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信仰如山 七十三年初心不改

——记达川区离休干部、老党员苗俊生

发布时间:2021-05-12 09:5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苗俊生,1928年10月生,渠县万寿乡人。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任中共四川达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委调研室主任;离休后,任达川区老年体协名誉主席至今。

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但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群众服务了一辈子。

93岁高龄的苗俊生,每周四仍坚持去达川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值班,倾听老年朋友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4月29日星期四上午9点,苗俊生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办公桌上,达川区二届六次党代会报告、达川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把今年区委老干部局安排的离退休干部政治学习安排表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不旷课’!”苗俊生说。几天前,在达川区老干部局组织的“忆党史——聆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活动上,他还向在场的党员干部讲述了红色故事。

“虽然已经离休了,但我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把党的历史讲给后辈听!”苗俊生说,希望用党史教育青年一代,让他们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年少加入党组织

1928年,苗俊生出生在渠县万寿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他就开始劳动,但仍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我们家有9兄妹,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从来没有吃饱过。”苗俊生回忆道。

在苗俊生老人的缓缓讲述中,时光回到70多年前。

苗俊生认真阅读书籍

“1935年1月,我便开始在渠县万寿乡种地、织土白布,帮助家里维持生计。1947年1月,开始挑酒到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平昌、巴中、通江等地换口粮。”苗俊生回忆说,也就是在那一年3月的一个深夜,40多岁的黎兴平老师(革命者)在大哥苗俊伟的陪同下来到他家,在他们的影响下,苗俊生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48年10月,苗俊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哥哥和黎兴平老师的影响下,他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参加了地下武工队的惩奸除恶行动,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地下组织安排的任务,受到了当时川东党组织领导的表扬。

采访时,记者发现苗俊生家里有一个老旧大木柜,询问得知,里面珍藏着老人从事革命工作以来的相关资料、照片和信件。“那可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苗俊生自豪地说。

苗俊生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达州市“老有所为之星”“爱岗敬业好市民”,获得“全国健康老人”、四川“天府健康老人”称号,还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全省“离退休优秀共产党员”。

红色家风代代传

穿过窄窄的楼道,进入老旧的房子,记者在苗俊生老人家中看到,所有的家具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我很满足!我觉得孩子对我最大的孝顺就是把工作搞好。”苗俊生说道。

“我爸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一生艰苦朴素,生活简朴,对党的感情很深,令我们敬佩不已。他还常常教导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献出的热血和作出的牺牲,要勤俭节约,珍惜今天和平时代的幸福生活。”老人的儿子苗伟感慨地说道。

两袖清风、勤政廉洁是苗俊生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他爱人无工作又身患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20余年,老父亲也患痴呆症10余年。面临家庭种种困难,苗俊生坦然面对,没有向组织叫过一声苦、说过一句难,始终兢兢业业工作,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今,苗俊生老人一家四代同堂,家人们时刻谨记他的教诲,让“红色家风”代代传承。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邱霞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