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色达州

李家俊:四川首支红军游击武装创建者

发布时间:2021-05-17 09:5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固军坝起义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坚持了一年的武装斗争,打击了军阀、团阀及土豪劣绅的反革命武装,而且还在于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乡村政权,实行了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在四川的一次重要实践。”而这次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被誉为“蜀中彭湃”的李家俊。

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据达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李家俊,1903年9月28日出生于万源市固军坝。幼聪慧,喜爱读书,思想活跃。1919年,李家俊考入绥定(达县)联合县立中学读书,与牟永正等进步青年交往密切。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卷入四川后,他接受了革命的新思想,常邀集同学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1年5月1日,李家俊同万源旅外学生一道创办《萼山钟》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强权政治、倡导改革,抨击时弊。不久,绥定联中校方以“言论过激,违章肇事”为由,将李家俊开除学籍。

1922年秋,李家俊赴上海考入同济医学院,他想以医学“济世活人”,立救国救民之功。他经常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先驱》《觉悟》等革命书刊,深深感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毅然放弃学医,从1923年春起,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从事社会考察,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由于生活艰苦,他身染肺病,于1924年夏回到家乡。

这时,正值四川军阀混战。面对遍地干戈、山河破碎、人民不堪其苦的现实,李家俊为培养青年、教育群众、发展革命力量,于当年秋接办了厚坪小学。他聘请进步教师,建立新的教学制度;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改革社会风气,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他以鲜明的观点,犀利的笔锋,写了一篇题为《小学教育之失败与成功》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封建教育的种种弊端予以痛斥。在李家俊主持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厚坪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远近青年都很仰慕。

1925年秋,万源县政府无理克扣本县学生赴外地求学的生活费,李家俊带领青年学生直趋县府公堂,要求评理。县知事以“哄闹公堂”之罪将他逮捕。他在狱中坚持斗争,并在墙壁上写下一首词,表达了济世救民之志:“身似龙,气如虹,那堪囚禁在笼中?安邦志,济民衷,潜伏爪牙,忍气吞声,任彼小丑且横行。他日身返潭穴后,再作霖地济苍生。”

1926年春,李家俊被释放出狱后,他往来于宣汉、达县、重庆、成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时逢陈毅到达县,他与陈毅就革命活动进行了交流,并合影留念。

1926年,陈毅与李家俊在达县合影(李家俊前排左二,左四为陈毅)

组织游击军发动武装起义

1927年10月,李家俊在达县蒲家场经牟永政、牟正川(牟仲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为了培养他,将他派到重庆党的机关学习。

之后,李家俊回到厚坪,他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在王维舟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深入万源、宣汉广大农村,宣传和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筹集枪支弹药,发展革命武装,决定以家乡厚坪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以革命的枪杆子对付反革命的枪杆子。

李家俊以学校为据点,聚集培养了雷玉书、吴会治、胡洪疆、徐永世、冉南轩、宋更新、王波等一批武装起义骨干。李家俊和吴会治、胡洪疆、徐永世等人在各地发动小规模的武装斗争,在固军、白羊、井溪、旧院乡村建立起农民自卫军,以武力反对地主豪绅的剥削压迫,保护农民利益。

1929年春节后,李家俊同王维舟、唐伯壮、雷玉书聚集在宣汉清溪场,研究部属起义的各项具体工作,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地点、人员集结、组织指挥、后续行动等事宜。决定由李家俊任总指挥,雷玉书任副总指挥,唐伯壮为党代表,起义时间定于4月下旬。

李家俊赓即赶到万源固军坝,加强对起义人员的思想发动、军事训练和物资准备。4月27日,来自万源、宣汉、达县、开江、大竹、梁平等县的农民起义队伍和铁矿、煤矿工人队伍,部分工会、农会会员,汇集在固军坝龙潭河,举行武装起义誓师大会。会上李家俊庄严宣布:“川东游击军第一路正式成立了!”李家俊任司令员、总指挥,唐伯壮任党代表、政治委员,雷玉书任副司令员、副总指挥,周坤任参谋长。全队共有300余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四川省第一支红军游击武装。

游击军经过集中训练后,于5月7日截获并镇压了县收款委员张全五,缴获所收税款大洋400元。刘存厚闻讯,急调驻万源县的川陕边防军刘志超团前往“清剿”。刘部一个连赶赴白羊庙,驻街西头关庙,随时准备“进剿”游击军。李家俊亲自潜入白羊庙侦察敌情后,即与唐、雷商定,调集游击军300余人,于5月12日深夜对白羊庙之敌发起进攻,歼敌70余人,俘敌30多人,缴枪57支,一举将敌一个连歼灭,取得首战胜利。白羊庙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游击军的士气,增强了革命的信心,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投身到起义队伍,拿起刀枪闹革命,使游击军迅速发展到2000余人。

起义3个月后,总指挥部在万源龙潭河成立了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李家俊担任县农会主席。到1929年底,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建立了1个县农会,4个区农会,23个场农会,辖城口、宣汉、万源3县边界的5个区、20多个场镇,共1500平方公里,6万多人口。一个以固军坝为中心的城宣万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刘志超遭白羊庙之败,大为惊恐,急电刘存厚请求援兵。刘存厚立即调廖雨辰代理第三路司令官,率部星夜赶到万源,统领刘志超团镇压游击军。游击军在李家俊等人的率领下,一方面加强部队训练,巩固后方根据地,一方面采取诱敌深入和长途奔袭、夜袭等“漂浮”战术,充分运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反击敌人。

8月7日,李家俊、徐永世、胡洪疆率领的游击军将廖雨辰部汪厚营包围在五爪垭,歼其大半。8月13日,游击军在白沙河将敌驻军保安常备队一个连全部缴械。游击军采取诱敌深入、转移到外线作战的方针,于9月18日趁敌不备,以1000余人的兵力夜袭白羊庙敌指挥部,击溃敌军一个营,收复了白羊庙、石塘坝。并先后在龙潭河、石塘坝、木纳溪等地,给敌军以沉重打击,迫使廖雨辰龟缩在万源城内。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了。接着,游击军又击败了刘存厚于11月中旬发动的第二次“围剿”。

李家俊在战斗中机智勇敢、指挥灵活、多谋善断,还多次化装深入敌人巢穴探听敌情,显示出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勇气。

1929年底,四川省委派李哲生(文强)到固军坝加强游击队工作,成立了宣(汉)、达(县)、城(口)、万(源)四县行动委员会和城、万红军总指挥部,由李哲生任书记,李家俊任副书记兼城、万红军总指挥。这时,川东游击军已发展到2000多人,800多条枪,革命力量有了大的发展。

1930年3月,刘存厚集结了五个团的兵力,加上宣汉等四个县的民团,约万人,对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敌人步步为营,把游击队团团围住,战斗中游击队损失很大。游击队化整为零,时聚时散,不断打击敌人。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一地区的斗争于7月失败。

李家俊(1926年留影)

在敌人心脏坚持斗争英勇献身

1930年5月,李家俊前往四川省委,其余领导人去陕南等地积极准备,以期再举革命大旗。8月,李家俊当选为省委行动委员会委员,参加省委工作。在省委领导下,李家俊以重庆为中心,先后在江津、合川、忠县、长寿等地策动武装起义。但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加上受李立三错误路线的影响,几次暴动均遭失败。

1931年春,李家俊担任川东特委军委书记,后又任江巴中心县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各地的军事武装工作。在重庆工作期间,他机智勇敢,分别扮成医生、达官贵人、教员或学生、工人或商人等,在敌军、政、警、宪、特的眼皮下,策动武装起义,开展对敌斗争。尽管当时重庆环境十分险恶,李家俊仍英勇机智地在敌人心脏坚持斗争。

刘湘“特务委员会”“清共委员会”的特务四处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李家俊被悬赏通缉,时刻都有被捕的危险,但他毫不畏惧。他对战友们说:“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困难曲折的,随时都会遇到流血牺牲,但我们的前途是有希望的。”

8月的一天,中共江巴中心县委在一个茶馆里开会,参加会议的组织部部长杨杰伦被叛徒刘文达认出。敌人的侦缉队员一拥而上要抓杨杰伦时,坐在一旁的李家俊随手将茶桌上的麻钱和铜板抓起来,劈头盖脸地向敌人打去,想让杨杰伦脱险,然而特务人多,还是抓住了杨杰伦。李家俊趁乱逃走。几天后,李家俊带领锄奸队员在重庆菜园坝将参与逮捕杨杰伦的钟某击毙。事后,他即赴合川、铜梁等地传达省委指示,部署任务。

10月26日,李家俊在重庆南纪门马蹄街茶馆与组织接头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党组织得知情况后,即通过刘湘部下陈某保释,但刘湘要李家俊写悔过书。李家俊冷笑道:“共产党为国为民干革命,有什么可悔过?想让我投降变节,那是白日做梦!”刘湘见软的不行,便令爪牙多次施行酷刑。李家俊坚强如钢,誓死不屈。敌人对这条硬汉子无计可施,于1931年10月29日,将李家俊枪杀于重庆罗家湾,时年仅29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李家俊》赞曰,李家俊是“我国土地革命时期在四川发动和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坚强战士和杰出代表”。万源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县城为李家俊修建了烈士纪念碑,以寄托人民对他的怀念和哀思。李家俊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永垂青史!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谯继 本文参考了《闪耀的星群》《党史博览》,图片均为市档案馆提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