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乡村犁铧匠

发布时间:2021-04-02 16:0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犁铧,是川东北一带乡村耕田犁地,侍弄农事的重要工具。

犁铧匠,就是专门制作犁铧的匠人,人们称之为“铧匠”,或“铸铧人”。

一间简陋的厂房,一个翻渣溶铁的炉灶,几件铸铧的模具,几把夹坩埚的长铁钳,还有铁锉、砂轮机、风箱、鼓风机,就是犁铧匠的全部家当。经他们精心制作出来的一件件犁铧,走出了厂房,走向了四面八方,耕耘着天地日月,收获着果粮满仓和漫山遍野的欢笑。

川东北地处丘陵,山高坡陡,沟壑众多,不适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耕牛和农具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这两样东西,耕田种地根本无从谈起。而耕田犁地的重要工具就是犁头,但犁头是木制的,要装上犁铧才能耕作,而犁铧又是生铁铸成,于是便有了专事犁铧铸造的人,那就是犁铧匠了。每逢农事季节来临,犁铧匠们为了方便乡邻,多揽一些生意,总是带着一些铸造犁铧的工具,走出厂房,三三两两地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他们每到一个院子,便扯开嗓子吆喝着:“铸铧、修犁铧哟……”声音洪亮,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宛如阳雀鸟在空中啼鸣,给火红沸腾的乡村五月送去了一片柔情。

据史料记载,铁犁铧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近三千多年历史。铧,像木犁的一只鞋一样;铧有一个长长的尖,就像伸出的一把利刃,使耕田犁地时入土更深更顺,更锋利。也正是因为铧尖细而长,入土后遇到树根、瓦片、石头,或者坚硬的土块就容易被折断,有时一年下来,断了尖的犁铧一户就有好几个,卖废铁又不值钱,买新的太贵不划算,于是乎,得请犁铧匠上门,或直接送到铧匠铺去修。所以,那些年,一到春种秋播,是犁铧匠最忙的时候,也是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

犁铧匠主要是用模子铸新铧或烧接旧铧口,整个制作过程统称为“铸铧”。铸铧的原材料主要是生铁,那时属计划经济时代,生铁原料得由县级以上的供销社统一采购和销售,不是谁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必须按计划供给。为解决生铁原料不足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是从农村收购废旧的铧铁、铁锅、铁罐、锄头等铁器,来弥补原材料的不足。除此之外,熔化铁块还要用煤炭,还得用鼓风机或风箱加力吹火,才能把生铁熔化成水。

犁铧匠的工具除模子、炉子和风箱外,还有装生铁的坩埚、舀铁水的舀子、夹坩埚的铁钳、敲击模子的木棒等。铸铧不分农闲和农忙,铸铧、接铧用的模子可以请石匠把石头用錾子打磨而成,也可用白钢制作的钢模子,但用石模子的居多。一是成本小,可就地取材;二是铁水不会和模具粘连,易脱模。犁铧模子分上下两部分,中间凹进去一只铁铧的形状。模子做好后,放在特制的木架上,铧尖朝下,尾部朝上,等待备用。

那些年,犁铧匠铸铧所采用的技术,都是原始而古老的铸造方法,称之为翻砂铸铧。主要是通过高温将炉中的生铁熔化成铁水,然后倒入砂型模具内,待铁水冷却凝固后,而形成不同形状的犁具。铸铧和接铧时,要经过熔铁、入模、冷却、打磨等几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铸造和拼接出光滑、结实的犁铧来。

首先是熔铁。把煤炭倒进炉子里点燃,反复推拉风箱或启动鼓风机电源,加强炉子中的火力。当火苗呼啦啦地蹿起来时,炉子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将打成碎片的废铁放进坩埚,再用钳子夹着坩埚放进炉子里,不断加炭、鼓风,直至碎铁片慢慢熔化成铁水。

其次是入模。用大铁钳夹起坩埚,将适量的铁水倒进模具,固定在模具中间凹进去的尖铧口位置,使铁水和旧犁铧尖融为一体。如果要铸一只新犁铧,一坩埚铁水刚好铸造一个。废铁融化后称为铁水,熔化时要掌握好火候,时间短了未完全熔化,铸成的铧口返脆易折断;熔化时间久了,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会产生一部分废渣。所以,多少煤炭熔化多少铁水,铧匠们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比例,全凭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也能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三是冷却。待一定时候,模子里的铁水和旧犁铧完全融为一体后,打开模具,取出犁铧放到灰渣中冷却,有些犁铧匠还会用铁钳夹起犁铧,直接放进旁边的水盆中冷却,只听“吱”的一阵声响,提起来,还带着一股热蒸汽。如果铸的是新犁铧,就不用担心铁水与旧铧是否接好,只需打开模具取出犁铧放进水中冷却一下就可以了。

四是打磨。经过以上工序,铸出来的铧尖无论是新铧或是旧铧,常常会出现一些毛边或边缘不齐整。这时,犁铧匠就会利用手头的锉、钳、沙轮机等工具,对犁铧进行适当打磨。这些修理毛边留下的细碎铁片,犁铧匠是舍不得丢弃的,往往又会成为下一坩埚铁水的原料。因为,那些年铁类商品紧缺,犁铧匠们都非常珍惜每一寸铁。

在川东北一带,犁铧分田犁铧和地犁铧,田犁铧是在犁尖上套犁尖那种,主要用于耕作冬水田;地犁铧只有一个独铧尖,主要用来耕作坡地和麦桩田,以及收水栽秧时犁“老荒田”。所以,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而犁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更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村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人畜耕作模式,逐渐被小型犁田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所取代,加之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耕田种粮的人少了,传统犁铧农具逐渐退出了农业生产舞台,乡村铸铧匠也因此淡出了历史舞台,成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在岁月深处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回忆。(山溪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