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开江县普安镇界牌沟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18 10:1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初冬时节,走进开江县普安镇界牌沟村,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靓丽画卷徐徐铺开,“成渝远方·田城开江”的缱绻诗意跃然于眼前。

这是画卷,也是开江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答卷的一隅。

近年来,界牌沟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村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山之苍苍,水田与星罗棋布的鱼塘连成一片。

按下自动投料机上的启动按钮,不一会儿,原本平静的水面伴随着鱼儿簇拥抢食而“沸腾”起来,惹得水花四溅。

“这叫银鳕鱼,再过不久,它们将销往重庆。”谈及眼前这口鱼塘,内心的喜悦呈现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和建的脸上。

然而,数年前,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却是他心中的一块心病。

那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长期亏损,公共资金缺乏,界牌沟村村支两委总是使不上力,难以有效地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加上村民们常年各自为政,集体观念逐渐淡化。

村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为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激发村子活力、凝聚基层合力,2021年3月,界牌沟村经过换届选举,选出了一支崭新的村支两委队伍,王和建成了“带头人”。

班子成立之初,不少村民意见大、不肯配合工作。面对重重阻力,王和建带着支部成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与乡亲们话家常,把村民的意见和困难记下,逐一帮忙解决。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对收集到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建议进行讨论。

“我们应该种柑橘、李子。”

“这些都太普通了,我认为要搞点不一样的。”

“老李,你说得对,钱就该花在刀刃上,我们的产业要有特色。”

……

2021年4月,一场村民代表大会在界牌沟村村委会院坝中进行,村干部、村民代表围绕村基本情况、拟建项目情况等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民主协商,最终决定界牌沟村集体经济以种植中药材黄精、白芨为主,水产以养殖四大家鱼、银鳕鱼为主。

万事俱备,可资金和技术的“东风”仍旧欠缺。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没钱干、不会干等问题,界牌沟村采取融资贷款,开办农民夜校、田间课堂,邀请“土专家”“田秀才”来村现场演示、专题讲座、入户指导等方式解决。

就这样,在王和建的带领下,界牌沟村集体经济扭转了过去长期亏损的局面,界牌沟村也从贫困村变为富裕村。家乡的华丽蜕变,让不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曙光。一时间,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新鲜血液的汇入为界牌沟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志愿之力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臂戴红袖章,脚踩落叶青苔,背着大喇叭穿梭在山林之间,让森林防火警示教育音频响彻金山寺景区,这是巡山护林员王杰一天的工作。

王杰是从界牌沟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每年寒暑假,本该在家休假的他,主动加入到村民们自发组建的志愿巡山护林队中。

“冬季天气干燥,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山火。”为此,王杰和村民们开始加大巡山频次。

除了巡山护林员的身份,王杰也是疫情防控监测点的一名志愿者。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王杰又开始忙活在村落的交通要道,在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同村民们一道对过往车辆和行人检查登记,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在志愿活动中,天生一副热心肠的王杰还逐渐将自己的志愿服务外延扩大。界牌沟村有不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每逢节假日,王杰便会登门对这些特殊群体开展生活帮扶。

组织志愿服务,仅仅是界牌沟村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迈出的一小步。近年来,界牌沟村党支部主动邀请派出所民警前来传经送宝。普安派出所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老罗”与深受群众拥戴的“小李”强强联手,组建“老罗小李”调解室,采取单独调、联席调、上门调多形式全力化解邻里纠纷、矛盾问题,实现了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老罗小李”调解室的带动下,一大批威信高、懂政策的“能人”成为调解战线的生力军。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村民是受益者,理应是参与者、推动者。”王和建告诉记者,在党支部的推动下,村级志愿服务队在移风易俗、信访维稳、人居环境整治和邻里纠纷调解等诸多村级事务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据普安派出所所长乔唯介绍,界牌沟村还与普安派出所建立党支部“联学共建”机制,协调推动各方社会力量资源参与基层治理,依托治保员、网格员以及“红袖章”等力量推进人口管理、信息收集、治安防范等基础工作,协助履行公安职责,形成了“治保+网格+公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良性的互动交流让派出所省力省心,也让村民满意。

村规民约助民风好转

“我们算了一笔账,与往年相比,今年全村办酒席的场次减少了90%左右,村民们节约资金10多万元。”王和建坦言,随着界牌沟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帮助村民卸下“人情债”包袱的,是一份经全体村民“签字画押”的村规民约。

“不滥办酒席,年满70周岁以上可办寿宴,红白喜事实行简办;要勤劳致富,拒绝懒汉行为;严禁称恶称霸,要孝敬、赡养父母,拒绝家庭暴力……”记者看到,这10条村规民约张贴在家家户户门口,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王和建说,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界牌沟村党支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让村规民约紧扣村级事务和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紧密联系,“沾上泥土味的村规民约蕴含着全体村民的意志,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乡亲们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时间一长,也就蔚然成风了。”

好的乡风一旦形成,会凝聚人心,让人的精神面貌脱胎换骨。如今,漫步于界牌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村民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邻里互帮互助的温馨场景。

“说到底,村庄是村民的家,建设美丽乡村需彰显主人翁意识。只有大家齐心,才能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王和建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畅 通讯员 曾曙光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