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达州骑行者

发布时间:2021-06-23 17:0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骑行者:指骑自行车的人。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骑行锻炼,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制成了自行车,木制结构比较简单。经英国机械工程师斯塔利改进,设计出的自行车与今天基本一致,他也被称为“自行车之父”。

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自行车进入中国,主要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

现在,达州主要流行的自行车有:普通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普通自行车流行最早,不能变速。公路自行车设计重在高速,往往重量较轻。山地自行车设计为骑乘于山区车种。

骑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最佳运动之一,能提高心肺功能,提升代谢效率,防高血压,防发胖,并使骨骼强壮。

民国时期,达县城零星可见自行车,算是稀奇物,市民叫“洋马儿”,多是达官贵人用于洋盘自己。只要自行车上街,小孩会跟随在后面拍手喊叫:“洋马儿,滚滚(儿)圆,上头搭的假洋盘。洋马儿,丁丁当,上头坐的死瘟丧。”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制造自行车。老达县城因地势不平坦,城郊公路系小石子铺成,坑洼起伏,达巴路口、罐头厂、凤翎关等公路陡坡令骑行者望而生畏,加上那时市民也不富足,骑自行车人不多见。

1956年,达县专区体育运动会在北门大操坝举行,有自行车比赛项目,邮电局有一个送信使者,身材魁梧,骑着绿色邮政载重自行车,与几个骑自行车运动员在大操坝奔跑了10圈,每圈400米,邮电局送信使者荣获冠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城时兴“永久”“凤凰”“飞鸽”三个品牌的自行车。那时盛行“三转一响”说法:即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要转,收音机会响,又称四大件。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凭票购买。一般家庭若有“三转一响”,就觉得是“小康”幸福生活。同时也是许多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富足起来,不少家庭拥有自行车。杨柳垭汽修厂工人郭宪恺购买永久牌自行车,用于上下班。他曾任京剧团指导员、团长,无官架子,无整人害人之心,与群众打成一片。文革期间,因家庭成分不好,下放到杨柳垭汽修厂当工人,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直工作到1990年8月,以县级待遇退休。改革开放初期,郭有多次机会落实政策调回剧团,重新回到领导工作岗位,也有多次机会调往其它单位升迁,郭均婉言推辞,只愿无官一身轻,平平淡淡生活。他不断要求入党,退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完成自己一生的心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郭为庆祝自己落实政策,决定骑车旅行。经武汉、合肥至南京,参加原南京军政大学同学聚会。再经济南、天津至北京,最后到内蒙呼和浩特。历时一年二个月,骑行回达城时,满脸络腮胡,京剧团职工闻讯很是惊叹,纷纷探望。郭与京剧演员于淑惠是夫妻,2007年因病逝世,给相濡以沫的妻子临终遗言:“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托五金公司朋友帮忙购买一辆自行车,用于上下班。有一天,我家刚读初中的孩子斜踩着自行车踏板在公路上跑得欢。他还小,个头不能骑上自行车。我见状,呵斥他下车,说:你这年龄不能骑自行车,并答应初中毕业就另购买自行车送他。初中毕业时,我为他购买了一辆女式自行车。回家时,孩子在茶几上给我留下一封信:“爸,我走了,我去成都,找罗林老师继续学习音乐。”罗林1990年曾在我经营的花园舞厅弹奏电子琴,孩子拜罗林为老师,一年后罗林离开达城。孩子留信离家出走后,随罗林在海南新疆等地漂泊。罗林取艺名刀郎,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孩子成为职业音乐人,再没有回家。老婆见我常专注那辆自行车发呆,打算将自行车送人。一向惧内的我,竟勇敢地护着自行车说:“你敢!自行车在我在,自行车不在我不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可变速新型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进入达城,达巴路口有一家专卖店。那些骑着新型自行车的人轻松地奔跑在罐头厂、凤翎关公路陡坡上,或凤凰山顶,下山时,自行车超越摩托车,吸引了不少羡慕眼光。

新世纪后,新型自行车时兴达城,成为大众健身的一个热点和亮点。2014年,达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成员男女都有,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0多岁。选举李俊山为协会主席。那天近200余人的车友统一着装,骑自行车从中心广场出发到西外,蔚为壮观。达城骑行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不少爱好者加入骑行行列。骑行者相继成立:达州铁骑俱乐部、达州飞鹰俱乐部、达州单车道俱乐部、达州318俱乐部、达州喜德盛俱乐部、达州自行车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每周两个晚上,节假日白天,组织自行车爱好者城外骑行:环莲花湖、绕磐石公路,凤凰山顶或周边城市等。还不断组织爱好者参加本市或省、国家级自行车比赛,屡获奖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6岁的年轻骑行者漆怀能,网名“轮轮”,有10年的骑行历史。他从17岁开始,几乎年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多个全国自行车比赛冠军或亚军或季军。漆怀能说:没有赢不了的对手,只有超越不了的自己!

达州骑行者热爱公益事业,中心血站义务献血活动,常见他们宣传的身影。

达州骑行者故事:

鲁代平骑单车禁毒万里行:达县人,16岁时到广州做餐饮,18岁时资产超百万,后经不住别人诱惑,染上毒瘾入狱。2010年,戒毒成功出狱的鲁代平浪子回头金不换,一辆单车,一个背包,一面国旗,一面写着“禁毒宣传”的红旗,开始“禁毒万里行”活动。到四川、陕西、山西、山东、北京、云南、贵州等10多省市,进戒毒所,到社区、学校讲演,用亲身经历向人们控诉毒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呼吁人们远离毒品。

达州小伙蔡振峰骑共享单车去西藏:2018年,27岁蔡振峰在成都打工,打算徒步去西藏。他在成都用手机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普通自行车)骑行雅安寻找驴友。因驴友没找着,共享单车也没地方还,徒步旅行变成了骑行。共享单车不能放行李,蔡背着二十多斤重的行李骑车,体能消耗大,不仅速度慢,且异常劳累,川藏线变化莫测的天气让他备受折磨。很多骑行者对他骑行共享单车去西藏深感好奇,又是拍照又是录像,放到网上。这些骑行者都是骑着专业的山地车,每天能骑行百多公里,他骑的共享单车,每天不足五十公里。蔡振峰骑行40天后,终于到达拉萨,将共享单车归还,成为网红。

自行车达人蒋良超:1947年生,中等个偏高,身体强壮,不多言多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老达县城上后街挞挞面馆作主厨,后去北京开餐馆。他刚结婚那几年,天天骑自行车搭着爱人去罐头厂上班。罐头厂那个大陡坡,一般的骑行者要下车推行,蒋良超却搭着爱人骑乘而过。新世纪初,他购山地自行车,常骑行凤凰山顶上下往返三趟。他曾单车骑行西藏、北京、陕西等。他65岁骑行西藏那年,经过一片无人区时,在一个上坡路段,感到后面一直有东西在追他,甚至碰到了自行车后轮。原来是遭遇野狼,他不敢回头拼命骑行,一个下坡,将野狼甩得不见踪影。据查,顶级车手骑快速车短途每小时可超60公里,若是下坡,可超80公里。狼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55公里。

商人老总骑行者:姓张,1952年生,大学文化。原在达城一个局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现在成都发展已成公司老总。每天骑自行车从郊外去市内公司上下班,驾驶员开着越野车在后面跟随。若有电话来临,需他洽谈业务,驾驶员告知他后,迅即将自行车放在越野车内,乘车前往。张老总常说,钱财身外事,身体才是革命本钱。

83岁骑行者朱渝生:从小热爱体育。1958年达县第一届运动会跳高冠军,400米接力赛冠军、100米短跑亚军。60岁退休后爱好单车骑行。80岁后每周骑自行车至少两次,每次两个小时。2021年5月,83岁朱渝生用2小时15分钟徒步登攀泰山顶,写下如下诗文,证自己“老当益壮”:

八十三岁高龄,勇攀泰山登顶。游众多执手杖,更以棉绒裹身。

我自短袖单衣,笑对泰山低温。步履上下自如,何需拐杖助行。

索道缆车备座,虽是免费弃登。乐趣重在登味,登山着重在登。

更是考验身体,高龄能否适应。一鼓作气登峰,风雨交加相迎。

风雨又何所惧,自豪油然而生。一览众山感小,唯我五岳独尊。

老朽壮志犹在,游友点赞有声。老当益壮何觅,我以我举可证。

爱好摄影骑行者朱达生:体魄强健,今年73岁。1964年读中学时母亲为其购蓝天牌120照相机,拍天拍地拍街拍房拍树拍人,将达县城有影响的建筑,街道一一拍摄,为老达城最早街拍人之一。近些年,网络流传老达城照片,很多系朱达生拍摄。现系自行车协会会员,骑车旅行时爱好拍摄沿途风景。

结束语:骑行被称为“黄金代步运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就曾鼓励人们多骑自行车。我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但不参加长距离骑行。我去西外南外北外,或滨河路喝茶,或廊桥与亲朋好友AA制聚餐,我都骑行前往。开车太快,徒步太慢,只有骑行,人生最宜!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