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达川区 >> 社会 >> 

你好,小康!——达川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更新:2021-03-03 10:55:02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邱霞 桂丹倪 图/何渠华 言农)宽敞的道路、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一座座青砖黛瓦别具特色的民居,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这是达川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达川区是革命老区和全省88个贫困县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2014年,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1个、贫困人口32629户95425人,占全市贫困总人口的13.3%。经过七年不懈努力,累计减贫9.4万人,1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9.88%降至0,2018年顺利摘掉省定贫困县帽子,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区”,并在全省脱贫成效考核、“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连续两年跻身先进行列。

“四大会战”村村有变化

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土路比比皆是;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民心路、产业路、幸福路纵横交错。

近年来,达川区打响交通建设大会战,大力实施县、乡、村道建设,新建乡村产业、旅游道路20条284.5公里,累计完成组道625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100%的组通硬化路,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打响水利建设大会战。投资7.5亿元,建设石峡子中型水库,新增有效灌面6.88万亩,实现“一库灌西部”,结束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

打响网信建设大会战。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通讯网络“三网”建设,行政村通电率和广播电视网、通讯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坐知天下事、产品线上卖”。

“我们基地有200余亩,我安装了近20只‘慧眼’,现在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都可以看到整个基地的情况,非常方便。”李建力是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有益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基地里除了养殖鸡、鸭、鱼等,还种植玉米、辣椒、柑橘等生态农产品。得知村里要实施“慧眼工程”后,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安装“慧眼”,对基地实施全覆盖监控。

“安装了‘慧眼’后,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顾客还能随时了解农产品生长情况,买得放心。”李建力说,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乡村建设,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补齐城乡治安防控短板,达川区在辖区推进“慧眼工程”建设,为农村治安防控和社会治理再添一把“安全锁”。

打响乡风文明大会战。以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环境卫生先进典型评选和“四好村”创建为抓手,设立“品德银行”,扎实开展感恩、法纪、习惯、孝善、励志五大教育,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四好村”48个、市级“四好村”95个,广大群众既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又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轮驱动”户户有增收

走进达川区赵家镇,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长势喜人。院子里,果农们围坐在院坝里分享丰收后的喜悦。发展势头良好的柑橘产业,不仅为当地老百姓打开就业渠道,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还让村民过上了致富奔康的幸福生活。

达川区延伸产业扶贫链条,拓宽致富增收路子,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确保贫困群众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达川区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东部亭子至南岳安仁柚走廊40公里、西部铁山至石桥柠檬走廊45公里。全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油50万亩、蔬菜40万亩、青花椒20万亩、乌梅10万亩、安仁柚5万亩、水果20万亩,年出栏生猪75万头。大力探索“脱贫攻坚+电商”“脱贫攻坚+金融”等扶贫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方式,实现“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扶贫增收新格局。

达川区建立了贫困人口就业数据信息库,紧扣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势,对有技术和务工需求的群众,开展劳务输出,组织转移就业;对缺技术但有培训愿望的群众,实施技能培训扶持就业;对不愿离乡务工或外出务工困难的群众,协调区内企业、创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就近就地吸纳就业;对难以就业的群众,开发护林、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实行兜底安置就业。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实行正向激励,并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从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在省上“五个一”帮扶力量的基础上,达川区还增派法律顾问和农信员,建立起贫困村“5+2”和非贫困村“3+2”帮扶机制,“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全脱产沉底驻村,坚持“生活在村、工作在村、业绩在村、情感在村”,全覆盖走访农户,全面了解农户需求,帮助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大机制”人人有保障

曾经,达川区给各乡镇下拨项目资金,实行的是乡镇单独申请的办法。有的乡镇为争取项目资金,热衷于进城协调关系、跑项目。

近年来,针对过去乡镇财政预算“零基+增长”模式衍生出的乡镇发展“缺钱”办事、乡镇干部“跑部钱进”等问题,为了让乡镇(街道)干部职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达川区创新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对乡镇(街道)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基本财力保障,分保障性、工作类、激励性三大块和户籍人口、距离远近、工作成效等9个因素,按权重比例科学分配财政资金,同时健全完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了基层一线“有钱办事”“有精力抓发展”、资金用在“刀刃上”,有力有效激发了乡镇活力。

“以前我们想为群众干事,但苦于没有资金。自区上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后,每年除给村上固定预算办公经费外,还另外有公共服务支出费用补助,再也不愁办事没钱了。”不少村党支部书记纷纷表示。

家住达川区四合社区汉兴街的居民颜忠华,是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和左脚股骨头坏死的残疾人,日常仅靠帮人看店维持生活。他家里有6口人,父母均年老体弱且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则在家照看年幼的小女儿和公婆,在大儿子考上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后,高昂的学费又成了压在全家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让家里的日子雪上加霜。

一日,颜忠华在社区宣传栏看到有关“贫困残疾人子女大中专学生救助”的通知后,原本正愁孩子开学学费的他,心里乐开了花。“我把身份证、残疾证和娃娃的录取通知书等资料交到三里坪街道办事处救助窗口后,大约20天,3000元钱就下来了。”颜忠华告诉记者,救助金发放正好赶在了孩子上学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为切实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打造“精准救助、全面救助、廉洁救助、高效救助、阳光救助”,达川区以“救助不出乡、只跑一次路”为目的,有效整合13个救助部门53项救助事项,全部纳入“互联网+”网络救助大平台,采用远程办理、系统交换、网络监督和微信互动的办理模式,困难群众只需到辖区所在地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一次就能办理及时救助,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2013年,达川区提出“315”群众工作法。“过去,我们信访工作很难做。”达川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315”群众工作法的广泛推广和运用,成功化解了全区多件信访难题,全区信访秩序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在扶贫项目安排上,达川区对到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四议五公开”,加强对扶贫项目及资金使用的前期审查、过程监督和绩效评价,从严查处扶贫项目建设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

教育扶贫,着力改善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产业扶贫,村里有了集体经济,群众的钱包逐渐鼓了起来;健康扶贫,让老百姓能够“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就业扶贫,让大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如今,一个崭新美好的达川正向我们走来。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