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寻访三国故道

发布时间:2021-10-11 15:2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陈德琴

国庆假期,天气晴好;因疫情防控,脚步只得囿于本县本城。儿子出得“樊笼”,嚷着要亲近大自然,思前想后,云雾山三国故道历史厚重,景色“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应是个不错选择。商量妥当,说走就走。

骑行出城上318国道,一路往华蓥山脉云雾山行进。云雾山乃大竹县境内的高山之一,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又因地处县城西边,又名西山。

此段318国道是我所在工作单位的同事们去年刚整修过的,今天骑行,似零距离接触,内心竟涌出遇见亲人般的激动心情,这是坐在车里完全没有的感觉。无论何事,大约真心待之,定会产生感情;这条路于我亦是如此。去年此时,同事们战斗于此,砌挡墙、铺路基、修水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今平整、宽阔、干净、线型流畅、风景优美的国道展现在眼前,山风吹拂,细碎阳光从行道树间映射下来,一路慢慢悠悠地骑行,心情舒畅欢愉。

行至鸡公岭处左转,行驶村道大约1千米后,无路可走时,便是三国故道的起始处了。儿子疑惑,为何名三国故道?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相关联吗?

是的,相关联。

故道又名子午道、栈道,起始于先秦,兴盛于三国。

云雾山虽山势雄伟,但俊逸秀美,层层叠叠的绿满目苍翠;深邃的峡谷幽暗晦明,萋萋芳草和芊芊藤蔓从斜壁上垂落,小溪在静寂的林间欢快而下,给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一条青石板铺就宽约三米、上覆青绿苔藓和枯枝败叶的故道伴着小溪,在峭壁间蜿蜒盘旋,这便是“云雾山三国故道”了。那些阶梯状的青石隐匿于深山峡谷,经历风雨和霜雪,冷寂而苍凉。穿越时空,仿佛看到寂寞的筑路者们手持锤子、錾子、钢钎,在这深山峡谷喊着号子凿铺故道的群像,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我们交通人的先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溯溪而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于窄窄的溪流之上,名之官桥。年长日久,山洪冲击,大约在明清时期,官桥垮塌,后来重又修建。再往上,还有一座名字诗意的桥—落泊古桥。根据古桥两头的路石,推测它历经的岁月应该比官桥更古老。桥长不过三米,宽不过一米,由两行并列的石板铺就。让人惊叹的是,如此简易的小桥,设计在桥中部石墩上的分洪设施,却一点儿也不含糊。桥头有棵枯树,苍黑的树干上爬满叶片泛黄的藤蔓植物,与古桥风格甚是相搭。拾级而上,再回望古桥枯树,颇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云雾山三国故道究竟起始于何年?民间传说为荔枝古道。云雾山是连接川东地区和关中地区的主要山脉之一。据《太平寰宇记》《四川通志》《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等文史资料,文史研究者认为:荔枝古道自涪陵出,途经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区、宣汉、平昌、万源、通江、镇巴等10余个县后进入西乡县子午道,最后到达西安。由此不难得出:云雾山三国故道便是盛极一时的荔枝古道的一部分了。

云雾山三国故道至今仍有7公里保存完好。这条用青石板铺筑、桥梁连接的古驿道,的确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古老道路,它经历了多少沧桑、多少悲欢?我无从知道。一条作为古代交通的主干道,在它辉煌的岁月中,一定热闹喧嚣过。

繁华落幕,地位显赫的三国故道渐渐沉寂。明清时期,官府派人修缮,故道又成为巴蜀通关中和通鄂的民间大道,祖辈送军粮经此道至渠县,爷爷贩布匹、盐巴在故道上曾遭遇“棒老二”……民国时期(1936年),民国政府始筑由成都至万县的318国道,云雾山三国故道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行经故道两小时有余,惊奇发现胳膊和腿竟未被蚊蝇叮咬,毕竟“秋老虎”发威炎热尚未褪去,正是蚊蝇肆虐的时候。这真是神奇。问及谷内居民,说是峡谷中香樟树居多,它们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成了蚊蝇的克星。我们嗅着空气中馥郁的香气,欣赏着路旁舒阔优雅的蕨类植物、黄色的野菊花、紫色的小碎花,在明亮的天光中流连忘返地走出故道,始觉身心刚刚经历了一段由盛及衰而微的历史过往。

我相信,一条历练千年的古道,一定还有许多未为人知的故事和内涵。

自然与历史,就像永远读不完的两本大书,值得我们永远翻阅。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