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邻山县考证

更新:2021-01-29 10:15:25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学术界对于大竹县建置的历史,多持唐代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之说,盖因“大竹”出现始于此也。但假如把大竹置县历史提前为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建置的邻山县,或许更为科学。镜鉴历史,方可登高望远。在此笔者提出“大竹始县当邻山”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邻山县与大竹县的“三分四合”

说起大竹县的建县沿革,首先必提邻山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以南宕渠郡下的宕渠县,析置邻山县,并置邻州,州县治均设在金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蓬州宕渠县东部新建大竹县,县治在今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

大竹县建置后与邻山县历经了“三分四合”。第一次是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大竹县并入邻山县,不久,复置大竹县;第二次是唐朝宝历元年(825年),大竹县并入邻山县,后又分置大竹县;第三次是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大竹县并入邻山县,大中年间又复置大竹县;第四次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山、邻水并入大竹,县治迁入原邻山县境内的木门镇(今竹阳镇)。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又分大竹南部复置邻水县。

历史上的邻山、大竹两县地形均为三山两槽,查阅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任乃强《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可以看出,邻山县的主要境域就是今大竹县的主要境域。

宋元以前,邻山、大竹两县土著居民大多为巴人、賨人,明清以后大多为湖广移民。历史上,邻山县盛产美酒、醪糟、麻布、竹制品等特产,都与今大竹县特产相同,曾被官家作为进贡的物品选送进皇宫。民国时期在现天城镇(四合镇上游河畔)成立的私立初级中学命名为“邻山中学”,革命人士徐相应、徐永培和语言学家徐仁普等曾在此执掌教鞭,足以感受邻山县的人文历史。

邻山县治今何在?

民国《大竹县志》认为,邻山县治在今大竹县四合镇。古人因川东平行岭谷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三山遥遥并列,两槽中丘峦起伏,邻比相次,故名邻山(并非专指一山)。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析宕渠之东界置邻州,辖邻山、邻水二县,均“邻”为名,“邻山县”直接以邻山为名,“邻水县”则以发源于邻山的河流命名。邻州(省级)、邻山郡(市级)和所辖的邻山县同城而治,州、郡、县治所均设在金城。“邻水县”则以发源于邻山的河流命名。南梁至唐宋,按谭其骧所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均将邻山故城(俗称金城)记于邻水河流上游处,按图索地在今大竹四合场。四合场之水今名东河,唐、宋、元时名邻水。《元和郡县志》记:“邻水源出东邻山二十六里处有大石碛,流十丈。”东邻山指四合东的明月山。大石碛在四合场东北面1公里处,悬流10丈,如惊湍电泻。《寰宇记》载:“浧水自忠州清水县(今垫江)界流水(邻山)县城东二十步。”东河源头即在垫江县界的滴水岩和界牌梁子,顺流20多里,经四合东南汇三古、神合、文星三水,于场南迂回半转,形成三面环绕,再南向流入邻水境内。

邻山县并入大竹县后,万历年间曾在四合镇设置顺庆分府,辅治大竹、垫江、邻水、广安四州县,不久即废。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恢复顺庆四合分府,仍辅治原辖州县至嘉庆五年(1800年)。时间步入到2011年,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钟再元主任一行还前来四合场考察、寻根问祖。

2020年,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达州市第一批巴蜀遗址遗迹名录,大竹县唯一的《邻山遗址》纳入名录。名录简介,邻山遗址(年代为汉晋)位于大竹县四合镇白鹤林村,地处大竹、邻水、垫江三县交接地带,处于铜锣山东麓、明月山西麓狭长浅丘陵地带的东河(御临河、大洪河)西畔的开阔台地上,因白水河和东河在此汇集而得名,古曰“有邻山环之,邻水四合其城”,又名邻州、邻山县、邻山郡,俗称金城。遗址东西长790余米、南北宽487余米,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谷家坝。通过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2019年巴文化遗址专项调查,在田间耕地发现大量人类生产生活建筑遗存和遗物。通过对显露遗迹剖面清理,文化层厚1.20米,共分四层:第一层厚30厘米,第二层厚30厘米,第三层厚20厘米,第四层厚40 厘米。在第二层发现4块较为完整的铺地砖;砖为灰陶,呈长方形,长34厘米,宽34厘米,厚5厘米。在白水河东岸的汤家坝发现两处晋代砖窑窑址。同时分别在谷家坝四周采集到滴水、瓦当、陶足、陶片和不同时期的瓷片,以及用于寺庙和房屋建筑的石质构件。

大竹和重庆的渊源

历史上行政区划调整时,大竹县曾归属重庆。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垫江新置盐泉县。邻山、邻水、垫江、盐泉四县同属邻州。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王朝(1362年),夏天统元年至开熙五年(1362—1371年)大竹县为大夏政权所管辖。1939年重庆市改中央直辖市,1940年国民政府实施新县制,在大竹建立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保留1935年区域划分),辖大竹、渠县、广安、邻水、梁平、垫江、长寿等七个县。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署。行署驻重庆,专署驻大竹,至1952年9月,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2月,撤销大竹专区,县改属达县专区。

大竹县与重庆市关系源远流长,与重庆地域相近,人文相通,情感相融。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给大竹融入重庆、依托重庆、借力重庆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合镇这方州郡县治所在地,更为大竹县与垫江县、梁平区、邻水县等市县区共同唱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旅游品牌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何武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