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金山村,景美历史更厚重

更新:2021-01-26 10:16:29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州通川区西北的金石镇,不仅有莽莽苍苍、松涛阵阵的原始森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云顶梯田,蜿蜒曲折、马蹄哒哒的古代驿道,光耀门楣,彰显身份的状元旗杆,以及孝节牌坊、柳潭古寺,还有列入第四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的金山村。笔者数次走进这里,在现任村支部书记郑文、原任老书记(传统村落申报参与者)程林,以及当过多年金山村学校老师的冷世槐等人的讲述中,对这里的过往与今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金山村的名字来源于美丽的传说

金山村幅员面积7.5公里,境内最高石岩门993米,地形为一梁、两坡、一条 ,千余人口。这里,东有后梁山,西有五指山、石岩门山,南有龙头山,北有高峰嘴,金山水库坐落在龙头山和五指山之间。从石岩门山拾级而上,阳光透过苍松翠柏,折射出点点亮光;在山顶俯瞰金山村的龙湾堂梯田、千秋塝梯田、天源梯田,绵延数里,四时景色,风光无限。用程林的话说:金山村,山不高而优,景不繁而奇。

金山村的来历,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山峰梁上住着一户贫苦人家,家中顶梁柱的男人不幸英年早逝,留下母女两人相依为命。母亲双目失明,女儿名叫思慧,年小但勤劳孝顺,每天上山割草卖给大户人家换点粮食来维持生计。有一天,思慧正在山上割草,忽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她只好到岩洞里躲雨。天下雨,思惠无法割草,就换不到粮食,她为此发愁不已。终日的劳累,思惠感到非常疲惫,加之对生活的焦虑,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一个炸雷打来,惊醒了思惠,她揉揉惺忪的眼一看,石岩门山被炸出了一个“U”形缺口,缺口上方出现一道彩虹,下面有一道石门。透过石门,可看到一白发老奶奶正在磨小麦。思惠疑惑间,老奶奶却招手让她过去。思惠踩着彩虹搭建的桥,穿过石门,来到老奶奶身边。老奶奶叫思惠牵住自己的衣衫两角,将刚磨的小麦面粉倒入其中,嘱咐思惠按原路返回,将面粉倒在家中的米缸里,等到第二天才能看。思慧答谢过老奶奶,回到了家里。第二天,打开米缸一看,只见满缸的金银,母女两人又惊又喜,赶忙来到院坝拜谢,只见山峰梁云雾缭绕,却不见仁慈的老奶奶。消息传开,乡亲们来到这里,都期待能像思慧一样“跨过石岩门,一缸金一缸银”。从此以后,人们把山峰梁改名为金山。思慧母女为感激神仙老奶奶,用得到的金银买田买地,从龙湾堂到山峰梁大兴土木,修建庙宇24间,请来99名护寺僧人,并把寺庙取名为金山寺。因村子所在地有金山,也有金山寺,于是就有了金山村的名字。

解放时,金山场的寺庙成为金山乡政府所在地,1957年,金山乡与石观音乡合并为金石乡,撤乡后金山寺庙就成了学校。

张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

地处金山场暗家沟的金山村,是达城通往通(江)南(江)巴(州)、陕西汉中的古驿道。从达州西门出城后,经马鹿沟、重石寨、双龙场、新村、金山寺、草坝场(今巨家村)、南关岩、碑庙石家坝,通过擂鼓坑过河到梓桐,出达州到今平昌鹿鸣,最后到达陕西汉中。当时的金标纸(又称黄表纸)、布匹、食盐、山货等重要物资的运输都要穿过金山村。在名叫“一碗水”的半山坡上,至今还留有当时背老二的打杵窝。

金山村,明末清初,“八大王”张献忠剿灭四川时,金山洪氏家族一对夫妇藏在龙头山,侥幸活命,成为当地的古老虎(土著),其余姓氏都是填川来的。也就在那时,张氏分支从龙滩胡家坪村迁居暗家沟,郝氏分支也从新村长河村迁居金山寺暗家沟。这些外来户,纷纷修建房屋,保存下最好的张家大院和郝家大院。这两处大院,具有典型的川东特色,平板木房,建有吊脚楼,二三百年历史。张家大院修在斜坡上,始建于明末清初,全木质穿斗结构,由天源四合院、堂屋四合院、仕凤四合院和长房子4个完整的小院落组成。院内道路、坝子全由巨大石条石板铺就,还有手工作坊时代的磨坊、碾房、碓窝等。一些排水渠都由整块石条凿就而成,上面斑驳的青苔就是漫长岁月的印记。张家大院前面今有金山水库,水清如镜,山峰倒映水中,像一幅绝美的水彩画,是钓鱼休闲的好地方。张家大院周围还有7个院落,背后则是错落有致的郝家大院。

张家大院最为古老的当数天源四合院,由张天源封口而成,因此得名。到天源四合院,首先要爬二十来步石梯子,这样才能到八字形的朝门,这里大大的福字雕刻立在两边。迈进朝门,两边是打米房、磨面房、圈舍等,再登二十来步石梯子进入院坝。正中堂屋的大门上一对门神剑眉俯视整个院落,让心术不正之人不寒而栗;黑褐色的门槛,中间凹进去不少,无不显示出古老与厚重。天源四合院里,磨子、碾子、碓窝等一应俱全,大门关闭后,除了挑水外,一两个月可以不出门,也完全能生活。站在吊脚楼上观察周边情况,尽在视野之中。这里,当年红军曾住了4个多月,范绍增也住了40多天。

青山沟里工艺精湛的古墓群

金山村,民间传说清朝时候出了三个名人,因而留下“岑知县,罗知府,恶拿差人李花普”的说法,但缺乏史料记载,岑知县,罗知府也难以考证。不过,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年至十九年(1893年)间,在青山沟了修建了10多座雕刻精美的石墓,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尊贵与富有。这其中,当数“罗知府”罗进益夫妇的坟墓最庞大、最壮观、艺术最精湛,也最引人注目。

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坟墓是一处墓园。进入墓园有100多平方米的坝子,青色条石作围栏;前端左右两侧单斗桅杆高高耸立,刺破苍穹,有偌大底座;前坝的石牌坊高5米,长10米,四柱二开间,六重檐,一字甬壁,采用浮雕、镂雕的方式,雕刻有人物(力士)、动物、花草图案,栩栩如生,正面正中阴刻“芳建在生前福乃必千年莫灭之计,名称殁于世方将慰万古不朽之思”的槛联,阳刻横联为“蔚起人文”。牌坊后面是祭守房,两边有围墙和牌坊,牌坊为三柱两开间,硬山式二重檐,阴刻有槛联,围墙有动物、花草图案。祭守房后是墓碑,墓碑上阳刻的人物图案活灵活现,正中有“皇清例赠文林郎显考罗公讳进益和夫人王氏之墓”的字样,下响堂,内可容纳十来人。响堂后是夫妻二人穴地,墓穴五门入进,穴内双拱架。

传说罗进益在湖北做了10多年知府,后返乡回家,在龙湾堂猪儿市那里开茶店,接待络绎不绝的过路客商、背二哥;开赌场,收取赌头,从中牟利。光绪三年(1877年)开始修建坟墓时,罗进益家只有三背谷子,请了100多个石匠,修了三年半时间,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才完成,就靠这些收入维持。墓地的木建也是按坟墓的八卦封顶建造的。木匠师傅是从陕西请来的。解放前由李桂发居住在祭守房,解放后由罗荣崇一家居住,政府还给他颁发了管业证。20世纪50年代,食堂砍柴,一棵被砍的大树将房屋打垮被撤。“文化大革命”中,不少图案遭到破坏,但庞大壮观、工艺精湛的墓葬仍受到点赞。

红色文化至今永不褪色

金山村有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这里的张家大院、郝家大院曾是红军住过的地方。1933年农历八月十二,红军来到金山寺,驻扎在张家大院和郝家大院,指挥部设在张家大院的天源四合院。最高将领“二班长”(代号)住在郝家大院,开始与士兵住在一起,程林的高祖母见到这种情况,主动腾出自己的睡房,请“二班长”进驻。腾房那天,两个小战士不小心把醪糟坛打烂了,醪糟流在木板上满屋香,两人便吃了,结果醉了一下午。“二班长”回来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教育了两个小战士,关了他们三天禁闭,还赔了钱道了歉。程林家的堂屋,当年有三架打草鞋的木架子,三个人专门为红军打草鞋。因此,在金山村,至今还流传着“一双草鞋两面薄,脚上缠的灰裹脚,头上戴的八角帽,身上穿的短衣着,背上背的大背包,手中提的洋军火,见了刘湘打一仗,红军官兵智谋多”的红色歌谣。郝家大院有个大院坝,是红军练兵的地方,“二班长”亲自在那里训练红军。红军还帮助当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主席赵成碧、财粮干事赵永珍、土地委员牟凤坤、裁判长罗万章、司务长张永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动员贫苦群众参加红军,参加游击队。当年,金山寺有40多人参加红军,200多人参加游击队。解放后,除2人参加工作、1人回乡务农外,其余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3年腊月二十八,红军与川军在金山村高峰嘴发生过激烈的战斗。那天天不亮,范绍增的部队从曾家沟打了上来。在第一道防线处,川军一枪打来,把带路的程林爷爷的白帕子打翻了。“二班长”见状,立即把程林爷爷拉到身后,并叫他回家去。双方打到中午的时候,牺牲了3个红军战士,埋在山顶上,而川军伤亡则更多。红军退守到第二道防线时,已经是下午五点过,天都快黑了,红军旗手身负重伤,赵永珍接任旗手。红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退到了石岩门,川军攻打了一个多小时,始终没能攻上去。红军连夜连晚过了金石、沙洲河,到平昌过大年。赵永珍也随着红军走了,后来牺牲在长征途中。截止到红军转移,红军在金山村驻扎了4个月16天。

红军转移后,乡苏维埃政府解散,裁判长罗万章被杀;主席赵成碧躲藏20多天,将苏维埃政府公章藏在崖缝里,托人担保用钱买通才保住了性命。范绍增为了防止红军卷土重来,驻兵于此,并住进了天源四合院,一住就是40天。范绍增住进红军原来的办公室的当天,就找来大户。而找到大户则是个女的,称“郑氏”。范绍增看到郑氏非常漂亮,问了些情况,就叫郑氏回去了。当天晚上,他带着两个警卫员到了郑氏家里,第三天与郑氏成亲拜堂,但没有带走郑氏,郑氏抑郁上吊自杀。

(作者:郑景瑞  本文参考了传统村落申报资料,特此致谢!)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