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民生 >> 

舞动川东大地的安仁板凳龙

更新:2021-02-19 10:40:38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华夏大地,炎黄子孙,皆为龙的传人。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龙的符号,层出不穷,无处不在。更有各地的民间龙,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在川东达州,尤以安仁板凳龙、渠县火龙最为著名。

去年年底,安仁板凳龙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它与安仁话、安仁柚一起被誉为“安仁三绝”,史学界称之为研究“湖广填四川”这一著名移民事件的“活化石”。

板凳上的歌舞文化

安仁板凳龙,被达州人称为“草把龙”,它是最质朴的民间龙之一。在某个特别的节气,它就会以亲近土地的姿态行游在乡村的田埂院坝,它是最自由最快乐的草根龙。

但是,这条300年前首次在川东乡村出现的板凳龙,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的每一次舞动都凝聚着浓浓乡愁。因为,在安仁这片土地上,谭、杨、刘三大家族都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他们的祖籍在哪里?让我们沿着板凳龙足迹,感受当年的历史。


安仁话、安仁柚、板凳龙被誉为“安仁三绝”,形成独特的安仁文化,被史学界称为研究“湖广填四川”这一著名移民事件的“活化石”。非遗传承人谭显均说:安仁板凳龙就是湖南籍移民引入的,距今300多年的历史。


史书记载,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瘟疫,四川人口急剧减少。

清朝政府为鼓励移民,颁布移民政策,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其中以湖广两省人口最多。湖南湘乡、安化、新化、邵阳一带的楚民,相继入川,迁徒此地开辟基业。史称“湖广填四川”。

位于达川区东南部的安仁乡,东邻开江县新宁镇,南连达川区葫芦乡,西与麻柳镇接壤,北与檀木镇相依。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3万。安仁话、安仁柚、板凳龙被誉为“安仁三绝”,形成独特的安仁文化,被史学界称为研究“湖广填四川”这一著名移民事件的“活化石”。

谭姓是安仁乡第一大姓。据《谭氏族谱》记载,其远祖谭学林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千秋乡,举家南迁至湖南湘乡金铃山,再迁至安化县朱梅湾,三迁扶胜,卜居瓦子坪。

清康熙年间,谭学林的第十二代及以下子孙相继移民入川,落业于四川省夔州府、开县、新宁县等地。其中,谭仲瑚的后裔谭廷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迁徙入川,在达州明月乡四保十九甲大落槽麻子坝,搭建茅草棚定居;谭兴伦移居达县明月乡四保十九甲地名廖家沟祭祀(居住)。随后,谭氏其他仕字辈、世字辈、兴字辈、仁字辈子弟“共计男妇二三百余口先后徙川”,最终落业达州。

杨姓是安仁乡第二大姓。据80多岁的湘人后裔杨煜高老先生介绍,上辈祖先口口相传,元朝时期,居住在涟源市的祖先,原姓叶,远古记载隶属苗裔。元朝将领杨将军为镇压长沙府的三苗自组部族军队,策反了一支苗裔部落,归附于元朝朝廷,赐姓杨氏。

在湖广填川时期,祖辈在湖南涟源市当地受到朝廷驱使,古代祖母携五子,投靠先期康熙三十五年来达州安仁拓荒垦地的舅舅郑氏,于康熙三十八年来到达州安仁乡,相约以吹海螺声为号,召集湘人,拓荒垦地,安身立命,生活至今。海螺声声,吹响的是外来移民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靠自己与自然、社会的不屈抗争,努力奋斗获得物质上的丰富和社会地位的诉求。


身为安仁乡板凳龙第九代传人,谭显均自幼接触板凳龙。为延续“板凳龙”的血脉,他孤军奋战,逆流而动,甚至连家人都不理解。这让谭显均一度陷入困境。


谭显均身为安仁乡板凳龙的非遗传承人,当地人都习惯叫他“老顽固”“老爷子”。谭显均自幼接触板凳龙,7岁开始耍板凳龙,9岁正式拜师,26岁研究板凳龙制作、乐器、服饰,谙熟木工技艺,成为安仁乡板凳龙第九代传人。这个朴实而又倔强的川东农民,他的生命早已与板凳龙融合在一起。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让板凳龙走出四川,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当时,对于中国农民而言,经商或进城务工,无疑是最能立竿见影、快速致富的路子。老爷子为延续“板凳龙”的血脉,孤军奋战,逆流而动,甚至连家人都不理解。

这让谭显均一度陷入困境。

很快,老爷子想出一条计策。

谭显均故意选择了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的春节。当全村人都沉浸在与家人团圆时,作为一家之主的谭显均却趁着家人在忙着准备丰盛宴席时,默默地走出了家门,躲在了偏僻的角落,像个受了委屈的任性小孩,任凭家人四处寻找呼喊,就是一声不吭,避而不应,以此表达心中那份无力的抗议,宣示对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的执拗。

最终,老爷子用他的固执与倔犟,赢得了家人和亲戚的理解与支持。

制作板凳龙

最关键的是,他感动了老伴——那个与他相濡以沫、相伴了大半辈子的善良女人。她被丈夫“收编”,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后来,老爷子已不再是孤军作战,他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文旅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多方支持。

有了这些理解和支持,谭显均坚守传统文化的底气更足了。他跪在祖宗的灵牌前,立下铮铮誓言,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也要把板凳龙发扬光大,让板凳龙永远传承下去。


鼓点是演出时的指挥,掌控着整台演出的节奏,更关系到板凳龙整台表演的成败。谭显均对原生态的安仁板凳龙制作工艺进行大胆创新和改良,植入彩绘手法,紧跟时代审美步伐。


安仁板凳龙是一种以板凳为道具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每一次表演,谭显均都要在现场组织调度,手把手指点纠正演员的动作要领,一遍一遍检查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他亲自执槌击鼓,以鼓点带动演出的节奏。

“鼓点关系到板凳龙整台表演的成败。”谭显均如是说。他边说边击鼓示范,演出时的打击乐器,鼓是指挥,掌控着整台演出的节奏。以前向师傅学习乐器时,就没有乐谱,只能代代口口相传,全凭记忆,这也是板凳龙表演的难点。

1984年,谭显均率领30人参加的安仁板凳龙演出队,应邀在达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春节团拜会上表演,首次加入“龙嘴喷火”这一表演情节,大获好评;1992年代表麻柳区参加达县“三民”(民歌民舞民乐)调演,四川电视台对搬上舞台的安仁板凳龙进行拍摄纪录,并在四川省春晚隆重推出,引起广泛关注。

谭显均文化并不高,却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

从前的安仁板凳龙工艺原始而简单,就地取材,形状古朴奇特,似龙非龙,如狮非狮,神态温顺,憨态可掬。它以四条腿的板凳为基础,象征四季平安;采用农村常用的稻草、玉米壳、高粱、小麦秸秆、苎麻五种农作物,寓意五谷丰登;通常用竹篾条作骨架,包括龙头、龙身、龙尾等,再用晒干的玉米壳扎成龙须、龙鳞,用稻草捆扎成龙身,用苎麻丝固定。

原生态的板凳龙是本色的,不加任何色彩修饰的。

谭显均紧跟时代步伐,对板凳龙制作工艺进行大胆创新和改良,不仅规范尺寸、统一形象,他制作的板凳龙形状与其他龙不同,植入彩绘手法,在龙的稻草、玉米壳上面涂绘红、黄、绿等鲜艳颜色,显得更加光彩亮丽,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2018年8月,谭显均制作的板凳龙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谭显均一边展示他亲手制作的板凳龙,一边介绍,板凳龙最重要的是它的眼睛,要让眼睛传神,这条龙才能活起来,才有灵魂。

在安仁乡,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都会很自豪地讲述关于板凳龙的美丽传说,绘声绘色,如数家珍。


安仁板凳龙就是遇旱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通过这样既热闹又庄重的表演,表达出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还原了东海龙王的躯体。安仁舞板凳龙的习俗就此固定并得以流传。


相传远古时期,安仁板凳龙就是遇旱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

当地百姓为感恩龙王惠泽众生,每当丰收时节,以小麦、高粱、玉米壳、稻草和苎麻五种农作物在板凳上捆扎成龙的形状,聚集起来,数条板凳龙组合一体,变成一条长长巨龙,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基本动作有追、赶、跑、跳、翻、滚、蹿、爬等。表演者在奔跑中,一边翻、滚、跳、跃,一边舞动手中的板凳龙,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舞出“龙戏水”“龙窜珠”“龙抢宝”“龙配凤”“龙翻腾”“跳龙门”“闹龙宫”“龙出海”“归龙巢”等姿势。在鼓、锣、钹,包锣、腕锣、马锣等民间乐器演奏出来的曲牌中,变换各种招式。

谭显均一边舞着板凳龙,一边向我们讲解:安仁板凳龙少可由3人表演,即一条板凳龙3个人舞,表演时前面二人各执一条板凳腿,后面一人双手执两条腿。多则一二十人,甚至上百人,最前面的领舞者光着上半身,手执“龙宝”,踩着鼓点,在前开路。

从前有祖训:板凳龙传男不传女;表演者必须是男人。

随着时代变化,准许女人学习制作技艺,参与表演。

谭显均的老伴只是协助谭显均制作演出服装、道具。后来,板凳龙表演出现女人的身影,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参与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叫好。

随着岁月的变迁,安仁舞板凳龙的表演形式日益丰富完美,表演主题也由感谢龙王久旱赐雨与风调雨顺,转变为安仁村民感恩党和国家政策,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当每年的某些特殊节气来临,谭显均和板凳龙演出队就神奇地“复活”了。他不再是平时那个少言寡语的老爷子,仿佛变成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演出结束,人去台空,谭显均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默默地遥望天空。他的内心藏着一个多年的心愿。


丰收时节,谭显均带领板凳龙演出队围绕广场篝火,舞蹈狂欢,鼓乐齐天。东南西北四方高坡,同时点燃四堆小篝火,村民成群结队,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形成远处板凳龙火光线形流动,下山与广场中心篝火板凳龙舞蹈相聚的大场景。

当每年的某些特殊节气来临,安仁乡的板凳龙演出队就神奇地“复活”了。这些表演者平时都忙于生计,在田野上农耕劳作。

但是,只要谭显均一旦吹响海螺,发出信号,他们就会立即从各个角落迅速赶来,汇集一起,庄重而热烈。他们聚在一起,一边大碗喝酒,一边商讨表演事宜。这些平时纯朴憨厚的庄稼汉,在酒精的刺激下,有时也会在激烈的争论吵闹时出手打架,偶尔露出湘人基因中剽悍的一面。但打完之后,照样是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这个时候的谭显均不再是平时那个少言寡语的老爷子,他精神抖擞,神情凛然,仿佛变成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对整个演出阵容的组织协调到服装道具、乐曲的编排,甚至某个演员服装上一颗纽扣的颜色,都逃不过他严厉的眼睛。

演出之前,谭显均总会率领演出队肃立祖宗牌位前,燃香祈祷。

演出结束,人去台空,谭显均站在空旷的舞台上,面对遍地的爆竹碎屑,默默地遥望天空,惆怅而忧伤的目光穿越时空。他看见的是什么?是当年先祖们从湖南迁徒来川的移民队伍?还是祖籍故乡的山山水水?或是杨氏移民先祖吹响的海螺声声……

当了37年安仁乡文化站站长的谭显均,戴着一副眼镜,喜欢背着手在村里转悠,看上去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但是,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有人与他谈起板凳龙,他的眼睛就会立刻发亮,目光炯炯,完全变成一个激情飞扬的艺术家,津津乐道,滔滔不绝,如入无人之境。

他的老伴说,老爷子在家制作安仁板凳龙时,很专注、很投入,也很虔诚,有一种神圣的神情。她走路都会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他。

谭显均在干活时,滴落在板凳龙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显示着此时他付出的并非手艺,而是燃烧的生命,是对板凳龙执著的爱。他在制作、表演板凳龙的过程中,虽有艰辛,却也有从浓浓乡愁释放出的生命快意,也使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板凳龙就是他的命!

让谭显均倍感欣慰的是,经他多年来悉心培养调教的儿子谭周瑜和徒弟谭浩强,已作为安仁板凳龙下一代非遗传承人上报达川区文化馆非遗办备案。他坚信安仁板凳龙的传承事业必定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这个一辈子生活在安仁乡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还从板凳龙中悟出了人生哲学与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为家训,教育谭家子孙,倡导与人为善、团结拼搏、友爱和平、共渡难关的做人原则。

那一年,中国台北中视公司“大陆寻奇”栏目曾专程前来安仁乡,拍摄制作客家文化“安仁板凳龙”并播放,把以往的民间移民文化提升为同源同根、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同为血肉同胞期盼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如今,安仁板凳龙已经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谭显均坦言,他有一个藏在内心多年的心愿: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想亲自带队去台湾表演,让海峡对岸的骨肉同胞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安仁板凳龙表演,领略同根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这不是谭显均一个人的乡愁,这是海峡两岸无数血肉同胞共同的百年乡愁!


□曹文润/文 张靖/图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