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达川区入选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

高标准农田成为农户增收“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2-01-05 10:0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日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全省1个市、13个县(市、区)被明确为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其中,达川区榜上有名。

达川区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单位、又是如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记者走进达川区的田间地头,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统筹

提升农田综合生产力

立足产业发展惠民生


达川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核心腹地,处于达州主城区,是200万主城人口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达川区主导产业突出,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区、全国产油大区、粮油生产重点区,是全省45个蔬菜重点区、20个辣椒生产重点区和46个柑桔重点发展区之一,达川青花椒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

“达川区属于浅丘地带,地势较为平坦,通过田型改造,提高了机械化程度,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赵红表示。

2021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看到,田间水泥路四通八达,灌溉渠贯穿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块块平整有序、集中连片的油菜田映入眼帘,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达川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老龄化,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将传统农业引向现代农业、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标准农田、引入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农业生产成了当务之急。

“在高标准农田规划时,我们就引进新型经营主体,让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将具体使用者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去,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达川区土肥站站长庞亮说,该区在万家镇迎风村引入正宣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稻——油种植模式,第一季水稻收获后,采取水稻秸秆粉碎还田、开沟排水、浅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控等一系列农艺措施种植油菜,从目前长势来看,据估算,亩产可达300斤至400斤,相比传统的移栽方式,亩增产油料100斤;而且这一片的农户原来一般都只种一季水稻,现在不但提高了单产,还提高了复种指数,提升了高标准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顺着庞亮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绿油油的油菜长势喜人。“来年,我们团队还将继续免费为该合作社提供水稻淹水直播等技术服务,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藏粮于技。”庞亮表示。

近年来,达川区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种植收入+务工收入”多元增收模式,累计带动30余万农民实现人均年增收580元以上。目前,全区合作社898个,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1个、入库家庭农场2210户,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户、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0户,乡镇(街道)、行政村家庭农场实现全覆盖。


推广

创新资金筹措方式

确保粮油稳产丰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川区底气何在?资金配套充足是关键!

2020年,达川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到位3.2亿元;2021年,申请2022年专项债券资金4.32亿元,完全满足“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地方配套资金需求,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万家镇迎风村的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达川区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抓好区域整体规划,强化资金保障,通过“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打造”方式,扎实推进区域内田型改造,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11年以来,达川区累计投资11.4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2.24万亩,整治撂荒地2.27万亩,增加粮油22万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0%,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40%,农田耕种每亩降低成本250元以上,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确保了粮油稳产丰收,有力推动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据悉,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达川区将继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区域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拟投资约9亿元,再建设高标准农田30.03万亩,实现整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

“高标准农田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达川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明显提升。”赵红表示,今后,达川区将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蜕变”,让高标准农田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邱霞 图/李彦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