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1-01 11:2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 徐新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全市法院在市委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纵深推进“六个实质化”,市中院始终处于全省法院综合考核第一方阵。全市法院受理案件23.88万件,审执结22.82万件,比前五年分别上升37.8%、34.1%。市中院受理案件1.98万件,审执结1.87万件,比前五年分别上升7.8%、5.1%。法官人均年结案达150件。

一、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达州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站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入推进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始终保持严惩高压态势,审结涉枪涉爆、杀人、抢劫等犯罪案件277件322人,审结危害安全生产、危险驾驶等犯罪案件764件796人,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成色更足。

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坚决贯彻依法严惩方针,加大“打伞破网”力度,审结一审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63件572人,吕显波、文铭等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有力促进基层政权巩固和社会环境净化。一体推进“打财断血”,判处财产刑及追缴、没收违法所得近2亿元,财产刑执行到位率93.84%,居全省第五。深入推进“行业清源”,发出司法建议53件,督促被建议单位真整改。

惩治和预防突出犯罪。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363件,推动实现我市“毒帽”清零。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78件,斩断“黑作坊”生产经营链条,对“黑心商家”宣告从业禁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75件,落实未成年人轻罪封存等“柔性司法”措施,与全社会共同呵护国家未来。审结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134件332人,坚决遏制多发高发态势。

严惩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加强与纪委监委机关工作衔接,从严认定职务犯罪案件自首、立功、坦白等量刑情节,及时向相关单位反馈生效判决情况,确保打准、打狠、不遗漏。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32件309人,其中被告人原为厅局级8人、县处级24人。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积极服务防疫救灾。全面排查化解涉疫涉灾纠纷。与相关单位联合出台“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10条意见”,稳定社会预期。高效审结涉疫涉灾犯罪案件17件22人,以及因疫情、洪灾引发的劳动争议、融资租赁等案件132件。运用活封活扣、上门服务等手段,助力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大力推行云庭审、远程调解等“非接触式”诉讼服务,避免“面对面”接触传染风险,实现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及时出台审判指导性文件。与重庆毗邻法院建立万达开司法协作机制,全方位推进跨域立案、协同办案、联动执行,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实施。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原则,审结合同、投资等商事案件6.55万件,促进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深化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模式,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11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稳慎审理破产案件26件,达钢集团等企业通过司法重整脱困重生。

积极助推“三大攻坚战”。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存等犯罪案件105件,以及金融纠纷案件3.96万件。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依法审结贪污挪用扶贫款项、农资补贴等犯罪案件32件,以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易地扶贫搬迁等案件578件,选派28名干警驻村帮扶和援藏援彝。围绕污染防治,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专业化,审结案件515件,其中公益诉讼案件72件。

三、深入基层、延伸职能,倾力营造崇法善治良好氛围

着力深化诉源治理。深度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推动出台诉源治理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实现将诉源治理纳入依法治市内容,推动创建无讼村(社区)38个。持续开展“庭审进三校”活动,与央视“今日说法”等栏目合作拍摄普法案例12期。做实做细判后答疑,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率提升至95.53%,居全省第五。

着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改革试点,跨域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47件,审结非诉行政审查案件988件。深化司法与行政执法良性互动,做实府院联席会议机制,连续五年发布行政案件司法白皮书。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反馈机制,应诉率从81.2%提升至92.4%,有力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着力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司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严惩“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妨害疫情防治”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准确适用民法典裁判案件,让见义勇为者流血不流泪,让好意同乘者好心有好报,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准确释明事理、详细阐明法理、积极讲明情理。

四、践行宗旨、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不断优化诉讼服务。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创新打造“三中心六室”,深化“分调裁审”改革,诉前调解案件2.7万件,委派、委托和邀请调解案件1.24万件,司法确认案件5165件,速裁案件1.46万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2.25万件,通过车载法庭、院坝法庭巡回审判4300余次,减轻群众诉累。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审结教育、医疗等涉民生案件1.18万件,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3700万元。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审结家事案件5.03万件,促进家庭稳定和睦。设立涉军案件合议庭,全面完成服务保障涉军停偿工作,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发放司法救助资金803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强力推进执行攻坚。推动构建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连续五年开展“司法大拜年”等专项执行活动,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执结案件6.65万件,执行到位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53%。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4万人,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5.2万人次,罚款、拘留和追究刑事责任1366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加快形成。市中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嘉奖。

五、改革创新、建管并重,全面深化审判质量效率变革

深化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扎实有序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85%以上人员向办案一线配置。建立员额法官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能进能出。完善权责清单,法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五年来,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均居全省前列。

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做深做精庭审实质化,严格落实“三项规程”,坚决杜绝冤错案件。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82件,排除非法证据13件。为4585名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实现律师辩护全覆盖。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3329件,其中速裁、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9.96%,刑事审判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全市基层法院内设机构由90个减为72个,司法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压实院庭长审判管理监督职责,厘清依规监管和违规干预界限,完善专业法官会议与审判委员会衔接机制,确保“有权不任性、放权不放任”。

六、从严治党、从严治院,锻造德才兼备过硬法院队伍

狠抓党的政治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举办“学党史、悟三新、应七问、作表率”专题研讨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认真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审务督察。市中院获评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狠抓司法能力建设。聚焦争做“五个优秀”干部要求,培育“三高六质”法官。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分级分类培训干警1.02万人次。加强治理能力培养,让干警在服务工作大局、化解矛盾纠纷、攻坚改革难题中受考验、长才干。全市法院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13个,16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唐云玲等一批先进典型。

狠抓队伍教育整顿。弘扬“延安整风”精神,推进教育整顿走深走实。突出思想发动和政策引导,及时兑现“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着眼查改治建一体推进,全面评查“减假暂”案件,整治顽瘴痼疾,建立完善制度71项。通过教育整顿,全市法院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全市法院自觉全面接受监督。向市人大专题报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8次,开展专项联络活动3次,办结代表建议14件。坚持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办结政协提案23件。公正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办理检察建议。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召开新闻发布会58次,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各位代表,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求实奋进,成效明显。这些都源于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砥砺前行的根本指引;始终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审判事业的政治根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矢志追求的价值取向;始终把接受监督作为推动工作的政治自觉;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凝聚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感谢!

全市法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困难和不足同在。一是服务保障有差距。司法供给产品质量还不够高,案件质效还有提升空间。二是改革创新有差距。运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的动力不强,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法官职业保障等配套改革措施有待跟进。三是基层基础有差距。个别基层法院办公办案经费保障较为困难,信息化和人民法庭等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四是队伍建设有差距。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优,个别干警司法不廉、作风不实,执法司法责任体系还不健全。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认识,攻坚克难,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全市法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秉持“以人民为本、以大局为重、以法律为准、以实干为要”工作理念,把审判执行作为第一要务,把固本强基作为第一导向,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人化”“化人”作为第一支撑,以更加理性的探索,回应司法改革深水区需求,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着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社会高效能治理、守护人民高品质生活、培育干警高水平能力,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达州新篇章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一、把审判执行作为第一要务,精准实施服务大局实质化,于深水区把控风险、把握机遇、把守公正。牢牢把握“国之大者”,自觉胸怀“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作为中心工作、核心任务。把服务大局作为法院干警必须具备的政治自觉,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处处思考大局、精准对接大局、深度融入大局,增强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金融审判整体性、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性、破产审判协调性,持续深化服务大局实质化。树立“个案中有大局”的理念,避免个案处理不当给大局“添乱”现象发生。始终把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置于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中来检验、来展现。

二、把固本强基作为第一导向,协同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于深水区打开局面、打破定势、打通症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司法理念深化、变革,树牢谦抑、善意、文明等司法理念,发挥社会运行调节器职能作用,更好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之基,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织密“妇幼、食药、钱包、出行、头顶、教育、工作”七大安全保护网,夯实安全稳定“底盘”。勠力克服畏难心理定势,以系统思维打通改革布局“碎片化”症结,抓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落实全省法院诉源治理遂宁现场推进会精神,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强化基层法治供给,夯实前沿阵地和基层基础。推动执行工作全方位升级和全领域更新,夯实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基础。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司法治理效能。

三、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贯彻“感受公正”实质化,于深水区质量升级、效率升级、服务升级。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法院的政治立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进行到底,将人民群众关注的堵点难点痛点,作为审判工作的切入点关键点落脚点。准确实施民法典,通过司法裁判传播民法典人文关怀光辉,强化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司法保护。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厚植法官为民情怀,扎实开展“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着力在“感受”二字上下深功夫,让人民群众信服裁判、信任法官、信赖法院。

四、把“人化”“化人”作为第一支撑,涵养彰显文化建设实质化,于深水区提振自信、增强共信、拓展公信。牢牢把握法院文化属性,遵循“始于法官自信、强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共信、化于人民群众公信”演进逻辑,坚持对内熏陶与对外辐射相结合,让法院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焕发强大生命力。传承红色基因,保持教育整顿“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清醒认识,弘扬“求知、求实、求常”等延安整风精神,防止“圈子文化”“袍哥文化”等负面文化侵蚀,锻造一支既善于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办事、又能够在约束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审判队伍。把司法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性、全面性、长远性工程来抓,培养一批新时代审判专家。涵养法律职业共同体共信文化,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建公平正义大厦。充分发挥法院文化氤氲效应,在司法过程中“化人”,“医治”社会伤痛。推动形成良好的诉讼文化,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各位代表,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勇者先。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不忘初心、不负当下、不惧将来、不骛虚声,以党和人民心中的达州法院应然状态,开启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使命!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