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大竹县第一小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纪实

发布时间:2021-06-21 10:3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趣味编织工作坊、机器人创客教室、栽培种植基地、国学书香诵读、形体礼仪社团、舌尖大竹探秘、德育研学旅行……让每个孩子的天赋得到释放和发展,朝着未来方向自由生长。大竹县第一小学,一所被誉为“大竹小清华”的百年老校,正焕发出生机活力。

大竹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06年,从当年的凤鸣书院到现在的第一小学,历经春华秋实,凝聚卓绝智慧,岁月将她沉淀为一所精致典雅、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百年名校。

端午节前夕,同学们表演古装秀

百年历练,底蕴深厚。学校设本部、东湖两个校区。校本部位于县城中心,静谧雅致,古朴深邃;东湖校区位于雄峻凤山下、大美东湖畔,布局科学,配套成熟,智能生态。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4100余名学生,教职工200余名。在教职工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56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9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涌现出省级特级教师11人、教学名师6人,教育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28项。

学校传承创新凤鸣书院的文脉精髓——凤鸣文化,引领办学的理性思考和面向国家需要的笃定行动,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倡导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为学子高尚智慧的人生奠基”的教育主张,发掘生命潜能,发现生命价值,点亮生命意义,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办学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分数,要立足长远,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这就是我们百年老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练友全如是说。

拓路踏歌 党建引领

大竹县第一小学践行“三讲三有”新作风,勉力敬事,拓路踏歌,保持风清气正,争当竹乡教育排头兵。疫情期间,党员干部没日没夜地深入社区值守;文明城市创建中,党员干部率先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热情耐心开展文明劝导;新校区用人之际,党员干部主动带头支教,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端午节,学生参加包粽子比赛。

走进万源市草坝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教室,由大竹县第一小学党员骨干教师罗晓敏带来的美术示范课《趣味编织》正精彩呈现。罗晓敏以全新的教学模式、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多样的教学手段,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到活动中。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体验,在每张笑脸上绽放。

大竹县第一小学党支部还与大竹县中和乡清凉村、狮子村党支部结对,送资金、送物资,给贫困户送技术、送致富信息,提供菜单式帮扶,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他们的足迹还遍布万源市草坝镇中心小学、草坝镇黑池坪村小学和大竹县中和乡中心小学、第四小学、观音镇中心小学、庙坝镇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名师送教、送讲座和支部书记送党课、送物资、送试卷习题活动,带动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学生本位 德育铸魂

学校秉承“品行决定一切、习惯影响一生”的理念,“点”“面”兼顾、“悟”“行”相依、“考”“评”同行,让品格教育渗透在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秉承“共情、共商、共治、共建、共生”的家校合作理念,以丰富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访活动,以高质量课程、讲座和家长论坛,提升家校教育质量,建立“互信、协作、理解”的长久机制;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以课程开发作为试点研究的切入点,将研学旅行纳入本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先后开展了“清风茶韵·亲近自然”走进白茶基地、“追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走进张爱萍故居、“少年强·中国强”“龙的传人”创意研学、“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丰富了校园文化,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以达州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采用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评比活动和定期开展班主任文化节、班主任风采展示、班主任沙龙等形式,组建了一支敬业、乐业、专业的班主任队伍。

全局规划 终身发展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倡导真课堂、实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的纵深发展。学校倡导校长是教育管理专家、副校长是分管工作的准专家、处室主任是教师团队的领军者、教研组长是学科核心人物,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次自我展示机会。学校定期开展本部与东湖校区教师双向走教活动,只要有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竞赛活动或者展示活动,全体教师就全程参与、全程覆盖跟进,从备课、说课、试讲课、评课到再次备课、说课、再讲课、评课的全过程。

实施党建结对共建行动计划。

学校坚持“五定”“三一”“四有”的教研制度,要求年级内学科教研两周一次、学科大教研每学期两次、相邻年级联动教研每学期一次,做到定时间、定主题、定地点、定人员、定中心发言;做到年级教研活动人人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凡是送出去培训学习的老师都要有学习心得、有主题照片、有汇报课、有成长变化,让教师既有理论上的收获,又有操作上的指导。

学校是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校,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找寻研究课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合作教学,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研修,给教师提供开阔科研视野的平台。定期组织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各学科组、年级组开展专题研究,使教育科研工作常态化,让全体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目前,学校在研课题有四个:四川省重点资助金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对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通过习作教学课例研讨、课例展示、论文撰写等路径进行过程性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百篇;“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省级课题《基于STEM理念下的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学科融合,开发种植栽培课程、节日文化课程、舌尖大竹课程和创客机器人课程、创意编织课程等校本特色课程;县级重点资助金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中段<科学>课堂的高效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微课大赛和同课异构等活动,运用集体评课议课、反思并撰写论文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利用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县级重点资助金课题《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高效教学策略研究》,通过开展课题研讨会、论文评比、课例展示、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利用班队会、少先队组织、校园文化墙等形式,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家长学校、行为习惯展示、最佳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近年来,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荣获过省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达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加强学生爱党爱国教育。

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打造教师成长的“练兵场”,助推青年教师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成立党员、德育、语文、数学四个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成长的阶梯,推动普通教师走向成熟,成长为专家型、学术型教师,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学校以国家课程体系为基础,结合地方文化、学校特色,努力构建多元的、开放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凤鸣课程,构建凤鸣课程“1353体系”。目前,学校已在部分年级中实施了品格教育课程、国学书香课程、创意编织课程、节日文化课程、舌尖大竹课程和种植栽培课程等六个兴趣拓展课程和一个成长定制课程——STEM科创课程。

从2019年开始,“凤鸣讲堂”为老师、学生、家长、专家搭建起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他们或讲述班级管理经验,或诉说教育历程,或讲授写作方法,或分享成长经历,或分享家教经验,以先进典型宣讲为主线,以“学、讲、选、思、行”为形式,引领教师成长,推动课改进程,提升课堂效率,致力打造在大竹乃至达州都有较高知名度、有深远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和文化品牌。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一再延迟开学,学校专门开发线上德育课程,开通“‘云上’凤鸣讲堂”,实现停课不停教、德育不断线,每周一次的云上“凤鸣讲堂”,期期主题鲜明,次次令人期待,第一期云上升旗仪式《灾难磨砺品格 责任催生成长》点击播放量超两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赞扬。

兴趣引领 全面育人

学校秉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负责”的观念,通过学生成长共同体、教学相长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家校协作共同体来形成一个学校的文化场,以多维度、全方位的生命力量助力学生的成长,将“兴趣引领 量身定制”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后服务工作中,力争让社团成为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炫丽舞台。

送教下乡上习作课。

学校创造性开设“走班式”社团,打破班级、年龄、教师、学科、教室等限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参与学习。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需求反馈、学生人数设置社团课程,学生则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选择相应社团参与学习。每个年级每周按序安排特色社团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订单式服务。目前,学校已开设创客、机器人、绘画、手工、创意编织、合唱、舞蹈、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计算机、书法、器乐、英语、礼仪、少儿口才、心理健康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社团。

学校要求各社团教师提前拟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组织优秀教师团队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确保各类社团有目标、有步骤、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学校每周定期深入社团检查、听课并给予指导,每个月组织家委会代表全过程监督、评价、体验,每学期组织开展社团课堂教学展示和成果汇报演出两次大型活动。“走班式”社团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全员参与,保证每个孩子都参加一个感兴趣的社团、能习得一技之长。


学校的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浓、实践性强、自主性活、创新性高等特点。每年5月为学校“科技月”,“科技月”围绕主题“创新·体验·成长,青春·筑梦·未来”展开,由科普发明类、科普人文类、科普活动比赛类、科普成果类等四大主题活动组成,为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追逐科技之梦奠定坚实的基础。2018年,学校有两名学生荣获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三名学生荣获二等奖。在历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学子屡屡获奖、捷报频传。

学校是四川省艺术特色示范学校,一直秉承“把学生的活动当课程来开发”的宗旨,借助艺术特色建设,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通过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走班制社团成果展示、竹编工作坊、国学经典诵读、现场书画大赛等活动,开发STEM教育课程,实现学科融合。2019年,成功申报中国STEM教育行动计划领航学校;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21年,创作的课本剧《小青虫的梦》获得四川省一等奖。

开创未来 硕果满枝

只有理念超前的校长,才能办好面向未来的学校;只有面向未来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决胜未来的人才。在办学历程中,大竹一小始终传承优良教风,形成了一支敬业勤业、德能双优的教师队伍;涵养良好学风,培养了一大批立得起来、走得出去、行得高远的优秀学子;践行积极向上的校训,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的办学理念,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优秀公民。

随着办学特色的日渐鲜明,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其他学校共同发展。四川省王仕斌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大竹研修团队的成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携手五所青年成员校组建大竹研修团队,构建校长成长共同体、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练友全校长作为大竹研修团队负责人,携手五所青年成员校,定期开展校际研修交流活动。2020年9月29日,成功承办四川省王仕斌名校长鼎兴工作室通川、渠县、大竹研修团队“提升校长科研领导力”专题研讨会,助推了县域内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优秀教师送教到乡村小学。

如今,大竹县第一小学“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熟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成功扩容增量。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名校对接互动,缔结友好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缔结友好学校,定期邀请结盟学校以及市、县教育专家或名师到校献课,每学期还安排优秀老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到友校跟岗研修,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专业水平。

2019年10月,学校成为全国新学堂教育联盟校;2020年10月,学校被授牌为“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校”。在这些优质平台的引领下,学校正以新担当、新作为、新使命、新希望的姿态,探索创新“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建设“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竹乡最优小学。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少先队“红读”先进集体、少先队红旗大队、巾帼文明示范岗、德育创新基地校、中国STEM教育行动计划领航学校、省级示范家长学校、艺术特色学校、校本教研基地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文明校园、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校等殊荣。

百尺竿头,踔厉奋发。走进新时代,放飞新梦想。大竹县第一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胸怀“百年名校 凤鸣天下”的办学愿景,践行“点亮高尚智慧人生”的校训,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的办学理念,永葆“声声清越 步步生辉”的校风,提质升级,高位发展,正朝着创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向往的竹乡最优小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奔跑,奔向美好未来。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礼全 通讯员 罗洪梅 王娟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