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去年经济怎么样?当前形势怎么看?今年经济怎么干? 聚焦三大问题 读懂达州经济!

发布时间:2022-01-25 10:2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小平

日前,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督导、问询专家、开会研究,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辩证、客观地评估分析了经济工作。1月21日,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去年达州经济发展“成绩单”。

去年经济工作怎么样?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聚焦三大核心问题,领悟会议精神,本报带你读懂达州经济。

■去年经济工作怎么样? 

高频词:来之不易,成之为艰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51.7亿元,同比增长8.3%。

日前,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对过去一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度评估。数据显示,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开江大地鱼米香

“来之不易、成之为艰”,这两个词是今年经济类会议的“高频词”。

“全市经济年初开局不利,一季度‘低开低走’,上半年‘低开稳走’,进入下半年以来,全市经济实现强势反弹,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曲线。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支撑经济运行‘稳中向上’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日前,市委副书记、市长严卫东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去年,省内外多轮疫情冲击、近10年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以及日益趋紧的生态环境形势等多种不利因素叠加,取得这个成绩着实不易。

拉开发展大格局,管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对内,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落实“157”总体部署,实施“双园双驱”引领战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开展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整治营商环境,增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周边地区,着重抓万达开协同合作,《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已经送省政府审议。对发达地区,加强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新签约25亿元以上项目74个,引进到位资金550亿元。对上,加大汇报争取,全年争取各类财政性资金390亿元,34个项目纳入2022年省重点项目,达钢搬迁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正式开工。

达州高新区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结构性因素支撑有力。我市把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了弥补制造业短板上,前瞻性地布局了天然气、锂钾等重点产业,并高度契合中央关于“双碳”的最新政策取向,为我市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赢得了主动和先机。发挥好服务业“半壁江山”的结构性优势,实施促进消费“10条措施”,以消费的回补,促进服务业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力稳定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蝉联全省第一,生猪出栏量稳居全省前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数字赋能,并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速超40%。

达州高新区智谷产业园

更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让民生得实惠。针对青壮年群体,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狠抓保企业、促创业、稳就业,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4%。降低了中心城区老人免费乘坐公交的年龄;考虑到老年人多病,提高了医保补助标准,减轻群众医疗负担7000多万元;喊响“人民教育政府办、学生娃娃吃好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取消公办中小学择校费,收回公办基础教育学校食堂。针对农村居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针对城镇居民,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新改建城市公园39个,改造老旧小区4万余户,加大问题楼盘和物业差、停车难等“城市病”治理。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

守住内部安全环保底线,防住外部疫情输入风险。面对安全基础差、底子薄、风险大的客观现实,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体制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把措施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面对近10年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9.4万余人,疏散安置受灾群众9.5万余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面对日益趋紧的生态环境形势,紧盯8大重点领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大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面对省内外多轮疫情冲击,成功防止了疫情输入,做到了“戴着口罩抓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关键词:机遇大于挑战,机遇稍纵即逝

放眼全国、全省,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宏观经济环境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并强调,稳字当头,稳住就是胜利。与此同时,也释放出重大的政策利好,稳增长的措施,力度更大,出手更快,发力更准,手段更综合。

通川经开区

达州相对于其他地方,有其特殊性,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分析指出,达州发展不充分,基础短板多,中央明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达州基础设施补欠账带来了重大机遇。达州集天然气、锂钾两大优势资源于一身,中央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放大了达州资源叠加的双重优势,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达州有交通、区位、资源、人口等自身优势,加之万达开、川陕革命老区等多重国家战略逐步落地,抢抓政策机遇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大竹工业园区

“无数历史经验表明,机遇稍纵即逝。近两年,中央实施逆周期、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调控的频次越来越密、周期越来越短、措施越来越精准。中央要求,这次政策发力要适度靠前,主要目的是保稳,强调只要一季度或者上半年稳住了,就可以实现逆周期或跨周期调节。由此看来,这一轮政策‘小阳春’可能不会太长,也许只有半年或稍长一点时间。”严卫东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说道,达州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快人一拍抓住政策“窗口期”,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

综合外部经济形势,结合达州的基础和现状,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增长为“保障目标7.6%、工作目标8.0%、奋斗目标8.5%”,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按照“以进促稳”的策略和达州当前发展态势,确立7.6%的保障目标,完全可能实现;二是立足保持区域竞争优势,将工作目标确定为8.0%,有利于引导预期、调动积极性;三是与“十四五”规划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将奋斗目标确定为8.5%,有利于广大干部提振信心、加压奋进。

■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关键词:七项重点任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对于明年工作安排,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卫东在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别无二致,他说:“综合来看,2021年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2022年,达州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项目、抓消费、抓企业、抓工业、抓农业、抓改革、抓就业,推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具体阐述了七项重点工作的内涵实质——

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更多项目进规划盘子、资金笼子,在“两新一重”“能交水”现代产业、城市“两管两网”等重点领域,尽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确保新增纳入国家滚动储备库项目投资规模增长20%以上。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20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宣汉微玻纤产业园

抓消费,释放内需潜力。继续实施“消费十条”,扎实开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加密消费促进活动,持续稳定大宗商品消费,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尽快出台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青年人、新市民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的刚性需求。加速消费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特色商圈、商业步行街、商贸集聚区建设,为居民消费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文旅消费升级。

抓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持续关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一企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大“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工作,力争全年净增“四上一新”企业200家,其中规上工业100家、上市企业1家。

万源市茶产业

抓工业,夯实竞争优势。聚焦“3+3+N”主导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煤电冶化建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推进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东部经开区尽快打开局面,推动“双园双驱”成势见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30亿元以上;建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物流产值突破100亿元。

抓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全力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产量32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410万头以上。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建农业产业基地(园区)4万亩,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480亿元以上,开江稻渔园区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

抓改革,深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力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力争《建设方案》尽快获批。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力争引进25亿元以上项目70个,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突破1500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零证明”城市建设。

抓就业,保住基本民生。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扩大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引导,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记者:江吉 图/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特约记者 张平 王晓林 通讯员 文志碧 胡玉石 王吉明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