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通川区:攻坚克难担使命 乘风破浪开新篇

发布时间:2021-06-29 11:0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首过去,通川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绩卓著。站在新征程、新起点,面对达州发展新阶段,通川区坚定扛起主城担当,凝聚力量,再鼓干劲,再创辉煌。

放眼今日通川,城市空间不断拓展,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民心实事惠民利民。一个发展空间更广、产业结构更优、发展潜力更大、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崭新通川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进取态势,勠力续写发展新篇章。


发展新局面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通川区全面小康指数实现程度全市领先,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同类主城区前列。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等国省级荣誉28项,通川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通川区着力保障粮食安全,生猪生产稳产保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去年全年,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国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碑庙供销社被评为“国家标杆社”;精致农业大力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基地39个、“三品一标”6个,成功承办“川浙蓝莓产业扶贫”现场会;智慧农业创新推进,被评为全省数字“三农”试点县。

行走阡陌之间,希望洒满田野。在通川区江陵镇香仁坪村,村民们积极发展柑橘种植和水产养殖,该村种有“爱媛38号”“春见”等柑橘品种500余亩,养有80亩稻田鱼蛙以及19亩鱼;碑庙镇陡坑村坚持产业兴村,积极推进产业园、微田园、果园产业,鼓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发展“微田园”,种植瓜果蔬菜;北外镇田家塝村“巴山脆李”香甜可口,远近闻名。一项项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见证着村民们致富奔康的自强精神。

工业经济勇挑大梁。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规上企业2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去年11月,2020中国·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医药健康产业招商推介会期间,通川区与3家企业分别签订正式协议,并同另外6家企业签订意向协议。日前,在通川经开区内,标志性建筑——川菜产品综合展厅已全面竣工,旁边的一期标准厂房也加紧内部施工。据了解,通川经开区建园以来,“一区四园”格局全面构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壮大,川菜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现代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迅猛发展,公铁物流园启动建设。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6月24日,在通川区磐石镇毅恒冷链物流中心,该项目总经理马骅向记者介绍,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加紧调试冷冻库等设施设备,预计8月底试运营。“前期招商工作已全面展开,客户包括京东云仓、新疆土特产等,此外还有周边地区客户,产品主要为肉类、鲜虾、果蔬等农副产品和火锅食材。我们将致力于打造川东北物流集散中心,让商流带动物流,丰富百姓餐桌。”马骅说。

2020年,为对冲新冠疫情影响,通川区开展了“消费1000元、抽奖帕萨特”大型促销活动,以300万元的财政投入拉动消费2.6亿元;召开通川区服务业发展大会暨企业奖补资金兑现大会,现场拿出7000余万元奖补资金,共有262家企业享受到政府的奖补资金,企业投资达州、兴业通川的信心更加坚定。去年,通川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3亿元,荣获全市服务业特别贡献奖。


城乡新形象 统筹推进华丽蝶变


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不断涌现的城市综合体,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这一切让通川区变得更美丽、更便捷、更有温度。

近年来,通川区坚持“以文化人、以礼化戾”的“礼”治理念,渐进提升市民素质、改善城乡面貌、增进民生福祉、涵养城市文明。

在乡村,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宜居宜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成功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07个、幸福美丽新村46个、最美庭院126个。磐石镇谭家沟、盐井坝村吴家院子以及罗江镇金凤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美丽乡村建设多次被央视点赞。

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川区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并将蓝莓作为通川区“一李两莓”品牌的标志性产业,确定5镇7片试点推进,示范打造蓝莓现代产业园区7个。秦巴蓝莓主题公园成为省、市、区供销社共同扶持的蓝莓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万余亩,产业覆盖3个村,现已标准化种植蓝莓4000余亩。

“目前我们有酵素农发种植、人才技术指导和培训、蓝莓盆栽认养等内容。项目二期将依托城郊优势,发展康养、亲子游乐、农业科技普及等业态。”该项目行政总监高波向记者介绍说。

在城市,以绿色发展促城市转型。今年4月,通川区开展了“退菜还草、复绿”专项行动,将城中“菜地”变为“绿地”,51处实施点位共876.8亩土地全都洒满了三叶草籽,种上了灌木、乔木,城市“绿肺”更加健康强大,广大市民开窗便能见“绿”,通川区正一笔一划描绘出“满目皆绿”的生态底色。

同时,北城滨江、莲花湖、马踏洞等五大新区已初具规模,环城路二期、环凤产业大道、罗江大桥、徐家坝大桥等“六路五桥”拉大城市骨架,塔沱、大寨子等十大公园扮靓城市空间,罗浮广场、仁和新城等品质商圈集聚商机人气。环凤乡镇融入主城,北部乡镇竞相发展,基础条件极大改善,美丽乡村魅力彰显。目前,通川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2平方公里增至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逐步提升。今日之通川大地,生机盎然,释放出巨大潜力。


改革新动能 持续开放成果丰硕


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近年来,通川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进态势令人瞩目。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扎实有效。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开展,成功纳入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被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县、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体制实现重大调整,“强市活区”政策落地见效。

小北街社区是达州市首批、通川区首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目前,该社区已实现医保社保缴费、养老保险生存认证等8项服务事项实行全程网办,残疾辅具申领、老年优待证等12项公共服务事项可在社区直接办理,切实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

“以前养犬登记必须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现在这项服务已授权社区直接办理,省去了居民来回奔波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为他们提供了便捷。”通川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据了解,通川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证明事项38项,下放“就近能办”事项228项,实现“全程网办”77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覆盖率达90%,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5%,通川区已进入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县(区)行列。

招商层级进一步扩大。通川区积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承接沿海,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3家,签约落地重大项目180个,投资总额超1600亿元,年均增长超30%。创新实施投资促进“一把手”工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30余个省、市进行招商考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充分利用“西博会”“西洽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川商大会”等平台,吸引企业家和客商关注通川、投资通川。

通川区还与上海福睿智库、清华清知研、北京中关村、川大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等10余家平台智库、科研院所合作,为通川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链、引入高精尖专业人才。


民生新福祉 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民生问题无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川区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通川区想群众所想,解民忧、化民怨,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集中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示范精品工程。

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一直困扰着东城街道凤翎社区吉昌大院的小区居民。“自从小区改造以后,大家的笑容多了。院子里鸟语花香,楼上还有小朋友弹琴,我们小区真是个文化小区!”费忠萍是小区里的老住户,对于小院改造前后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目前,通川区79个老旧楼院经过升级改造,重新焕发生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作为“菜篮子”的重要载体,农贸市场关系着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去年9月9日,顺城农贸超市正式恢复营业,这是通川区首个顺利完成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

“场地比以前干净整洁,又敞亮又方便,卖菜的也还是以前的老熟人,价格也没变,买着放心。”家住顺城农超附近的贾女士笑着说。目前,通川区朝阳、好日子等9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2021年达州市通川区23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的出台,是通川区强力推进民生实事办理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方案》中提到,要“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对象提供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城镇新增就业”“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桩桩件件惠百姓,实事好事暖心田。通川区坚持民生为先、发展共享,社会养老、基本医疗、劳动就业、城乡低保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棚改危改、易地扶贫搬迁让10万人安居梦圆;环凤供水、场镇饮水工程,让20万人喝上安全放心水;教育医疗突破发展,优质教育、精湛医疗有效供给;“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开展,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当前,通川区以“通川有礼”为抓手,“以文化人、以礼化戾”开展了分阶段、分行业、分区域、分对象的系列“有礼”活动,渐进提升人民素质、改善城乡面貌、增进民生福祉、涵养城市文明。在通川大地上,“有礼”理念与“有礼”行动融会贯通,成为最前沿的风尚潮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通川区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担当实干之姿,为加快建设“品质通川”、聚力打造“有礼之城”而不懈奋斗。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杨 曹芮铭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