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 >> 

大德务农 乡村振兴

给力!达州这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更新:2021-02-04 10:32:47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尹可


图片

7月,国家苎麻“一县一业”工作启动会在大竹召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市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创新、迁建”三大历史任务,坚定落实“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党建抓引领,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把成果送到企业、留在农户,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为全市乡村振兴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目前,我市苎麻特色作物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粮油、马铃薯、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研究在省内占有重要席位,农产品加工、化验分析与生物技术、农业信息与农机研究后发优势明显。


图片

6月,全市苎麻机械打剥示范现场会在大竹召开。


强化科技服务 聚力推进产业发展


“很感谢市农科院专家帮助我们解决了之前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三难’问题,还为我们成立了创新融合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谈及市农科院对自己的帮助,达川区双庙镇达州市瑞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不已。


图片

1月,科技人员在宣汉峰城镇野鸭村指导农户开展马铃薯春季播种。

图片

4月,在达川区大滩乡双河口酵素水稻种植示范点刚完成秧苗移栽。

图片

6月,位于大竹的苎麻示范基地植株长势喜人。


2020年,市农科院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在服务地方产业上,该院围绕苎麻、水稻、食用菌、脆李、中药材等产业,助力大竹县成功创建达州市苎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院企合作形式,为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水稻生产方面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同11家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协助发展糯稻10万亩以上,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5个;助力创建乌梅产业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了脆李全产业链研究(采后保鲜、贮后冷链物流、加工利用等)、香椿老叶利用研究、青梅加工技术研究、食用菌新产品开发(花脸香蘑)、百合保鲜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菊花加工利用、拐枣加工、青花椒枝叶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中药材所为四川润雨中药材有限公司、四川万巴农业有限公司、达州市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宣汉百里峡中药材有限公司等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图片

4月,复工复产后建立年度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新设立专家服务基地3个,先后设立专家服务平台15个,每年向产业带、园区派出科技人员150余人(次)开展科技指导与培训,科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500余(次),科技服务遍布全市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的8个县(市、区)的20余个园区、30余个乡镇、50余个村组、7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该院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1名科技人员被省上评为“五个一”优秀农技员,1名科技人员获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表扬。通过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振兴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质量。

图片

11月,黄花助力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在省级媒体播出。


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成果进展突出


按照“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工作思路,市农科院着力在科技成果申报、作物品种选育、科技创新研发等方面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全院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先后立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0项,争取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及试验14项,争取省市项目资金380余万元,实施项目35项。


通过项目实施,坚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创新,收集各类优质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100余份,利用种质资源培育农作物新品种8个,同比增长100%;研制发布地方标准5项,同比增长150%;授权专利14项,同比增长133%;授权商标1项,形成调研报告及论文30篇。


  • 纤用苎麻品种已连续选育到“川苎18”,饲用苎麻品种已连续选育到“川饲苎3号”,促使我市自主苎麻新品种拥有量全国领先;

  • 选育出全国首个适合南方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食用菌花脸香蘑新品种“达香蘑1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双低”油菜新品种“达油1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自主甜玉米新品种“正美4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自主糯玉米新品种“达糯18”;

  • 选育出的籼型水稻新品种“冈8优3663”平均亩产达590公斤;

  • 有关饲用苎麻栽培、青贮、饲喂肉兔的3项技术规程属省内首次发布;

  • 将达州历史悠久的特产——“开江豆笋”的生产工艺凝练成《开江豆笋加工技术规程》进行发布;

  • 针对达州黄花产业,发布了《达州黄花组织培养繁育技术规程》,进一步促进我市黄花产业上游链条完善。

图片

4月,全国首个适合南方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食用菌花脸香蘑新品种“达香蘑1号”获得品种认定。


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促使该院连续2年获得“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合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面提升了该院在全省农科院领域的排名站位,彰显了我市农业科研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强化科技合作 协同创新明显增强


市农科院围绕合作兴院发展战略,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先后与四川省苏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源市安科实业有限公司等近30个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开展了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


与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三峡农科院等1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交流等,协同创新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开展“万达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实现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建。


图片

9月,院科技人员在达州市-川大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上发布达州农业科研项目需求。


通过合作,年推广绿色高效农业技术20余项,其中,马铃薯新品种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产值超4亿元;苎麻新品种及技术应用面积达26万亩,新增产值超2亿元;达州脆李贮运保鲜技术在宣汉县应用推广,新增效益1000万元;菊花酒新型加工技术年加工菊花酒700吨,新增效益100万元。


图片

12月,全院召开发展务虚会,征集职工对单位发展建议7大类30余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农科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行动,突出川东北-渝北农业科研“桥头堡”和秦巴农业科技“智库”的发展定位,抢抓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机遇,打造万达开农业科技示范走廊;以农科院新址建设和发展为契机、打造达州农业科研“四区”(新品种试验区、成果孵化转化区、农业科技示范区、观光休闲旅游区),着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4A级农业科研与休闲旅游综合体,全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努力把市农科院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现代农业科研机构,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作出农科贡献,为全省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作出达州贡献。

图片

7月,国家苎麻“一县一业”工作启动会在大竹召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市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创新、迁建”三大历史任务,坚定落实“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党建抓引领,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把成果送到企业、留在农户,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为全市乡村振兴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目前,我市苎麻特色作物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粮油、马铃薯、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研究在省内占有重要席位,农产品加工、化验分析与生物技术、农业信息与农机研究后发优势明显。


图片

6月,全市苎麻机械打剥示范现场会在大竹召开。


强化科技服务 聚力推进产业发展


“很感谢市农科院专家帮助我们解决了之前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三难’问题,还为我们成立了创新融合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谈及市农科院对自己的帮助,达川区双庙镇达州市瑞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不已。


图片

1月,科技人员在宣汉峰城镇野鸭村指导农户开展马铃薯春季播种。

图片

4月,在达川区大滩乡双河口酵素水稻种植示范点刚完成秧苗移栽。

图片

6月,位于大竹的苎麻示范基地植株长势喜人。


2020年,市农科院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优势,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在服务地方产业上,该院围绕苎麻、水稻、食用菌、脆李、中药材等产业,助力大竹县成功创建达州市苎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院企合作形式,为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水稻生产方面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同11家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协助发展糯稻10万亩以上,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5个;助力创建乌梅产业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了脆李全产业链研究(采后保鲜、贮后冷链物流、加工利用等)、香椿老叶利用研究、青梅加工技术研究、食用菌新产品开发(花脸香蘑)、百合保鲜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菊花加工利用、拐枣加工、青花椒枝叶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中药材所为四川润雨中药材有限公司、四川万巴农业有限公司、达州市川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宣汉百里峡中药材有限公司等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图片

4月,复工复产后建立年度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新设立专家服务基地3个,先后设立专家服务平台15个,每年向产业带、园区派出科技人员150余人(次)开展科技指导与培训,科技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500余(次),科技服务遍布全市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的8个县(市、区)的20余个园区、30余个乡镇、50余个村组、7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该院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1名科技人员被省上评为“五个一”优秀农技员,1名科技人员获2019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表扬。通过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振兴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质量。

图片

11月,黄花助力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在省级媒体播出。


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成果进展突出


按照“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工作思路,市农科院着力在科技成果申报、作物品种选育、科技创新研发等方面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全院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先后立项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0项,争取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及试验14项,争取省市项目资金380余万元,实施项目35项。


通过项目实施,坚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创新,收集各类优质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100余份,利用种质资源培育农作物新品种8个,同比增长100%;研制发布地方标准5项,同比增长150%;授权专利14项,同比增长133%;授权商标1项,形成调研报告及论文30篇。


  • 纤用苎麻品种已连续选育到“川苎18”,饲用苎麻品种已连续选育到“川饲苎3号”,促使我市自主苎麻新品种拥有量全国领先;

  • 选育出全国首个适合南方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食用菌花脸香蘑新品种“达香蘑1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双低”油菜新品种“达油1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自主甜玉米新品种“正美4号”;

  • 选育出全市首个自主糯玉米新品种“达糯18”;

  • 选育出的籼型水稻新品种“冈8优3663”平均亩产达590公斤;

  • 有关饲用苎麻栽培、青贮、饲喂肉兔的3项技术规程属省内首次发布;

  • 将达州历史悠久的特产——“开江豆笋”的生产工艺凝练成《开江豆笋加工技术规程》进行发布;

  • 针对达州黄花产业,发布了《达州黄花组织培养繁育技术规程》,进一步促进我市黄花产业上游链条完善。

图片

4月,全国首个适合南方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食用菌花脸香蘑新品种“达香蘑1号”获得品种认定。


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促使该院连续2年获得“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合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面提升了该院在全省农科院领域的排名站位,彰显了我市农业科研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创新发展活力。


强化科技合作 协同创新明显增强


市农科院围绕合作兴院发展战略,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先后与四川省苏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源市安科实业有限公司等近30个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开展了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


与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三峡农科院等10多家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交流等,协同创新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开展“万达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合作基础,实现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建。


图片

9月,院科技人员在达州市-川大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上发布达州农业科研项目需求。


通过合作,年推广绿色高效农业技术20余项,其中,马铃薯新品种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面积达到100万亩,新增产值超4亿元;苎麻新品种及技术应用面积达26万亩,新增产值超2亿元;达州脆李贮运保鲜技术在宣汉县应用推广,新增效益1000万元;菊花酒新型加工技术年加工菊花酒700吨,新增效益100万元。


图片

12月,全院召开发展务虚会,征集职工对单位发展建议7大类30余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农科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和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行动,突出川东北-渝北农业科研“桥头堡”和秦巴农业科技“智库”的发展定位,抢抓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机遇,打造万达开农业科技示范走廊;以农科院新址建设和发展为契机、打造达州农业科研“四区”(新品种试验区、成果孵化转化区、农业科技示范区、观光休闲旅游区),着力打造川渝陕结合部4A级农业科研与休闲旅游综合体,全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努力把市农科院打造成为“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现代农业科研机构,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作出农科贡献,为全省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作出达州贡献。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