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创新驱动铸造“品质通川”

发布时间:2021-07-20 10:4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通川区凉水井街,“创丰汇”国家级众创空间,往来的青年创业者川流不息。这里引进保险、商务、特色餐饮、创业项目等86家,基地现有“创客”300余人,正积极打造全区创新创业聚集区。

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关村(达州·通川)飞地孵化器,1000平方米的基地吸引北航星空航培、集客大数据等12支研发团队入驻,引进“高精尖”技术人才38人,成为通川区借智发展的“桥头堡”。

通川城区全貌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这些都是“创新通川”建设的生动注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成为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通川区决策者对此深以为然。

近年来,通川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找痛点、开良方、补短板,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成为推动通川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优政策 聚人才

担当绘就通川创新底色


日前,随着安化金厚生物科技公司达州项目负责人敲响装修施工第一锤,通川经开区内的四川大学(达州)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正式迎来首家入驻企业。

“我们将引进业内最先进的萃取设备及技术,建设年产300吨花椒精油提取物生产线。”项目负责人直言,作为园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吸引他们的除了通川区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外,还有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

花椒油色香俱全、味道醇厚,看似平常,实则科技含量十足。

车水马龙的源美国际冷链物流 (柏在田 摄)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品牌塑造为引领。”通川区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建研发中心,将四川大学的人才、技术等资源用于川菜产品设计、研发领域,最大程度实现产品的深度开发。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为弥补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基层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通川区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将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有效促进校企资源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先后促成苗源科技、中蓝农业、宏隆肉类、智强药业、千洪食品等企业与川大、川农、西南大学、省农科院、台湾中兴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达成院地合作项目10个,成功申报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个。

推动创新,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

在《通川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通川区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川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通川区专利申请费用资助办法》《通川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通川区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办法支持下,通川区创新潜能全面释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中的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 (谭楚甲 摄)

目前,该区已创建志向科技和创丰汇两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引导天府药业、宏隆肉类、会欧建材等企业设立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1个,打造“创丰汇”国家级众创空间等。

一个个平台为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以通川区科兴技术转移中心为例,该中心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现有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领域相关专家30余人,与达州市范围内120余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搭建起了科技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

推动创新,人才是核心元素。

通川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重点扶持大学生群体创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对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成立巴渠人才工作站,支持建立了一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苗圃。

通川区首家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创客+”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项目管理、辅导、人才培训,以及企业展览展示服务等相关公益活动,为创客青年、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创业服务,成功承办了达州市第三届青年创新大赛、通川区双创沙龙等一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通川区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超6万人,成为川东北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栖息地”。


强投入 重引导

实干凝聚通川创新力量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车头。

“这几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挑战,通川区经济能快速止滑回升、稳健发展,得益于脚踏实地,得益于创新驱动。”通川区委相关负责同志坦言。

这一点正在通川区项目工作中得到验证。

孵化园 (柏在田 摄)

今年年初,通川区引进哈工雷神(嘉兴)投资管理公司,建立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以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无人化装备领域产业集群,按照“基金+研究院+科技馆”的建设模式,打造国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地。项目总投资规模约30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纳税额不低于1500万元。

不久后,通川区又成功引进四川蜀鹰航空科技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中国西部通用航空器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5亿元,每年纳税1亿元。

……

创新,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通川区立足机械制造、新材料、网络科技、电子电器、农产品研发等优势产业,依托企业现有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从通川区教科局获得的数据显示: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纳入近三年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3家;已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已入库科技服务型企业10家;创建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中心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23个;达成院地合作项目10项,实施中央、省、市等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0项,建成科技产业示范基地10个,引进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8项,组织申请专利1092件,授权专利451件,获得市级科技成果认定3项,成功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先后组织推荐“蓝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灯影羊肉制作工艺研究及应用”等成果获市级认定;组织实施“蓝莓立体栽培技术集成”“优质草莓绿色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金银花产地干燥加工技术研究”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项;引进及推广“蓝美1号蓝莓”“四季柠檬”“香香脆黄瓜”“柠檬覆草栽培技术”等农业新品种(品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达32项。

俯瞰通川经开区 (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尝到创新驱动“甜头”的通川区,也在千方百计让创新者尝到“甜头”。

近年来,通川区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的同时,逐年加大本级财政科技创新经费支出。

该区将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比列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评价标准,大力推动辖区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2018年2亿元、2019年2.4亿元、2020年2.8亿元,在相关政策举措的扶持引导下,通川区科技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20年,通川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1.39亿元、技术交易1619.39万元、纳税4.2亿元,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与上海福睿智库、清华清知研、川大食品研究院等智库院校合作,支持共建创新联盟、创新平台;鼓励宏隆肉类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博士工作站,推动源美冷链、川汉子建立国家级食药检测机构;设立通川(上海)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力争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成果转化类项目10个,专利申请40项以上……当前,通川区正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系列目标任务,全力做到有深度有温度、有特色有实效。

通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引领作用,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格局在通川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楚甲 曹芮铭 通讯员 郑涛 蒲海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