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生态限制开发区如何抓发展?

万源市一手生态牌盘活一方山水

发布时间:2022-01-11 09:4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嘉陵江、汉江分水岭,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限制性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达1058.49平方公里,占达州红线面积的78.3%。如何利用禀赋的生态资源,打好绿色发展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万源市坚持生态优先,做靓“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宜居名县”三张名片,坚定“生态立市”“生态兴产”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为主,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大山深处闻鸡鸣

“咕、咕咕……”2021年12月24日上午,旧院镇高峰冠村山顶上,刘小岗熟练地唤着鸡群,随着他手中的苞谷落地,成群结队的黑鸡聚到了一片。另一边,几名工人正提着篮子,在山上四处搜寻“青壳蛋”,下午就要运往山下,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在旧院镇高峰冠村和石塘镇贺家湾村相连的大山上,偌大的一片山头都属于刘小岗创办的生态放养基地范围,“只有这片硒含量丰富的土地,才能养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的旧院黑鸡。”15年前,刘小岗看中家乡的独特地理优势,从3000多只旧院黑鸡开始养殖,发展至今,已建成12000亩养殖基地,生态放养旧院黑鸡6万余只、黑猪300余头、中蜂400群,成立的“百里坡”自主品牌估值1.3亿元。

固军镇三清庙村云海茶山

“养黑鸡,尝甜头。”在刘小岗的带动下,高峰冠和贺家湾村的183户村民、786人通过养殖鸡苗、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实现收益。

在万源,像这样借助地理优势,发展旧院黑鸡养殖获益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万源市将旧院黑鸡养殖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抓手,不断加大财政帮扶和支持力度。目前,已建成规模化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乡镇30余个,成立68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达州市级以上标准化旧院黑鸡示范场12个,旧院黑鸡年出栏量达600余万只,综合年产值达4亿元以上,为上万名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渠道。

靠山吃山更爱山

平均海拔1400米的蜂桶乡,是典型的高寒山乡,冷冻期长,昼夜温差大,即便是在炎炎夏日,最高温度也仅有26摄氏度。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被群峰环绕的润雨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清一色的大棚一字排开,棚内已有少许嫩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掏出一颗龙眼大小的植物,向来参观的人群展示,“这一颗人工驯化的萼贝原源种,市场价值50—100元。”

“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萼贝育种。”据中药材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成涛介绍,依托天然地理优势,目前公司在蜂桶乡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地带,建成自动化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育种基地1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50余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以前,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是限制蜂桶乡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2015年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过去一直依靠自然资源供给的现象正在逐渐淡化,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渐渐将眼光转向了发展与保护并存。

“现在搞了中药材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自己还种点中药材,收入比以前多多了。”在村民胡兴连看来,过去是“靠山只吃山”,现在才晓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主要是突出环境优势,打好中草药种植、土特产品牌培育、野生蜂蜜养殖、休闲康养这几张生态产业牌。”蜂桶乡党委书记康政德说,全乡已发展药用木瓜6万株,“蜂桶中蜂”1000余群。同时,还在规划打造集休闲、观光、避暑、康养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走进固军镇三清庙茶叶基地,一望无际的茶山令人心旷神怡。2011年,固军镇农民胡运海经过多方考察决定返乡创业。经过10年的打拼,他创立的蜀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富硒茶叶6000余亩,直接带动全乡7000余人,2019年实现茶业综合产值1.5亿元,胡运海也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我们打算通过打造茶文化研学基地,修建集茶文化展示、宣传科普等为一体的茶史馆等,吸引游客,推动茶旅融合,实现茶产业多元发展。”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胡运海打算接下来下一盘“大棋”。近年来,万源市抢抓发展机遇,借助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不断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及茶叶种植主体和加工产能培养,推进茶旅融合,开设茶旅融合环线等举措,围绕小茶叶做活大产业。

目前,万源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4.7万亩、干茶产量6590吨,综合产值实现15.97亿元,探索出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万源模式”。

文旅带活穷山沟

顺着三清庙茶叶基地一路向北,很快就抵达了享誉周边的龙潭河景区。凭借山水如画、竹柳成荫的美丽风景和“两扇门”“阴阳泉”“冷热河”以及惊险刺激的漂流,龙潭河景区已成为游览万源旅游观光带的必选打卡地。

龙潭河景区的“出圈”,将这个十峰八潭、山路十八弯的落后山村带“活”了。

“以前这里山高路远,老百姓穷得那叫一个叮当响,这几年的变化真的是太吓人了,过去我们做梦都不敢想。”过去蜂拥外出打工的龙潭河村村民如今大多都回到了家乡,家家户户都在经营客栈、饭店和农家乐,“尤其是到了暑假‘旺季’,客房天天爆满,一‘床’难求。”

目前,龙潭河景区内安置房、商业中心、多功能停车场、演艺中心、龙潭广场等配套设施设备已基本建成,政府为当地村民免费风貌打造或拆迁补偿的商业门市全部投入使用,辐射带动周边近48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万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恩源介绍,近年来,万源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文旅产业链,成功创建八台山景区、红军公园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潭河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八台山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黑宝山和东林山等国家级、省级资源品牌8个。202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49亿元。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南观 陈虹 胡建 邵明 王力洲 张靖 摄影报道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