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母亲

更新:2021-02-04 10:55:11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卢贵清

母亲生于贫苦农家,我外爷病故时,她七岁,舅舅才两岁。外婆小脚羸弱,不能耕种,衣食无着,全靠族亲邻友接济。

当场天,外婆移动一双小脚,上街去店家赊取棉花,回来熬更守夜纺线,第二场拿上街去,换几个手工钱,称盐打油。每天晚上,母亲就给外婆打下手,小小年纪就学会纺线。母亲白天上山割猪牛草,送到富裕人家兑换米粮,晚上纺线到深夜,十分劳累、困乏。常常右手在摇车,左手丢了棉线,线子打成绞绞儿,惹得外婆一阵打骂。直到新中国成立,分田分粮,和父亲结婚成家,母亲的日子才逐渐有了起色。

我父亲从爷爷手中分得的祖传老屋,只有一间五柱木瓦房的前半截和一个作厨房的小偏厦。房屋虽然仄小,可总算有个自己的窝。母亲时常说,只有饿死的,没有挤死的,房屋小是小,打整好了,住起也舒服。母亲是个讲卫生、爱打整的人,她常常带着我们三兄妹打扫整理屋内屋外、楼上楼下,让家保持干净、整洁。老屋墙壁是竹条泥巴做的,年辰久了,有的地方泥巴脱落,孔孔眼眼的,很是难看。母亲从水田挑回稀泥,和上枯稻草或青麻废皮,揉拌均匀,一块一块地填补糊平,使墙壁不再透光漏风。那时,父亲在外当工人,离家百余公里。哥哥姐姐和我都小,不能干重活。全凭母亲一个人,里外操劳。

生活困难时期,集体生产分得的粮食太少,根本不够吃。我们家又是缺劳户,挣的工分少,扣粮就多。母亲常说“粮不够,菜来凑”,她为了让哥哥姐姐和我的肚子不挨饿,就把工余时间全部用于侍弄屋后那块菜地。夏天酷暑,别人都在阴凉处休息,母亲却在菜地扯杂草,松土浇水,洒药除虫。在她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下,菜地里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蔬菜。家中一日三餐,煮一锅照得起影子的稀饭,炒几碗蔬菜,一家人照常吃得不亦乐乎。

小时候,我和姐姐都惹上了癞子疮,脑壳上的烂肉经常流血流脓,钻心的疼。每逢理发,剃头匠小心翼翼,轻脚轻手,我还是疼得龇牙咧嘴、哭叫不停。更恼火的是,经常受别人鄙视、羞辱。熟人、同学叫我“癞脑壳”“癞瓜儿”,说长大接不到婆娘。母亲一直为我们的癞子疮心痛、着急,四处寻医问药,三番五次找土方子给我们治疗,仍不见好转。后来,她专程从当时的地区中心医院买回来一瓶膏药,先把我和姐姐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然后往疮上涂抹膏药,臜得我暴跳。就是这瓶膏药,涂了三四次,我和姐姐的头疮就慢慢痊愈了。看见我和姐姐长出满头黑发,母亲才如释重负,放下心来。

母亲的费心操劳、倾力付出,让家庭渡过一个个难关,让我们三兄妹长大成才、兴家立业。如今母亲已经离世三年多,她慈祥的笑容和勤劳的身影,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常在心中祈祷:如果有来世,我还做她的儿子!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