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川陕苏区的土地使用证与土地革命

更新:2021-01-29 10:19:43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的梦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亦即吃饭问题。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以燎原之势在海陆丰、东固、井冈山等根据地渐次开展。

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大规模地掀起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乡村社会革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初步实现了农民希望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这张由达州市收藏家协会提供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是红军“土地革命”的珍贵物证,也是川陕苏区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颁发的红江县土地使用证

颁布土地法令是分田地的首要前提

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入陕南川北,以通江县为首府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随后便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行动起来,配合红军开始土地改革。

颁布土地法令是首要前提。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苏区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区政治部便颁发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以后,又颁布了《关于土地改革的布告》《怎样分配土地》等一系列土改政策法令,指导和推进土地革命深入开展。在这些政策的支撑下,苏区随即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打土豪运动,为分田工作扫清了障碍。

第二步工作是划分阶级成分。当时,红军解放一个地方以后,立即派出专人或工作队,建立村政权,进行土地改革。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置土地委员会,村设分田小组,由苏维埃主席、土地委员会、贫农团、妇工会、少先队等代表组成,深入各地,对农民进行详细调查,大致划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和地主五种成分。为让基层土地委员会和广大群众掌握各个阶级的基本特征,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了《农村阶级划分(五言歌)》,其内容包括“空着两只手,什么都没有,专替人做工,方能糊了口”是雇农;“自己种有田,还有田出租,又放高利贷,还请长活路”则是富农……朗朗上口、易记易懂的特征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

第三步是清田亩。划分阶级后,由各村土地委员会组织调查全村的土地总数、土地等级等登记造册,作为分配土地的依据。

第四步是分田地。留足红军公田后,余下土地根据全村人口、劳力强弱、土地等级和山林池塘、竹园等总体计算,搭配均匀。

最后便是发放“土地使用证”。能够分得土地的,主要是贫苦农民。值得一提的是,分田时,哪怕人在外,也能分到土地。

兼具确权与宣传功能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任务是开展苏维埃运动,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单从土地使用证看,它既有土地所有权凭证功能,又有政治宣传作用。

一是土地使用的确权性。按《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规定,领导土地分配的机构有川陕省苏维埃土地粮食委员会和县、区、乡、村苏维埃土地委员会。而在实际分配中,则是由红四方面军某军政治部负责分配土地。领发土地使用证则代表苏区群众拥有该地块的合法使用权,受苏维埃法律保护。

土地使用证注明了该土地的地理位置、用地面积、使用者等相关信息。比如这张由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于1933年3月26日颁发的“土地使用证”中,可以看到“今没收豪绅地主土地二石八斗(空)升,坐落余家河地方,特分给红江县西四区余某耕种,此证”的字样。证中提及的红江县为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通江县西北部和南江县东北部析置,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耕者有其田”,是世代中国农民梦寐以求,正因有了土地改革时期党和红军说到做到的这份政治承诺,使得农民群众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川陕苏区的根据地建设才能快速开展起来,形成燎原之势。

当时川陕苏区面临国民党的围剿和还乡团的扫荡,由于土地使用证使用的广泛性,它也被赋予了宣传鼓动的功能,在证面上印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府”“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的宣传口号。这些口号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工农武装的建立与扩大,土地革命的开展与深入,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深刻而不可分割的革命意义

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他们在分配到的土地上饱含激情地开展农业生产,粮食等作物大幅增产,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巩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据资料记载,1933年和1934年川陕苏区中心通(江)南(江)巴(中)的粮食产量,普遍比1932年增加一倍多,得到了毛泽东“川陕苏区的农业收成良好”的肯定。两年多的时间内,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万人。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

川陕苏区是整个中国革命队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既顺应了民心,也服从和服务于当时战时经济的需要,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苏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苏区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夯实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根据地的革命政权,为工农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借鉴。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