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市教育局负责人解读未来五年达州教育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1-11-20 10:2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教育既是社会民生,也是城市形象,还是发展动能。未来五年,达州教育如何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建设“幸福宜居中心”,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奋斗方向?近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剑在我市召开的“解读和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作了解读。

未来五年,市教育局将坚定“建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定位;强化“政府投入办教育主责主业、教育公共公益属性回归、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共享”工作取向;保持战略定力,落实关键举措,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不断丰富各阶段、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最大限度回应广大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

示范引领,做强教育根基

突出公益普惠抓学前教育。继续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对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的要求,科学谋划布局,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规定,持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新建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使用,切实提升公办学位占比。对标“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0%”的目标,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落实普惠性政策,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突出优质均衡抓义务教育。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大中心城镇学位配置,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组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和义务教育学科教研组,鼓励各地探索推行集团化、片区化办学模式,打造学校共同体,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实施“强初工程”,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打造一批优质初中。

突出特色示范抓高中教育。继续抓实“1+7”公办普通高中引领发展。制定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逐步消除5000人以上普通高中校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完善学校治理方式,促进优质、特色和多样发展,鼓励市域内重点高中争创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打造一批在全省立得起、叫得响的品牌高中。密切高中与大学的培养衔接,扩大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探索综合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等模式。

攻坚突破,提高教育质量

着力破解资源布局短板。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采取“撤销、转变、合并、新建”等方式,优化调整城乡学校布局。今后五年,全市规划撤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6所(含农村小学教学点650个)、合并办学49所、转变办学层次50所、新建53所(含高中6所)。将重点加强主城区学校扩容增位,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

着力破解类型属性短板。今后五年,我市将坚持“大整合、大发展、大提升”和“扩容、提质、创品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市“3+3+N”现代产业集群,突出特色优势,推进“产业、教育、城市(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保障机制、激励方式,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布局,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万达开区域职教高地。同时,下大力气整治民营学校办学行为,建立标准、严格准入,加强监管、力促规范。

着力破解办学层次短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结合本地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围绕学校和学科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四川文理学院争创应用型本科院校,争取硕士授予点;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科;支持达州技师学院升高职。同时,力争引进1-3所高职院校。

强力改革,顺应教育期盼

全力抓好“双减”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做好“一增一减”“三提三限”。“增”校内教学时间和质量,“减”校外培训空间,压缩学生在校外培训时间;校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作业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校外限制培训机构数量(不再审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清理已举办的)、限培训时间(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周一到周五晚上不晚于晚上8:30)、限培训价格(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转非营利性,并对收费实行监管)。

强力推进“五育并举”到位。坚持“五育并举”,抓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落实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并举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鼓励各地各校培育特色课程,激发学生潜能。继续加强全市校园足球工作力度,打造更多特色示范学校。大力推行研学式、拓展式教学,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社会、感受社会、探究社会。

大力创新师资人才机制。持续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三名”工程建设,积极创新校长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畅通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上升通道,实现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教师队伍引才留才机制,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校,解决目前师资不足,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提升师德素养,构建“兴师重教、立本兴源”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鲸印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