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 >> 

达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更新:2021-02-26 10:27:28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2021年2月5日在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作为着力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市经济先降后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恢复性增长。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3.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20.3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增长3.7%;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003.9亿元,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5亿元,降低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增长4.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6001元、16876元,分别增长6.4%、8.8%。重点开展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防控疫情稳增长,经济实现止滑回升

多措并举控疫情,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统一指挥调度,果断排查管控重点人员,扎实做好“四早”“四集中”工作,累计排查各类重点人员58万人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973人次,4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抽调20名医护人员组建达州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援鄂任务。根据疫情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持续抓实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境外来达人员管理,率先在全省推进复工复产复运复营。精准施策稳增长,及时出台“恢复经济23条”“对冲疫情稳增长35条”“稳定市场主体2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为疫情期间承担保供的144家(个)商场、超市和批发市场争取电费、物流补贴706.89万元,为省级确定的3家保供骨干企业申请贷款贴息6600万元,全市3322家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2785.59万元。在疫情和煤矿分类处置双重影响下,全市经济增速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聚力兴产业提质量,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不断夯实,“6+3”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410.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6%,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5户,突破880户。新开工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205个,计划总投资802亿元,全年竣工工业项目130个,完成投资148.1亿元。达州高新区创“国高”纳入科技部培育名单。开江经开区被确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达钢集团完成战略重组,第二工业园麻柳片区开工建设,正威集团铜基新材料一期建成投产,合作勘探开发致密气成功签约。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被表彰为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市,渠县、大竹县、达川区被评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区县,4家企业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服务企业。宣汉县成功入选2020年十大省级服务业强县。6个重点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贷款贴息支持名单。文化旅游业加速恢复,宣汉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巴山大峡谷、八台山)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开辟新局,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和中欧班列达州专列形成集聚优势,秦巴国际无水港、保税物流中心、西南冷链分拨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建筑业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642.1亿元,增长10.9%。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市粮食总产量319.4万吨,实现“十四年增”,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油菜籽产量居全省第3位。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生猪出栏370.17万头,增长15%。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4个,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8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提速发展,成功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提升,农机总动力达28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0.72%。

(三)聚力扩投资促消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项目投资有序推进,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4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3.8亿元,265个“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巴万高速等54个重大项目按期建成投运,秦巴物流园区等117个在建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成达万高铁、固军水库等69个重大项目按期开工。新增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项目2508个,总投资6553亿元。民间投资活力充沛,全市民间投资占比53.4%,增速23.2%,位居全省第二,共推介发布水利、园区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项目158个,总投资1521亿元;完成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385亿元,吸引民间资金214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聚焦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领域,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消费转型发展加快,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汽车展销等一系列活动,撬动市场消费超200亿元。组织3100家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实现销售额88.6亿元,拉动市场消费超150亿元。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我市被纳入2020—2022年四川省十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农村电商持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4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县(市、区)列入省级电商脱贫奔康示范县。特色商业加速发展,建成罗浮广场“哈罗街区”和升华广场“摆摊儿吧,后浪!”两大夜间经济商圈,通川区大(小)北街、渠县紫天大世界成功创建为全省商业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示范街区。外贸进出口提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完成26.6亿元,增长33.5%,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渠县经开区成功申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

(四)聚力建城市兴农村,城乡融合不断提升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中心带动、三区协同、五城并进、乡村振兴”市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建成“双130”大城市,“五桥六路”基本建成,“七大新区”加快开发。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续创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挤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行列,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进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211个、40291户。谋划设立省级“秦巴新区”,编制完成《秦巴新区总体方案》上报省政府待批。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5个县城扩容提质,建成区面积新增7.32平方公里。百镇建设各显特色,6个镇入选“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2%。新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个,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宣汉县、渠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上榜2020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五个县区GDP超过300亿元。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市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7个,被命名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区)2个、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60个。通川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

(五)聚力推改革扩开放,整体活力不断激发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339项、自主创新改革17项。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34户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农业农村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圆满完成,开江县纳入全省县域集成改革首批试点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建立部门行权清单,民营经济发展指数走在全省前列。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川东北“三个十大”、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有序推进,与浙江舟山扶贫协作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方大钢铁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奥美德集团等“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增长14.2%。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历史新高。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平台32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

(六)聚力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福祉不断改善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各项民生支出309.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91%,全市25项民生实事、中心城区2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持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7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市、区)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到位0.84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382人。稳岗就业不断强化,城镇新增就业4.00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4.13%,控制在目标4.2%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1046万人次。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华西达州妇儿医院建成投用,华西达州医院、泛美达州航空职教城开工建设,“515艺术创窟”、达州钢琴博物馆建成开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七里沟、凤凰山人工湖、景观通道至湿地公园水沟等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万家河污水整治全面启动,莲花湖湿地公园、柳家坝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10个城市公(游)园建成投用。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应急备用水源、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等有序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政府债务保持在可控范围,高风险机构监管指标全部达标,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3%、37.3%。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纵深推进,平安达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此外,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实现良好开局,与万州、开州等合作发展全面深化,牵头制定了《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议方案》,形成“10+3”调研成果报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织召开示范区建设研讨会,首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经贸合作论坛成功举办,围绕交通互联互通、文旅体一体化等领域签订协议71个,“双城一线”等重点工程启动建设,正在谋划编制“示范区”建设系列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纲要(草案)》已经形成报审,21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正顺利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不强、功能品质亟待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市场主体与创新活力仍然不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福祉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市场主体活力仍然不足,亟需通过有效改革激发活力;资源环境约束仍然趋紧,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环境能耗压力巨大。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按照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双城圈”、积极建好“示范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好字至上,为高质量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推进全市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目标任务。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达州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关键之年。围绕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强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抓好以下10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投资消费,全力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牢牢把握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机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扩投资促消费,全力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持续提升投资实效,

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全力推进37个省重点项目、53个市重大项目和245个“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重点项目新开工70个、竣工62个。精准对接国家政策投向,加强项目谋划争取,力争全年储备重大项目115个,纳入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35个。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扩大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重点新兴领域投资,培育新投资增长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加大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0%。对标国家和省相关要求,采取强力措施,推动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三率”全面达标提升。加速消费回补升级,培育新型消费,扩大节假日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培育壮大特色消费。开展惠民促销活动,拓展住房、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切实把消费留在达州。全力招引“三类500强”品牌(企业)来达开设首店、体验店,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开设进口商品展示展销店。加快秦巴物流园区建设,做强培优罗浮广场、升华广场、仁和新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和杨柳商贸园、好一新商贸城、华美立家建材城等商贸集聚区,提升消费供给品质。持续推进电商融合发展,实现农村消费扩容提质。积极参与“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活动,主动融入国际国内消费市场。完善消费促进政策,打造安全舒心消费环境,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二)突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摆在更为突出位置,按照“基础高级化、链条现代化、绿色循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层次提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工业发展突破年”活动,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重点聚焦“6+3”重点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发展,抓实抓好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第二工业园区建设暨达钢搬迁转型发展、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天然气“二次创业”、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关键大事。深入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计划,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加快建筑建材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三产恢复提振年”活动,加快构建“5+5”现代服务业体系,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有序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区域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名品馆),争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做强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三大主通道,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支持两大地方银行强行升位,实现金融业增加值与GDP协调发展。突破发展文旅产业,开展“红色旅游攻坚年”活动,抓好以神剑园为重点的红色景点建设。办好全国第八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全省第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市第三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等大型文体旅游活动,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提升发展现代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为中心,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和机械化水平。全面促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18万吨,力争生猪出栏417万头以上。严格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秦巴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川东大数据中心。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加快建设网络强市、数字达州。

(三)突出开放合作,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提升年”活动,以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为引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强力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加快万达开交通物流、产城融合、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协同发展,突出抓好既定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的落地落实,编制出台“示范区”建设系列规划、重点项目清单。谋划打造重大综合性、专业性功能平台,协同共建万州新田港物流园、达州秦巴物流园等,加快城(口)宣(汉)万(源)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持续争取设立省级秦巴新区,引领万达开统筹发展。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北部湾等地区交流合作,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国家内需市场腹地和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基地。推动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安康、汉中、十堰等地在商贸、旅游、文化等方面合作,推动构建秦巴经济圈。推动川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强化与南充“双核”引领,加快建成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的川东北城市群,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深化与浙江舟山扶贫协作,建立“舟山总部+达州基地”合作模式,促进物流、旅游、劳务等方面合作。加快口岸通关建设,全力申建达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争取达州铁路、航空口岸开放。着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力争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合作项目20个以上,5亿元及以上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20亿元及以上非制造业项目20个以上,引进各类市外资金1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持续抓好达州高新区精细化工、大竹电子、渠县服装、宣汉新材料出口基地建设,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28.6亿元。

(四)突出扩容提质,加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以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为统揽,按照“中心城区全覆盖、集约节约用地指标”原则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以重大基础设施、产业、民生项目和新区建设为抓手,分片区、分组团拓展城市空间、拉大城市框架,力争城市规模达到“双145”。突出抓好主城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拓展年”活动,加速推进马踏洞、莲花湖、柳家坝、三里坪、长田坝等片区发展。持续抓好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开工建设金河大道,加快建设金南大道西延线Ⅱ期、环凤产业大道。大力推进空铁新城、亭子新城、魏蒲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秦巴物流园、第二工业园等高品质建设。统筹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突出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片区棚改。强化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成功。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分类施策、“一县一策”、错位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与毗邻地区合作,积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实施“小县优城”计划,推进县域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县级行政区划设置,加快开江撤县设区,积极引导宣汉县、开江县与中心城区同城发展。支持各县市壮大城市、发展经济,形成强市活区兴县发展新局面。谋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突出枢纽强基,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以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为总揽,加快建设铁公水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融入“双循环”枢纽功能。推进铁路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西达渝高铁,扎实做好达万、广巴达铁路扩能改造和高铁南站、火车货站二期等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兰州经广元至达州高铁、成都经巴中万源至安康高铁、绵阳经达州至襄阳铁路等新通道。抓好公路枢纽建设,完善“一环三纵六横二支”高速公路网和“八快速十八干线”干线公路网,加快建设开梁和镇达广高速、达开快速通道,开工建设绕城高速西段、达万直达快速、达石快速通道,全力做好城口经宣汉至邻水、通江经宣汉至开州、大竹至垫江、万源至城口高速和达渠快速通道、达州直达大竹快速通道等前期工作。加快区域性航空枢纽建设,加快达州金垭机场建设,确保2021年通航,加强航线拓展和推介,新开通航线2条。积极开展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强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土溪口、固军大型水库,推进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建设,做好渠江达州至广安段航运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实施中国“气大庆”建设行动,落实国家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措施,抓好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中石油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开发项目(二期)、达州致密气勘探开发项目等天然气开发项目。全力做好成达万高铁配套电网工程等重大项目电力保障,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加快建设开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

(六)突出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抓手,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农业农村综合、国资国企、财税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万达开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开江县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探索试点科研事业单位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开“四项改革制度”,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引导企业诚信守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十个一批”举措,加快“创新示范5大创建”,持续实施“科技创新10项行动”。积极参与“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强化与四川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合作。不断强化创新主体培育,积极推进“一进”“两站”“四大活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

(七)突出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乡村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提升农业发展质效,挖掘农业多元化功能,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实施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三大革命”,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风貌提升。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落实并用好中央乡村振兴政策,鼓励示范创建,力争创建省市乡村振兴先进县2个、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60个以上。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和平安乡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促进乡村治理更加有序。

(八)突出生态环保,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环境质量巩固年”活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轮作休耕等制度。抓好花萼山、八台山、铁山等保护建设和秦巴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推进废弃矿山复耕和裸露山体整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抓好生态环境问题督察整改,实现销号清零。持续开展水、土、气环境治理,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岸线保护,巩固提升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抓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企业用地、采矿采砂用地等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积极争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强化流域、区域、行业、园区、企业五个层面风险管控,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应对环境风险。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绿色建筑等产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坚决防止过剩产业死灰复燃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上马。推进园区与传统企业绿色化改造,加强废水、废气、废物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让绿色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

(九)突出普惠优质,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深化“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继续办好全市25项民生实事、中心城区20件民生实事,持续抓好“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改落实。着力稳岗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教育中心,提升学前教育保障能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动“1+7”重点高中提档升级。探索研究解决幼儿教师缺乏和编制不足的问题,支持嘉祥、天立、东辰等民办学校提质扩招。推进西南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支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职业学院等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泛美航空职教城。推进健康达州建设,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华西达州医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省骨科医院达州分院建设。推进医养结合,促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发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健康深度融合。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化全民参保计划,抓好食品药品安全。

(十)突出安全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达州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推进城乡基层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抓好政府债务预算和限额管理,统筹财政资金借用还,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行为,加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监管。加强互联网风险防控,提升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扩大租赁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启动“八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提高群众法治素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抓好禁毒防艾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抓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做好地震、气象、水文、地质、森林防火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信访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民族、宗教、统计、保密、档案、地方志、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使命光荣,冲刺“4000亿”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干”字当头、“快”字为先,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达州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

备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同口径增长。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