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深耕实体经济 铸就“制造之都”

——探访“制造之都”浙江台州活力密码

发布时间:2021-11-08 10:3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编者按】


日前,融媒体助力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中国制造“看台州”全国党报社长总编大型采风活动在浙江台州举行,本报记者受邀与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报同仁一道,走进当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深切感受到“制造之都”的盎然生机和迷人魅力。

从全国首家股份合作企业营业执照到全国首个股份制改革“红头文件”,从民企造车、民资办银行到第一条股份制高速公路、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文件……

台州跨境电商产业园

今天,平均每9个台州人中就有1位是“老板”,每32个台州人就创办1家企业,全市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占比近8成。

台州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优势在全国制造城市中非常突出,是浙江乃至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20年,台州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居浙江省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1206.3亿元,居浙江省第5位;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368.2亿元,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24%;台州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1%……

时光荏苒,这是一个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如何全面提能升级,促进“台州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将“好产品、台州造”这块台州“最大优势、最亮特色、最终底牌”越擦越亮,成为台州的时代考题。

为此,“十四五”开局,“台州制造”蓄势再出发,对标国际先进,旗帜鲜明提出打造工业4.0标杆城市,决心向“世界级基地 万亿级体量”迈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跃升。

数字化赋能“新智造”

9月17日,神舟12号顺利返回地球,与三位中国航天员一同经历90天太空之旅的还有两款“台州制造”——黄岩“祥珑食品容器”提供的航天员太空食品外包装和临海“伟星股份”生产的航天员专用服装拉链。

从客户下单开始,整个生产被激活,数据穿梭在各流程。从东京奥运会领奖服的“一字扣”到国家神舟飞船系列航天员服装的拉链,再到亚运会场馆建设所用的新型管道,处处都可以见到“伟星”的身影。近年来,伟星股份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AI视觉深度学习技术、智能物流机器人,拉链生产线实现100%数字化,各生产工序无缝衔接,拉链从下单到交付最快只要1天,完成了从台州制造到台州“智”造的华丽转变。

黄岩模具小镇

“平均8秒造出一个锅,这笔40万只的外贸订单,我们不到3周就能做完。”温岭东部新区的爱仕达智能示范工厂里,一款“马卡龙”色爆款奶锅正随6号车间的智能流水线游走:辊涂、拉伸、车底车边、冲孔、组装……转瞬成型。

爱仕达8秒出锅并非“夸海口”,而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云端工厂”不断模拟生产、优化工艺达到的效果。

而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的誉隆科技注塑车间,生产电动车塑料件的55台注塑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即使工人下班之后,这些设备依旧可以在不开灯、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主运行——高度自动化与深度智能化的融合使“黑灯车间”成为现实,车间的工人从240人骤减到24人。

模具是黄岩区的核心产业。由于工序极其复杂,模具企业一般都需将部分加工分包给其他企业,传统靠“熟人介绍”的配套协同效率低下、弊端很多。随着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应运而生,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制造、产能共享,数字化赋能把离散化制造做到高效有序。目前,共有1800余家模具加工户、3000余台机床入驻“产业大脑”的“模来模往”数据仓,每天推送模具加工生产状态信息流提醒1万余条,每月平均成交额达8000万元以上。

从传统制造到单个工位机器换人,从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到打造智能车间,从智能工厂到产业链智能联动的“未来工厂”,“台州智造”渐成燎原之势。

集群化聚力“新赛道”

10月28日,位于台州温岭的爱仕达东部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系统、不锈钢抛光无人车间、机器人数字工厂,在中央控制中心的指挥下,各条生产线无缝衔接,运行严密有序。

华海药业总部大楼

这个占地664亩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炊具生产基地,而温岭还有一个世界第一:小型泵的产量世界第一。当地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值来源于泵与电机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超过200家。

台州的汽车行业既有沃尔沃、领克、帝豪、吉奥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银轮股份、双环传动等零配件巨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别。

医药、模具、缝纫设备、智能马桶……在台州制造版图中,产业布局的集中度很高,走出了许多具备雄厚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作为行业‘攀登者’的吉利汽车,而李书福的汽车梦就始于台州临海市。

目前,台州拥有21个百亿规模以上的块状经济、36个特色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形成了汽车、医药、缝制设备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

雄厚的制造业家底,让台州形成“456”先进产业集群重点打造方向:

汽车、医药健康、高端模具、智能缝制设备等4个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泵与电机、航空航天、智能家居、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5个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

轨道交通、时尚休闲、新型橡塑、水暖阀门、新能源电动车、绿色化工等6个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2021年以来,台州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定“一集群一方案”,全力推进“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目前,台州共有7个项目申报工信部2021年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在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外,台州还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成立“新星”产业培育专班,以空天一体化、可降解生物材料、虚拟现实、高端医疗装备等产业为重点,全面规划推进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

放管服释放“新活力”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台州诞生了多个“全国第一”,也创造了诸多的传奇。

台州民营经济的壮大,离不开本地齐全的制造门类和完整的配套。而民营经济的活跃,关键在于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

“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是历届台州市委、市政府秉持的一大理念。

“一件事”证照联办、全流程帮办……不断深化打造的最优营商环境、不断破除阻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今的台州,让创业者直呼“方便”。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台州提出打造“制造之都”,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实业的路子。台州市委、市政府对制造业发展一直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对民营经济发展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赋予了“台州制造”持久的发展能力。

金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台州深化国家级小微金改,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排了忧、解了难。

爱仕达钱江机器人作业生产线

去年,台州金融机构贷款中,5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超过99%,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超过90%,而且信用贷款占比超过半数以上。

良好的营商环境、清新的“发展空气”,未来,台州有望成为创业者竞相逐梦的创新创业热土。

“专精特新”催生“小巨人”

“家里用了十多年的厨具,到今天才知道是台州的牌子。”做工精致、品质过硬是台州产品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从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仓储仓库和一流的产品线中,人们看到了台州制造业的真正实力。

9月16日,浙江精诚模具机械有限公司从杭州领回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证书,这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第四届中国质量奖首次为中小企业单设评选类别,6家中小企业获得提名奖,精诚模具是浙江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小企业。

精诚模具规模并不大,但20余年专注挤出模具这一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跻身细分市场世界前三。2020年,精诚模具生产了国内80%以上高端熔喷布模头、60%以上防护服面料模头。主导制定了《熔喷非织造布模头》国家标准、《挤出平模头》“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企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像精诚模具一样,今年台州共有19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2家。

台州近70万个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占比99.5%,其中小微企业又占了多数。一大批聚焦主业、苦练内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冠军”成为台州制造的中流砥柱——

浙江中科创越药业创造了一克原料药卖出2万多美元的奇迹;

银轮股份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超声辅助高性能微细成型制造关键技术”获得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星星冷链新零售智能无人冷柜全国市场占有率超60%,居行业第一;今年新投产疫苗接种柜大受欢迎,产业链延伸到医疗器械领域;

浙江尔格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成为“大企业做不好,小企业做不了”的拳头产品;

……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台州人勇于创新、特别务实,开拓市场的能力特别强——这是台州制造业能够保持生命力的基因要素。

台州中心城区

2021年,台州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大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应用难点堵点。目前,已申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项目5项,关键核心技术进口替代攻关项目成果1项,成果转化清单3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培育企业373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88家。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资源要素保障。台州鼓励企业上市,系统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梯度培育制造业上市企业。2021年10月20日,“严牌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这是台州A股总第62家上市公司。

产业的迭代要有基础。搭建高附加值的产业架构,离不开产品制造保供能力作支撑,而台州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制造能力。目前,台州制造业企业中已涌现出大量的“隐形冠军”,这些企业可能只做产业中的某一环或者产品中的某一个配件,却是不可替代的一环,价值充分显现。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全面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企业是台州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短评

谋定笃行放大“中心”优势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强化“示范”担当,放大“中心”优势,建设“五个中心”,实施“七大振兴行动”,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达州新篇章。

置身国家战略,达州肩负重托。如何促进创新创造,做优营商环境,把达州产业做强,把经济增速提升?“台州制造之都”的一些操作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启示。

比如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中,台州“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不仅仅是口号,也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中,而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让企业感到贴心、暖心的务实之举。据悉,落户台州市椒江区投资50亿元的“海洋肽”项目,从专题项目对接会到签协议以及项目一期用地挂牌,仅用了11天时间;海正生物聚乳酸项目从明确选址到落地开工仅用100天,把企业认为的“几乎不可能”变为可能。“一件事”证照联办、全流程帮办……不断深化打造的最优营商环境、不断破除阻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在台州的创业者直呼“方便”。

再比如,台州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企业需要的资源要素保障上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今年台州起草了《关于深化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全力保障工业用地需求。他们还建立企业培育库,开展精准监测,全力推进“小升规”工作,力争全年“小升规”600家。

当然,沿海发达地区比我们基础好,有些政策环境比我们宽松,但他们持续涌流的创新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北翼振兴、时不我待。“中心”之责昭示“振兴之策”,需要全市上下阔步前行,以全新之姿走好“振兴之路”,重塑经济版图,重振巴渠雄风,让达州这颗“川东明珠”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清 付勇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