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达城老车坝记忆

更新:2021-03-16 10:11:55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李光积

达城自古无车坝。上世纪40年代初,达县城横跨州河的通川桥(铁桥)建成,汉渝公路也全线贯通。为保证抗日前线对军用及生活物资的供应,当局决定在达县建一个停放车辆、转运物资的场所。于是将小东门外原豆芽厂(今二马路口)到中山公园(今人民公园)大门、到柴市街口被日寇飞机炸得坑坑洼洼的秋水潭、绫子机房一带填平夯实,成了达城最早的停车场。但最初只是停放军车和货车,客车都开到城中,因为这里那时还没有供旅客食宿和购物的地方。

记得民国36年(1947年)春节过后,我随父母初来达城时,所乘坐的班车摇摇晃晃地开过铁桥、开过停着不少车辆的地方(那时不知道那就是车坝)却没有停下,又左拐沿着高高的城墙下的柴市街,经过省达中(今达高中)的校门、三善堂、大东街,直到正南街一家名为“大中华”的旅馆门前才下车。

解放后,政府在这里靠北的地方建起一幢土木结构的平房,设立达县汽车站,办理长途客运业务。车站周边才开始有经营餐饮、住宿、日用百货的旅馆、食店、商铺和摊点。由于车来人往日渐增多,车站附近逐渐热闹起来,出现了许多新式楼房。昔日边远冷寂之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把这里喊成车坝了。

达县汽车站在这里经营了十年,到1960年才在凤翎关下面新建起达县汽车运输公司客运站,又称新车站,原先的汽车站所在地就被称作老车坝了。

汽车站搬走了,车站所在的地盘,即民众已经习惯的老车坝是搬不走的。不仅如此,在达城民众的心目中,现在的老车坝,几乎包括了通川中路整个路段。在这里,除开先前就有的人民公园和公园外侧建起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现已移至公园后山东头的山梁上)之外,还先后建起了达县人民大礼堂和灯光球场,此后,达县地区许多大型的、重要的会议、报告,较大型的球类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此后,这里先后入驻了不少党政机关、文教、商贸团体和企业。从原达巴路口向下,最先是紧依人民公园、面临公路的中共达县地委(现在已是通川区委和通川区人民政府),接下来是70年代初始建的新华书店东风路门市大楼(今文轩书店);再向下靠近公园外大门西侧是一个机械修配合营店,我的一位因病未能参加高考的同窗曾在这里上过班;跨过公园大门就是四层高的大众旅馆,60年代初我们这批大专毕业生就住在这里等车去外地就业;再下面隔着二马路是原先的豆芽厂。这个被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的达县人吹嘘为达县最大的、有4根烟囱的豆芽厂,后因豆芽生产已经集体化、半自动化,且全城又实现自来水供应,豆芽厂就被新建的五金交化公司的高楼取代。再往下以前是大片菜地,一条小巷通向福音堂和教会办的初级小学堂,后来办起了政府机关幼儿园,以后又建起了通川农贸市场。

通川农贸市场进出口面临大街,街对面有一条小巷,是人们从通川桥北桥头进入城内最便捷的通道,曾被人们称为“308”巷,而先前破旧冷僻的小巷如今已变成宽阔平坦、整洁靓丽的大道,这是达城第一条繁华闹热的步行街。

从通川桥北桥头经过小巷口再向北不远,有一处当年省达中即现在达高中的后校门。校门虽小,却是这所百年老校多年来从附近豆芽厂水井取水的必经之处,一直到60年代初、学校用上了自来水,再不用人力担水通过此门了,但后门仍在。记得50年代末,我正就读于达高中,学校发动学生上凤凰山开荒、种“五瓜”“十豆”,我们班的男生都要通过这里担粪去凤凰山。在此之前,后校门两边已有零星的商铺或库房,还有一家照相馆。我们几个男女同学初中毕业即将升入高中或中专,临别之际相约在这里照相留念。60多年过去了,那张照片还保存着,也算是对昔日同窗的忆念、对他们的祝福吧。

出达高中后校门上行除了一排平房,还有外贸公司、糖业烟酒公司和达县百货公司几座大楼。百货大楼的原址,本是达高中的大礼堂。这个礼堂的历史久远,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少重要会议、报告、演出都在这里,老校友、革命家王维舟曾在这里为集中学习的全县中小学教师作形势报告。当年我们59级学生的毕业考试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都在这个礼堂进行。我们毕业后没多久,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政府决定在老车坝修建一座大型的百货公司时就选中了这个地方,学校便遵命拆掉大礼堂,这才有当时相当洋气的百货大楼,也就是现在的通洲商厦的前身。

从百货大楼再往北,经过一些新建住房或商铺,就是现在的达州日报社前身——通川日报社。从报社再往上,直到现在的达巴路口,那时的路边只有人高的土墙,拐弯处原有一个面向大操场的小院,听说是县城较有名气的西医王保庐的私宅,后来因公路和操场扩展,房屋拆迁,搬家到别处去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老车坝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0年前后,在老车坝的中心地带,建起了街心花园,花园里广植花草树木,森森绿树、灼灼红花,令人心旷神怡。不久又在其间建起“巴山魂”雕塑激起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敬仰。街心花园的出现,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使来往车辆绕道慢行,有利于车辆和行人安全出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几句顺口溜道及此事:“街心花园旷代无,绿树成荫鸟频呼。车行绕道速必减,人游驻足意更舒。广告环立招四海,雕塑新耸仰五湖。革故鼎新催战马,先烈光辉照征途。”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