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渠县 >> 社会 >> 

央视关注渠县教师为学生编织“防滑链”邓礼映:很小一件事,做了好多年了!

更新:2021-01-15 17:22:09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乙斯)1月13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渠县琅琊镇高云村小学教师邓礼映编织脚码子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套在鞋上防滑的事迹。其实,邓礼映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泪目,57岁的他已在大山深处执教37年,培养了数千名学生。作为目前学校唯一的教师,他负责教授全校学生的所有课程。他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父亲。

央视报道截图

孩子的一身泥

1月14日,记者来到了坐落在高云山上的渠县琅琊镇高云村小学。白墙青瓦的学校像一个四合院,中间的空地就是操场,整个学校占地虽仅700余平方米,但教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等一应俱全。

“邓老师,给我讲一下这道题……”目前全校有11名学生,记者赶到时,邓礼映正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们辅导作业。“我们争取搞快些,下午1点50要上课,学校就我一个老师,忙不过来。”邓礼映花白的头发映衬着朴实的笑容,十分和蔼。

谈及央视的报道,邓礼映毫不知情,“我都不清楚,很小的一件事,做了好多年了。”邓礼映介绍,高云村每家每户都会做脚码子防滑。每年收割稻谷时,大家会留一些稻草绑成草垛,平时用来烧火或者捆东西。遇上下雨、打霜、下雪时,他就从家里带些稻草,将两根稻草搓成麻花状,放学时挨个套在学生的鞋上,用这种“土办法”给孩子们系上“防滑链”。

“我们学校在山上,以前学生回家要翻山越岭。有一回学生上学摔了一身泥,手掌都擦破了,我看着心疼。后来每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就给大家编脚码子,已经编了几十年。”邓礼映告诉记者,2012年,村上的大路修通后,学生们放学基本都走大路,但遇上下雪、打霜天气,脚码子仍然派的上用场。有时候他晚上回家忙完了,看着天气不好,就在家里连夜编好,第二天带到学校。假如遇到天气突变,他就在学校编好,挨个给学生套好再放学,学校也随时放着一些稻草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这也会受到关注。”邓礼映有些意外。

目前,高云村小学只有幼儿园、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年龄从3岁至14岁不等。大山里的苦,令不少人望而却步,邓礼映只能一个人挑起所有班级的教学任务。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道德教育、体育、美术……邓礼映尽其所能,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班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家中老人无力辅导孩子。”邓礼映便利用学生们吃过午饭后,中午12点至下午1点50分这段休息时间,“加班”辅导学生做作业。

孩子的一座桥

1984年,邓礼映第一次走上讲台。那年,他20岁,拿着每月20多元的代课工资。

羊肠山道、土坯房屋、吊铁鼎罐做饭、喝河水、走山路……那时村里的样子,是“穷困”最真实的写照。“我是高云村的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啊,读书才有希望。”作为当时全村的文化人,邓礼映选择留下。同年,他与同乡聂琼喜结连理。

孩子出生后,迫于生计,1990年春节,邓礼映跟着同乡外出找了一份工作,月薪有300多元。如果一直做下去,家庭的困境本可迎刃而解,但邓礼映不愿如此。学校里的孩子没有了老师怎么办?邓礼映没做几天便辞职回到了家乡。“舍不得学校的娃娃。”邓礼映笑着说。

1998年6月,邓礼映考入万源师范学校民师班,并在毕业后考取了编制。2000年,他本可以选择留在条件更好的学校,但他二话没说,转身回到了高云村小学。2006年,邓礼映还通过函授攻读了四川文理学院语文教育专业。

“以前有一些代课老师来过,但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邓礼映说,随着学生越来越少,学校开始采取一班多级复式教学模式,这个年级上课时,其他年级就做作业,利用时间差交替上课。为了学生们全面发展,如今57岁的邓礼映,还要学习唱歌、跳舞,以便教导幼儿园的小朋友。

“喂饭、穿衣服、擦鼻涕、上厕所都要管,以前村里的路没有修好,河上没有桥,还要背学生过河。”邓礼映说,有的学生太小了,大事小事他都要关注着。2012年前,一遇上下大雨,学生回家路上的河沟就会涨水,到了上学放学的时候,邓礼映和代课的同事就会背孩子们过河,最多时曾连续背了100余名学生,事后腰疼了很多天。后来,老师只剩他一个人,但雨天背学生过河这件事,直到桥修通后才渐渐少了。

孩子的“邓爸爸”

从学校出门,步行10多分钟,就是邓礼映的家。三间瓦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屋里布置有序,虽然简陋却很温馨。这些年,除了邓礼映的3个孩子,先后有20多个贫困学生曾在他家寄宿。邓礼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倾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成才”的初心。

女孩小叶是渠县琅琊镇关仓村人,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在邓礼映家住,一住就是3年。小叶的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外地,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爷爷高度近视接近失明,奶奶体弱多病。小叶二年级时,关仓小学因故关闭,父亲无力负担孩子去镇上念小学的开销,她一度辍学在家。“我就让小叶来这边上学,但他家人又觉得关仓到高云太远了,我就让她住在我家,吃住我来管,这样她家里才同意她来上学。”邓礼映说。

已经上高中的小奉,小学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邓礼映便把他接到了自己家,同吃同住6年,直到小学毕业。潜移默化中,小奉逐渐把邓礼映一家当成了亲人,硬要改口叫邓礼映“爸爸”,还曾悄悄把作业本上的名字改为“邓小奉”(化名)。

邓礼映的妻子聂琼透露,在很多学生眼中,邓礼映既是老师也是保姆,但更像是“父亲”。时间长了,住在他家的孩子都自发地叫他们“邓爸爸”“聂妈妈”。分开后,孩子还自发地建了个微信家人群。每逢节日,夫妻俩会接到很多孩子的问候电话和短信。每年过年,还有学生带着孩子甚至孙子来看望邓礼映夫妇。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邓礼映37年如一日,为高云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里,走出了数千名学生。2013年、2014年,邓礼映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师”。邓礼映已经记不清这些年拿过多少奖,这些对他来说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我会继续坚守在学校,履行一名教师的责任。”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