相继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将大豆玉米套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农资转运

渠县在抢抓农时、加大春耕备耕力度的同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稳粮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把“粮袋子”“菜篮子”变成老百姓增收的“钱袋子”。

渠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所辖面积2018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街道),耕地面积150万亩,农业人口96万。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4次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8次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五度入围“西部百强县”。

记者从渠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该县计划种植大春粮食作物162.3万亩、预计总产达61.3万吨,分别比2021年预计增加12.5万亩、增产1.63万吨。其中水稻61.7万亩、玉米37.7万亩、高粱2万亩、红苕25.6万亩、秋洋芋10.2万亩、大豆22万亩、杂豆3.1万亩。

整理撂荒地

在稳定粮食基本盘的同时,渠县攻坚克难扩种大豆作物,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全县37个乡镇(街道)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2万亩,其中集中连建示范片10万亩;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主推优质品种,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重点推广水稻、玉米的轻简化、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着力攻克水稻机插秧、水稻无人机直播、玉米大豆一体化机直播、机收等薄弱环节,大力推广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稳粮增收目标;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双减”增效行动,加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应用力度,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以统防统治替代分户防治。

玉米不减产 增收一季豆

3月7日,在渠县中滩镇花园村,数台拖拉机和旋耕机正在田间对土地进行翻整。不远处,几个村民正跟在翻地机后面铺撒肥料。自2月26日起,花园村的春耕备耕工作已经开始了一周多。

“我们引进了四川帮豪农业科技公司在中滩镇建立50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同时,我们还将在4000亩蜂糖李、1000亩沃柑地里套种大豆,建立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据中滩镇党委书记陈东冬介绍。

“我们在中滩镇的种植主要是制种,尽管亩产低,但产值高。”帮豪公司中滩镇现场负责人颜雪松说,“基地的用工需求大,最多时每天用工能达到两三百人,可以有效承接周边农户就近务工。”

田间管理

面对庞大的用工需求,中滩镇如何保障?“全镇有11个村级劳务公司,可以实现定点输送劳动力,保障用工需求。同时,为激发村级劳务公司的积极性,每流转一亩土地,帮豪公司将给予村集体经济30元的补贴。”陈东冬说。

今年60岁的庹中元是当地村民,他正忙着拔除地里的杂草。“村里早在几年前就是机械化除草了,我们只是在机器清理不到的地方才采用人工除草。”庹中元家中原有五六亩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一年能收入几千元。2013年起,他将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就在基地干活,“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比自己种收入高得多!”

帮豪公司在中滩镇的种植基地,只是渠县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实施好国家下达的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渠县大力推广增间混套技术,通过“玉米+豆”模式,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通过“果+豆”模式,进行粮食和经果林复合种植,提高农民收益;通过“田埂+豆”模式,利用田边、地角、坡坎和零星土地多育多种。

同时,渠县聘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片、村有攻关田”的建设要求,重点围绕渠江流域和318国道、南大梁高速、达成铁路等轴线,示范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成县级示范区(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11个、乡(镇)示范片(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26个,实现村村有示范田(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确保全县37个乡镇(街道)集中连片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10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完成2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并支持示范片经营主体购置大豆烘干设施20套、收割机10台、播种机20台,支持大豆加工企业购置豆制品烘干房3间、豆制品生产线1条。

在资金保障上,渠县争取中央大豆扩种专项资金,整合省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渠县财政优先安排经费,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攻坚,并设置专项督查考核,对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或部门予以资金奖励。

在技术保障上,渠县统筹县域“七类”乡土人才,通过组建7个片区人才党支部、37个乡镇(街道)人才党小组,设置380个村组党员农技专员,开展技术巡回指导、定点帮扶、现场教学。

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会现场

在机械保障上,全县统一组织挖掘机、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1200台(套),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鼓励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置、租用玉米大豆一体化机、全自动喷灌机、谷物风干机等机械设备,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整治撂荒地 腾退低效林

记者走进定远镇桔园村看到,当地村民和数台旋耕机在地里忙个不停,村民将地里的杂草除去后,随着旋耕机的作业,撂荒地就变成了适宜大豆玉米生长的良田沃土。

“我们对全镇的撂荒地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建立台账,然后挂图作战、逐块消号,保证今年内完成4800余亩的撂荒地整治,并全部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定远镇党委书记张雪梅介绍说。

在撂荒地的整治工作中,定远镇探索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公司+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即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劳务公司负责实施除草、开荒、整治等工作,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给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前两年土地流转费,农户收取后期流转费,推动撂荒地整治取得实效。

“这种模式不但调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整治撂荒地的积极性,村民也很愿意流转土地,毕竟土地荒了可惜,流转了每年还能收入一笔钱。”张雪梅说。

在撂荒地整治工作中,渠县全面落实撂荒地整治奖补资金,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和扶持粮食经营主体承租撂荒耕地从事粮食生产,解决“弃耕式”撂荒;组织劳务公司、帮扶队、助耕队帮助缺劳农户、农业经营主体“代耕代种”,实现满种满栽,解决“缺劳性”撂荒。在“非粮”地上,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严禁种植“非粮”作物,分类分期腾退基本农田的经果林地,用于粮油作物种植。在现有高质高效、短期无法腾退的经果林地、水产养殖地,利用可用园地塘地进行大豆种植,确保能种则种、应种尽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确保增产增收。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严衡玬 戴静文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