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乡村年俗

更新:2021-01-21 11:23:51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山溪

过春节,川东北一带叫过年。除了打扬尘、贴春联、放鞭炮与其它地方大致相同外,还有很多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习俗,细细品评咀嚼,让人回味无穷。

打扬尘,是为过年作准备。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这天,便成为了山乡农家打扫扬尘的日子,意在“除旧迎新”好过年。打扬尘不是用扫帚,而是去竹林割一大把竹叶,绑扎在一根长竹竿上,这就成了打扫扬尘的主要工具。那些年,川东北一带木排立房屋居多,分“五柱”“七柱”或“九柱”(通指一扇排立五根、七根、九根柱子),房屋高度一般在一丈五尺八与一丈九尺八之间,且大多数没有楼层,手拿捆绑着竹叶的长竹竿,站在地上都能把屋顶的扬尘清扫干净。屋内的扬尘主要是蜘蛛网和厨房里烧柴火产生的烟灰,所以打扬尘时要戴草帽,避免扬尘入眼和脏了头发。打下来的扬尘不能随意乱倒,可与柴火灰混合之后,用作农家肥施用在麦窝内,既可肥田,又可灭杀地里的“土蚕”(一种专咬禾苗根茎的虫)。

贴春联年画,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增加过年的喜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春联和年画只有新华书店才有卖,当然,春联也可以买几张红纸回家,请人帮忙代写。而年画除门神外,都是单个人物肖像或领袖画像;也有故事画报,几十个人物故事小画片,组成一张大画报,下面配有文字故事。大年三十中午吃了团年饭,用沥干饭的米汤,加一点汤圆面增强黏性,搅拌成糨糊,用高粱苗做刷子涂在墙上,把春联、画报贴上去,陡然间屋内屋外焕然一新,增添了过年的祥和与喜气。没办法,那些年的墙壁都是用高粱棍夹的壁子,外面糊上稀泥,贴上画报无疑成为了一种豪华的装饰。

团年饭,是过年的开场锣。大年三十中午,远在异省他乡的人都要赶回家来团圆,一家人举杯话亲情,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荡漾在山乡农家小院。川东北一带在吃团年饭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将桌上的饭菜,每样都夹一点放在地上让狗食用,如果狗儿先吃哪种饭菜,寓意着开年哪种食物价格会上涨。还有封年年饭的习俗,吃罢团年饭,用刀把自己家中的李树、桃树、杏树等果树砍一条口子,涂沫上团年桌上的饭菜,意在来年果实满树。其实,这些习俗都是人们心中对新一年美好的愿望。

坐岁,是过年的必修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山乡,没用上照明电也没电视看,吃了年夜饭后,便围着一盘炉火闲聊,这就叫坐岁。大人们通常是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这说那,诸如东家的儿子开年某天要结婚,得还别人的份子钱;西家的婆媳关系不好闹分家了;还有今年收成不好,队里年终结算每人少分了几十斤谷子;开年报名,家中老大、老二的学费还差好几块,得找隔壁的李四家借点。总之是东拉西扯,既像是全家一年的“工作总结”,又像是开年的“计划安排”,反正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一说就是几箩筐。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细娃儿望过年。”大人们的闲聊,似乎与小孩们无关,他们坐岁的目的,是为了那份“压岁钱”。虽然只有三毛五毛,那可是一年中仅有的一次红包、并且是可以随意支配的“红利”。所以,无论坐多久,哪怕是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也硬撑着焦急地坐在小板凳上等待。不过,做父母的心都很公平,即使有人耐力不够睡着了,第二天起床后,从自己裤兜包里也会发现那份惊喜。

偷青,是年三十晚上的娱乐节目。收到父母的压岁钱后,定力好的毛孩子,便会邀约同院居住的伙伴,摸黑外出去“偷”别人家地里的小菜,诸如葱子、蒜苗、白菜、箩卜、豌豆尖,这就叫偷青。这区别于其它偷窃行为,看上去算是偷,实际上是过年取乐的一种形式。去“偷”的人,都不会太贪心,大不了每人手里都拿着那么一点菜回家,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当第二天丢菜的主人发现后,也不会过分生气,边说边笑地骂上几句:“背时的贼娃儿,点力不费还比我先尝新,吃了尿都屙不出来!”一阵风儿吹过来,笑骂声淹没在了稀落的过年礼炮中。

挑金银水,是正月初一的习俗。人们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挑井水,谁去得早,挑的水越多,兆头就越好。一般初一大清早井边都围满了挑水的人,依次排序,你一挑,我一挑,片刻功夫就将满满的一井水挑个精光。说话声,桶碰井沿声,响彻在寂静的乡村,渲染着节日的气氛。不过,初一这天还有几个习俗:厨房里用过的废水不得随意向外倾倒,得用桶钵装着,否则,倒的是金银水,会破了今年的财运;一家老小白天不得上床睡午觉,说睡了要垮田边地坎;即是头痛脑热感冒了,也不能吃药打针,无论如何也要熬过初一这天。所有这些忌讳,都是为了新的一年图个吉利,有个好的开头。

吃汤圆,是正月初一早上的主食。早起,将用糯米磨成的汤圆面儿,根据各自的喜好,以红糖或猪肉为馅,做成大小不等的汤圆,放在开水锅里慢煮,目的是不让汤圆破皮“走糖”。有的还会在几个汤圆中包上一枚硬币,如果谁吃上了包硬币的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财旺运旺。

上坟祭祖,是雷打不动的课题。吃完汤圆后与弟兄叔侄、五房之内血亲,带上早已准备好的香蜡纸烛,来到自己的祖坟前,年长的叔爷辈们会向你介绍这个坟里埋的是谁,那个坟里埋的是谁。如果哪座坟的石头或坟上的泥土塌陷了,吩咐身边的年轻人,清明上坟时,把坟头石扶正,添上几捧土重新垒一垒。然后,按辈份和年龄大小,依次一个一个地上前磕头祭拜,燃响一挂鞭炮,点烛焚香,默许心中愿望,愿今年鸿运当头,父母身体健康,儿女茁壮成长,财源滚滚,事事顺心如意。

吃面条,是正月初二的规矩。初一晚上就得提前准备,将熏制后的腊猪脚洗净切块,加入海带、大豆、木耳之类素食,用文火慢炖,待第二天早上起来,倒入新鲜的酥肉再炖煮半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吃时,必须加少许煮熟的面条和菠菜、白菜、豌豆尖等时令蔬菜混吃。不得不说,这种烹调方式,味香色美,不愧为一道难得的美食。浓浓的腊肉香,伴着新鲜的蔬菜葱香味,为新年增添了浓郁的过年气氛。

化门前纸。过去有句俗言:初三化门前纸,大人外出做生意,小孩出门捡狗屎。意思是说,正月初三一过,这个年算是过完了。于是乎,一家老小各行其事,大人们开始挖田拌地,给麦子补肥除草,拾掇田地里的禾苗庄稼;小孩则上坡放牛割草,捡拾路边的狗粪、牛粪,倒进自家的粪凼里,浸泡发酵后充作农家肥。不过,该做的农活要做,“走人户”的事也不能落下,提着弯弯腊肉走亲访友去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大爷、二叔、麻幺公,以及岳父岳母、外公外婆,一拜就是十多天,有的拜到正月十五才拜完。没办法,水越搅越浑,人越走越亲,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得一辈一辈地延续下去。

在生活困难时期,逢年过节,家中都得有所准备,即使东挪西借,也要置办一些过年货。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一般来说,大门小门的春联要买,门神、福字、画报要贴,还要多少买点瓜子糖果和鞭炮,用自家玉米炒点爆米花,切点红苕果,权当招待客人的零食。大人不穿不戴,也要到供销社去买几尺布,为儿女缝制一件新衣服,那怕是阴丹阳布,或用膏子将白布染上不同的颜色,穿在儿女身上,暖在父母心上,也能增添一点喜气。

过年还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上坟祭祖的香蜡纸烛和鞭炮,不然有辱先祖。其实,这都是前传后教,自已所做所为,都是做给儿女看的,一旦将来自已有了那么一天,儿女也会上行下效照规办事。殊不知,人死如灯灭。这只不过是做给活着的人看,求得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那些年过春节,虽然物质匮乏,可精气神相当不错,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只要每年的十冬腊月一到,每个生产队都会抽调几名有文化的男女青年到大队统一排练文艺节目,队里评工分。三句半、快板书,以及革命歌曲唱得震天响。从正月初一开始,天天开台唱戏,免费为群众演出。唱歌跳舞的人乐此不疲,看戏的人也百看不厌,这或许是当时物质文化生活匮乏,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表现吧。

那时,乡场上都扎有龙灯和车车灯,每个大队也都扎了一蓬狮子,走村入户地为乡民拜年讨喜事钱。狮子、龙灯耍得好不好,一是靠锣鼓敲打,二是靠吼吉利话。人们把吼吉利的人称之为“叫口”,叫口请得好,狮子龙灯就兴旺,可以说是出口成章,见啥说啥,全是四言八句的发财恭喜话。如果路遇两蓬狮子龙灯碰了头,相互间还得比拼一番吉利话,少不了锣鼓助威,直到输的一方散烟点火后,说上几句客套话,方才拱手让行,各行其路。

还有一些喜欢热闹的人,见耍狮子的人来了,便提早在自己院坝里,用家中物件摆一些“字谜”,中间放上几包烟或一个小红包,让耍狮人来“猜拆”。拆字时,狮子要不停地跳,锣鼓要不停地敲,打灯笼的叫口围着字谜绕圈圈,并动手把字谜拆解开,让摆字谜的人认可后,方才罢休。否则,字谜拆解不开,得不到烟和红包不说,按规矩还要如数倒赔给摆字谜的人。不过,乡村人一般都豪爽,不会计较这些,即使字谜拆解不开,烟和红包也照给不误,大不了嘻嘻哈哈说笑一番,目的为了增加过年的气氛。

舞狮耍龙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要闹腾到正月十五才结束。乡场上扎的草龙正月十五晚上,在街头巷尾烧完“烟火架”后,要送到河坝头去烧掉,意在“送龙入海”。乡村的狮子也要入室,用一条木条凳将狮头供在堂屋里,待来年过春节时又可拿出来耍。

如今,生活富裕了,过年的喜气却淡了,传统的乡村文化习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过年的狮子龙灯没有了,更没了自编自演的文艺宣传队。昔日那激昂的鼓点,高亢的吉利话,婉转的歌舞声,还有那一张张欢笑的脸庞,已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时不时勾起人们思乡的愁绪,让人不经意间就会想起那些的过往。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