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站列车时刻表 |达州最新航空时刻表|达城最新公交线路运行图|达州日报社各平台广告价格|达州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达州市通川区通川中路118号
热线电话:0818-2379260 客服QQ:159847861 新闻QQ:823384601
新闻投稿邮箱:823384601@qq.com 达州日报网通讯员群:243997895
  当前位置:首页>> 悦读 >> 

至情至诚写岁月——评言农《时光留痕》的“三感”

更新:2021-01-12 11:26:04      

分享到: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言农又要出书了!初听此言,我有些不甚相信,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生命在低处》出版距今不过三四年光景。然而五十余篇书稿真真切切摆在面前,我不得不佩服其笔耕的勤奋和才思的泉涌。

我与言农熟识于2008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那时他在达州市达川区一个李花漫天的偏远乡任乡长,职责所在,他一心想做大做强当地的青脆李产业,托付我采写一篇新闻稿件,扩大知名度和产品销路。

作为报纸编辑,印象中谦逊低调的言农一直待在基层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发表过一些豆腐块新闻和小言论,压根儿没想到日后他会疯狂转向文学,而且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居然出版了两本作品集,还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让人刮目相看。

网上流行一句话:“如今自诩文艺青年的人,很多是文艺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言农既是文艺的消费者,又是文艺的创造者。从乡长、镇长到党委书记再到小有名气的作家,言农的另类行为和华丽转身曾经引起我的好奇。政务缠身、千头万绪的行政工作与闹中取静、阅读创作的文学爱好,他是怎么实现“动”与“静”的平衡的,是怎么解决本职工作与业余爱好的时间冲突的?原来,他把别人用于喝茶打牌、吃酒应酬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学上,出差车上放着书,办公室里摆着书,回到家手不释卷,不时还圈圈点点进行批注,阅读写作到凌晨两三点更是其生活的常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是忙里偷闲好学不倦成就了他。天道酬勤,我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你是达州市300多个乡镇党委书记中文章写得最多最好的!”

岁月如流,文字留痕。作品集《时光留痕》恰如其名,收录了近年来言农在工作生活中创作的散文、评论、书评、札记等,内容涉及山川形胜、民风民俗、心灵情感、时事评论等。从这些绘景、记情、写人、思辩的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热爱生活、内心阳光的大巴山男人形象,触摸到一个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饮食男人的脉脉温情,感受到一个不怨艾、懂感恩、满满正能量的堂堂正正干部形象。

中国的散文起源于商周甲骨记事和卜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曾是一种高贵的文体,诗、词、歌赋、戏曲、小说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再到近现代灿若星辰的散文大家,他们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篇什,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起,现在的散文褪去了华贵之气,步入了书写平常生活的大众化创作时代,散文写作、发表极为便利,人人都是创作者,个个都是传播者。一事一人、一花一木、一景一情,无不可以入题。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这就是散文。”由是,散文创作成了与诗歌创作媲美的大众写作,当然大众化的散文比个性化的诗歌拥有更多的拥趸。

言农从“生命的低处”一路走来,博闻强记,案牍劳形,我欣喜地看到其散文日渐成熟的过程。早年间,其散文选题面窄,语言平实,文采不够,多是千字短文。不经意间,其写作思路逐渐开阔,技巧日益娴熟。无论是文章选题还是稿件架构,无论是技巧内容还是感情色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体上说,言农的散文具有美感、质感、情感三个方面的亮点。

先说美感。散文过去被称作“美文”,这是有道理的。语言是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的雕琢上。干瘪的语言会使文章索然无味、死气沉沉、面目可憎,只有优美的遣词用句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场景和阅读的乐趣,才能使文本显得鲜活而不呆板、多姿而不平淡,从而表达出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体验,带给读者畅快愉悦的享受。

言农散文的美感多体现在游记作品中。比如《行走巴山大峡谷》一文,他用细致的观察、独特的体验、恣肆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绘大巴山的山水奇观:“巴山大峡谷的魂魄是山,是水。最为神奇的是峡谷深处,呈现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画廊,几座山的侧面岩石,仿佛是一面面画纸,岩石上随性生长笔走龙蛇的植被,或粗粗细细的蔓藤,点‘墨’成画,无人能及。”“浑然天成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像和尚化缘,有的像恋人相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个个被赋予‘千年吻’‘猴王救子’‘天门揽月’等贴切形象的美称,让溶洞成为万年时光中的鲜活世界。”

这些生动形象、文采摇曳的典雅语句,在其游记中比比皆是,并没有堆砌词藻、哗众取宠之嫌,反而以其描绘的美感、修辞的实感、语言的动感和视觉的画面感,活脱脱勾勒出了巴山大峡谷山奇、水秀、物趣的风貌,将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境界,从而获得美好的阅读乐趣。

还有他写冬荷:“让我怦然心动的,是这些枯萎的茎,折的折、弯的弯,或折而不断、弯而不曲,或竖直不倚,或偏倒斜向,无论是歪的、偏的、倒的、直的、折的,都像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符号,或像五线谱上的音符,音乐一般在田间跳跃,犹如跳跃我心里。”我惊叹于作者观察的细致,善于抓住景物不同形态的特点,善于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荷的神态气韵,如珠妙语让人拍手称快。

再说质感。我向来不大喜欢过度务虚的散文,人事景物的叙写、情感的抒发、观点的议论,都需要有实实在的内容作为着力点和支撑点。否则,散文就是轻飘飘的无病呻吟,空洞而无物,浅薄如嚼蜡。散文的质感通俗地讲,就是要有血有肉充满人间烟火、厚重细腻凸显生活底蕴。

叙事性是中国散文的传统。有的作者写散文,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单薄小气,难以脱俗。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缺乏生活的深度、思想的高度和精神的力度,不善于发掘深邃的情感空间和关联的厚重内容以及万花筒般的生活场景、典型细节;文本写作囿于小情绪、小故事、小景致、小片段,不能发散思维、纵横捭阖,显得小家子气,就像现在微信朋友圈普遍存在的肤浅的“断章式”即兴之作,文笔虽美,但是了无生趣。

纵观言农的散文,他通过多年的写作实践,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善于把握人事景物的特点,充满生活情趣,内容深刻厚重。例如他写《冬荷》一文:“记忆中最好玩的是少儿时的盛夏,我与几个玩伴光着身子和脚丫,顶着炎炎烈日,在生产队的荷塘边‘闲逛’,眼睛却像子弹一样搜寻谢了花的莲,待四周没人时雨点般地掐断‘目标',藏在手腕迅速往玉米地里闪去;然后围坐在桐树下阳光荫蔽处,你一粒我一粒地抢着吃,嫩脆、清香,一切平安无事后,又大模大样地返回。每个人折断一枝碧绿的荷叶,顶在头上,像童子军一样齐刷刷地走在大路上。荷塘边上的荷花、荷叶、荷茎被毁得面目全非,大抵就是这样被糟蹋了。”这段文字,景中穿插儿时趣事,通过肖像、细节、行为描写,写出了少年儿童可爱顽皮的天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与质感,这比那些词藻华丽单纯描摩状物的语言更有生命的活力和文字的张力。

还有《万源雪》中关于寒冷的描述:“空气是硬的,吹在脸上,生生的冷,没有一点柔情或商量的余地。”一个“硬”字,胜过多少关于寒冷的惯常描绘;“没有一点柔情或商量的余地”,更是以拟人的手法和富于质感的语言,形象地道出了八台山天寒地冻的场景,带给人留白的想象空间。

而接下来的文字,则以“我”“妻子”“孩子”的生动表现,具象了寒冷中的众生相:“我似乎没穿内衣,后背灌风,身子打着冷颤。老婆说她脚趾麻木,手指不能弯曲,我教她用脚趾走路、教她跳跃,自己两只手不停地揉搓,口中不停地呼着热气。同行的几个孩子脸冻红,鼻涕直流,却没有畏缩,勇敢地像欢快的兔子在雪地里蹦蹦跳跳。女士们则像裹在套子里的人,口罩把脸都遮完了。脸是女人的最美,口罩遮挡了女人的漂亮,哪有什么风景和风情?”

散文作为最亲民的文体,很大程度上是其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情,是散文的灵魂之一(另一灵魂是思想)。散文理论家林非把“真情实感”定位为散文创作的基石,甚至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一篇散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就“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言农的散文,无论是游记题材,还是情感题材,抑或是评论、札记,无不带着浓浓的感情色彩。人生的喜怒哀乐、世相的光怪陆离、针砭时弊的酣畅、审美情趣的展陈,在他的笔下,无不至真至情至性,打动人心。

例如《成都雨》这样写思绪的飞扬:“深夜的思绪是最容易飞奔的,像野草,像风筝,天南海北地跑。想念就在这美好的意境中张开。突然想起一个作家说过的话,女人、烟和酒,是男人的最爱,我想这是千真万确的,每个人的心里是不是都装着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而我,脑海深处牵出一些模糊的印象,万水千山之外,修长的、苗条的你,是不是正关那扇灌风的玻窗?或者也在窗前聆听雨的声音?你那一身粉红色凉衫、黑底白色碗豆颗粒的短裙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或者,你正坐在台灯下把这绵绵雨丝敲成诗行,可是天山之外下雨了吗?天不告诉我。”作者以优美舒缓的笔触,将飞扬的思绪引到对远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设想友人正关玻窗,或是窗前听雨,又或是敲诗成行,读来满纸温情。

还有《我为父亲做饭》一文,作者这样写孤独倔强的老父亲:“我一个人在厨房忙活起来,烧水、宰鸡、褪毛、火舔……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时不时来厨房观看,跟我说着话,我感到从没有过的温暖遍流全身。如果父亲多些这样的温情和柔软,多些‘听从’,怎会如此孤单?我悲从中来。”寥寥数句,不煽情不做作,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父亲深沉的爱,同时充满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忧伤,十分感人。

言农的游记散文和亲情散文,是这本书的亮点,已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当然,由于高产,也有一些篇目选题和写作质量有待提高。我相信,随着其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的沉淀,以及文学知识、写作技法的积累,他一定能够在文学园地有所成就。蒲建国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