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论

聚力“区域合作”,构建发展新格局

——四论落实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1-07-27 09:4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本报评论员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我市联动万州、开州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战略使命。如何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增长极和关键动力源?必须加强区域合作,推进空间、人口、产业的规模集聚和质量、效率、动力的内生变革。

区域合作首先是空间。达州作为后发地区,既没有国家高新区,也没有国家经开区,在高能级平台建设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仅靠一个高新区还不能够强劲支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变“单兵突进”为“双轮驱动”。达州对现有高新区进行扩区赋能,拓展地理空间,增强造血功能;对开江经开区进行更名升级、扩区调整,新建达州经开区,错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城产教融合项目就是要加强内部区域合作,搭建创新平台,主动对接成渝“双核”创新资源。

区域合作其次是人口。达州地处内陆,人口稠密,人口红利让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我们欠发达特征明显,发展动能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主导产业不优等市情实际客观存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才能后发先至。在人才引育上,我们要通过实施创新人才集聚战略,探索建立人才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机制,采取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人才飞地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符合达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端科技人才(团队)。

区域合作落脚在产业。近年来,我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做了大量工作,正原微波纤航空玻璃棉、维奇光电光学薄膜等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全市高价值创新产业发育不足、成长不好的问题仍较突出;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明显。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一核四带多点”区域创新格局,既是支持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具有优势的领域精耕细作;还要求各地加强区域合作,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以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为主引擎,以万达开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带、工作科技创新示范带、生态资源绿色转化创新示范带、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为主承载,最终形成以全市各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示范点为主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区域合作不是抢项目、争政策,我们要摒弃“以邻为壑”的发展观念,取他山之石补齐短板,借东来之风乘势而上,在全力争创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征程中抢占先机。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