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品质通川:“智慧”成为农田新底色

发布时间:2021-08-17 11:2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虽是末伏,阳光依旧热烈,早晚已有了初秋的凉意。通川区北山镇刚建设完成的8600亩高标准农田里,满是绿油油的水稻,在阳光照耀下,愈发青翠欲滴。微风拂过,一阵阵稻香袭来,一望无际的稻田像大海般泛起了绿色的波澜,发出哗哗的声响,和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奏响秋日丰收的序曲。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种满水稻的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通川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紧抓粮食生产,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着力打造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老百姓在乡村也能切身体会“品质通川”建设、“有礼之城”打造带来的幸福生活。


“靠天吃饭”到科技助农

粮食实现稳产增收

说起通川区北山镇,人们率先映入脑海的便是诗歌。这里自古文风鼎盛,大批北山诗人产出的诗歌作品享誉诗坛。

但鲜为人知的是,北山镇还是米仓古道最东面的一线——汉中古道上的重要一环。古往今来,水稻一直是北山镇的重要农作物。

粮食生产,农田是关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能有效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收。”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正在查看北山镇丰登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情况。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是对高标准农田的广义要求。北山镇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部为山地丘陵,辖区内多为顺山而建的梯田,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一定难度。

从土地的方正到沟渠的宽窄,从提灌站的选址修建到蓄水池的水量深浅,从灌排渠系设计到节水灌溉设备安装,都是通川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具体问题。

万亩蓝莓产业园

“我们将统筹安排国家、省及地方配套资金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更优实施方案,实现农田宜机作业。”据梅兵介绍,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打造“农田+公司”新模式,使土地更多地转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着力服务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通川区聚焦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把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北山镇将高山酵素水稻作为当前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梅兵说,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川区在今年启动实施的五年规划中,计划在通川区北部乡镇建好的高标准农田范围内种植3万亩高山酵素水稻,并积极申报现代农业特色省级示范园,现已对通川区北部乡镇约5.5万亩农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北山镇已有8600亩完成建设。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土地流转后,我们会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包括高山酵素水稻的种植、收割以及农田管护等。”据通川区北山诗乡现代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在北山镇高标准农田实施范围内种植了近5000亩水稻,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助力打造通川区高山大米品牌。目前,水稻已基本实现农机耕作,可通过智能化设备控制浇灌,粮食亩产提升约10%,且农田具有一定抗灾能力,产量更加稳定。

人工收割到智能化管理

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高标准农田除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外,其改造技术对于经济作物栽种也意义非凡。

通川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产品加工或乡村休闲旅游为纽带,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景观,促进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采摘季刚过,位于蒲家镇的秦巴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一片静谧,只有低矮的蓝莓植株在静静生长。

精细化管理的蓝莓植株

“我们园区内建设有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目前已基本实现智能化管理。”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高波告诉记者,通过在主管道下设置分管道,灌溉系统可以实现对每块田地的精准控制,同时每株蓝莓植株下还固定有一个滴头,可以进一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运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据了解,秦巴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市、区供销社共同扶持的蓝莓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由四川中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10月投资建设。园区规划面积1万余亩,现已标准化种植蓝莓4000余亩,建成蓝莓科普教育、酵素推广、产品展示3个中心。目前,秦巴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纳入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名单,成为达州市唯一入选园区。

平整土地、设置防虫生物灯、修建田间道路、建设灌溉排水系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农产品的提质增量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也为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梅兵现场指导高标准农田施工

“为积极响应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园区运用酵素技术种植蓝莓,蒲家镇种植有210余亩,安云乡种植有300亩,北山镇种植有500亩。”据高波介绍,目前园区内务工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约3800元至5000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农增收,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据了解,该园区下一步计划在产品深加工以及农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民宿、农家乐等休闲娱乐设施,方便游客住宿游玩。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提振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粮食生产区,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是通川区坚定不移的底线。

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不可或缺的。

早谋划、早启动、早建设。通川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1+5”重点工作,优化农田建设队伍,建立“总调度+定点督导”机制,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深入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

2019年,通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2.8万亩建设任务,并获得全市“甘露杯”综合杯第一名、农业建设杯第二名。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碑庙、北山等5个乡镇11个村主体工程全面完成,进度97%以上,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2.7万亩,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其他配套设施工程进入扫尾阶段;2021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07万亩。

稻穗饱满的高山酵素水稻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耕地总面积的72%以上。”通川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说,下一步,通川区将把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同时,通过设置奖惩机制,通川区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治理有机结合,统筹利用撂荒地5000余亩,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力推进,为通川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先进县、提高“两区”粮油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芮铭 谭楚甲 孙伟 通讯员 吕志浩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