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芮铭)1月28日,通川区“两会”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的代表、委员就通川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郭海龙代表建议:加大“智慧教育”发展力度,让通川教育走在时代前沿;希望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向上呼吁,形成合力,力争解决通川区教师编制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尤其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教师借调到行政部门后,尽量做到“人借走、经费留”,切实缓解借出学校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提升艺术、体育学科的教学水平。
蒋迎春代表建议:法院进一步提升“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打造青宁“油画小镇”;大力推动“通川有礼”等七大行动,各行业分别制定规范标准,更好地推动和落实“通川有礼”工作。
王爱懿代表建议:加快婚姻登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对现存的婚姻登记档案,应尽快进行数字化保存;对今后的婚姻登记办理,应尽量采取无纸化办公,促进各项数据有效保存、方便各政务平台之间互联互用。
杜勇委员建议: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司法机关要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打击力度,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抓好城镇老旧小区品质提升,在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大政策争取力度,优化改造设计方案,有效发挥疏散功能,破解老城区“高大密”难题。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在老城区多点打造商业步行街来促进经济、解决就业,带动老旧楼院的升级改造,形成以街带巷、以巷兴院的格局。
邓显伟委员建议:要提升通川区城市品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尽快将柳家坝东向拓展纳入议事议程,主动出击,下好“先手棋”;在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同时,管理要跟上;招商引资要多招引有实力的大企业。
唐小锋委员建议:形成文化引领、景观引领造城的新认识;有机更新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加大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大家要主动谋划、思考、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找出路,快速振兴,把政策用活,做优做强;做好消费侧改革,做大做强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打造宜居宜业和消费新中心,增加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